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城疫病毒的F蛋白与遗传学分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变异株的分类,传统上主要采用临床症状或致病性试验或抗原分群.但随着NDV在全球的蔓延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分类已不能提供更多的流行病学信息.目前,分子流行病学已用于NDV变异毒株的分类,即遗传学分型.  相似文献   

2.
10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山东省鸭群中新城疫病毒(NDV)的流行情况,对2007—2009年山东不同地区发病鸭群进行了ND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10株鸭源NDV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0株鸭源NDV的致病指数MDT和ICPI测定结果分别为50.4~60.0和1.66~1.78,表明10株分离株均属强毒株。致病性试验显示,3株代表毒株对不同日龄雏鸭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70%~100%和20%~70%。对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相对于基因Ⅰ~Ⅵ型NDV,10株鸭源NDVF蛋白存在较大变异,这些变异主要集中在1—30、101—124、479—494和509—516 aa处,且在52、71、176、272、314、402和489位出现了与近几年流行毒株一致的氨基酸替代。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0株鸭源NDV之间同源性在95.8%~99.9%,与2000年以来国内外分离的基因Ⅶ型NDV同源性较高,在95.7%~99.8%,与传统LaSota、F48E9同源性较低,为83.8%~90.9%。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均属于基因Ⅶd型。此外,10株鸭源NDV还具有大多数鹅源NDV所特有的973位和1 249位RsaⅠ位点。上述结果表明基因Ⅶd型NDV是造成我国鸭群近年来发生新城疫的主要病原,鸭源NDV很可能源于早期的鹅源NDV。  相似文献   

3.
选取中国1996-2005年的8株鹅、鸭等水禽NDV流行株,克隆其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参考GenBank中具有F和HN核苷酸全长的16株国内外NDV代表株、16株国内水禽流行株以及12株只具有F基因的水禽毒株序列,参照传统F基因分型方法,分别对F和HN基因进行分型,同时进行相关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6株国内外代表株F和HN基因分型基本一致,但24株水禽NDV流行株中只有15株相同,符合率为62.5%,不同占37.5%(9/24)。系统发育和同源比较发现:水禽NDV流行株HN基因高度同源,同属Ⅶ型,而F基因则分属不同的基因型。通过对24株NDVF和HN基因氨基酸全长以及进行F基因分型的F基因47-420位核苷酸的同源性相关性比较证实:F基因前47-420位核苷酸的遗传变异与F基因氨基酸全长变异密切相关,r=0.916,但与HN基因的氨基酸变异不相关,显示出NDV在演变过程中F和HN基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水禽NDV是家禽NDV的重要储存宿主,应高度重视水禽NDV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NDV)的F蛋白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为了了解朱鹮源NDV陕西分离株的变异情况及进化地位,采用RT-PCR方法对NDV陕西分离株F基因的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扩增,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树构建。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扩增片段的长度为535 bp,与预期扩增片段长度大小一致。其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与NDV强毒株的特征性结构(112R-R-Q-K-R-F117)一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NDV分离毒株为基因Ⅶ型,与近年来报道的我国家禽流行的NDV基因型一致。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从广西分离的10株NDV毒株的F基因进行了分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其基因序列全长均为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均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将其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发表的10株NDV参考株的F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6%~98.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7.7%~98.7%。这10株NDV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112R—R—Q—K/R—R—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合。系统发育树、酶切位点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10株NDV广西分离株中GX1/00、GX2/00、GX4/00、GX6/02、GX7/02、GX9/03、GX10/03和GX11/03为基因Ⅶd亚型,GX3/00和GX5/00为基因Ⅲ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基因Ⅶ d亚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规律,作者对2008年分离自江苏地区16株具有一定代表性NDV分离株的F和HN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根据F基因和HN基因序列绘制的2个遗传进化树基本一致,表明分离株中不存在囊膜糖蛋白基因发生重组的NDV;同时,HN蛋白线性表位发生E347K突变的变异株的分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基因Ⅶd亚型变异株的出现应引起相关领域从业者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4,(12):91-94
为调查山西省鸡源新城疫病毒(NDV)的流行现状,2012—2013年从山西省部分地区的发病鸡群分离、鉴定出5株NDV,并对这5株ND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各分离株F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其中的4株病毒在基因型分类上属于基因Ⅱ亚型,并与标准弱毒疫苗La Sota株高度同源,为99.2%99.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且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符合弱毒株裂解位点特征。另一分离毒株在基因型分类上与JS/5/01/Go同属基因Ⅶd亚型,两者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5.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5%。其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为强毒株裂解位点特征。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城疫病毒已报道的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F基因3 ′端374 bp片段,包括F基因信号肽序列和裂解位点.经过RT-PCR、PCR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基因Ⅶ型强毒株,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2009年分离到的毒株NDV09-038相似性最高,可达98%.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常用疫苗株亲源关系较远,与I系疫苗株Mukteswar相似性为81.4%,与Herts' 33的相似性为84.5%.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典型的强毒株.  相似文献   

9.
新城疫病毒基因组中F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病毒(NDV)的分类位置,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报告归列于副粘病毒亚科的Avulavirus内,由NP、P、M、F、HN、L等六种基因组成,其中F基因是病毒毒力强弱和免疫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是业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大量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基因F和HN的测序表明,NDV主要免疫原HN和F基因与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经典疫苗La Sota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不足80%,而NDV流行株之间则高达94.4%~100%,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证实了VIId型NDV是导致新城疫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HI交叉抑制和鸡胚中和试验等则从抗原性的角度证实了NDV在免疫压力下抗原性的变化,尽管NDV不同毒株间抗原性变异的程度已出现明显差异,但仍局限在同一个血清型中。  相似文献   

11.
11株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株N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基因库中新城疫病毒(NDV)的NP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对广西在2000~2003年暴发新城疫的鸡群中分离的11株NDV毒株NP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拼接出11个NDV广西分离株的NP基因的全序列,10个NDV广西分离株的NP基因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1470 bp,编码489个氨基酸,它们的NP基因核苷酸全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全序列与10个已发表的NDV参考株的NP基因全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8%~98.2%,氨基酸同源性为89.8%~99.4%.  相似文献   

12.
以一株鸭新城疫病毒NDV-SS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该毒株F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F基因相关代表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测序结果表明,NDV-SS株F基因全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特征。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NDV-SS株为基因Ⅵ型毒株,与鸽源新城疫IT-227、Italy-2736分离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其可能是由鸽源新城疫病毒变异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两种禽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F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胚分离结合血清学鉴定,从近几年江苏省及河南省分离到来自鸡和鸽子的6株新城疫病毒(NDV).病毒蚀斑纯化后,选取3个克隆利用RT-PCR技术扩增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在对PCR产物直接序列测定分析基础上,选取一致克隆株进行全长F基因克隆、序列测定分析.根据分离株序列与GenBank中NDV相关毒株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6个分离株归属为3个NDV基因型,其中有基因VIId亚型(3株)、基因VI型(2株)和基因Ⅱ型(1株).这6株NDV的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属于NDV强毒株典型序列.  相似文献   

14.
NDVsdbz-s99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山东省新城疫分离株sdbz-s99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并以其基因组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出含有F蛋白裂解位点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pMD18-T后,转化大肠杆菌,通过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段大小为364bp。经Blastn分析表明与已发表的NDV各代表株同源性为83.0%-98.0%,特别是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弱毒疫苗La Sota株同源性较低,仅为83.0%。利用MegAlign软件,以前364bp绘制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基因VII型,说明山东处也有基因VII型新城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用RT-PCR方法扩增从野鸭体内分离到的3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JS-1/06/wd、JS-2/06/wd和JS-3/06/wd)F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F基因长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R-F117,符合NDV强毒株的特征。这些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8%~99.9%,与鹅源NDV QY971株和ZJ1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也高达96.7%~97.5%;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5%;而与我国标准强毒株F48E9及疫苗株LaSota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9%和84.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5%和87.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野鸭源NDV与鹅源NDV的遗传关系较近,同属于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16.
新城疫病毒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城疫病毒(NDV)长期以来一直是危害我国养禽业主要病原之一。而且,近年来NDV感染并致病的宿主范围还有扩大的趋势。用NDV经典毒力测定方法对各种禽源NDV分离株毒力研究及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主要毒力相关基因(F和HN)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大部分为强毒株。不同禽源分离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禽源NDV致病性存在差异。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禽源NDV分离株间抗原免疫原性也存在差异。目前NDV致病性试验和免疫保护试验主要是在同源禽类或在异源1~2种禽类进行,因此,很有必要进行不同禽源分离株在主要家禽品种间的交叉致病性试验和免疫保护试验。  相似文献   

17.
以一株鸭新城疫病毒NDV-SS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该毒株F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F基因相关代表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测序结果表明,NDV-SS株F基因全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特征。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NDV-SS株为基因Ⅵ型毒株,与鸽源新城疫IT-227、Italy-2736分离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其可能是由鸽源新城疫病毒变异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当前流行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型、致病性及其与传统新城疫病毒疫苗株(La Sota等)的核苷酸差异,试验从某发病鸡场病死鸡体内分离到1株疑似NDV毒株,经红细胞凝集试验(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初步确定为鸡源NDV。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 F基因部分片段(登录号:JF950510.1)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分离株的F基因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NDV F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其基因型;通过测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判断病毒致病性;参照GenBank公布的ND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JF950510.1)设计9对引物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T-PCR扩增得到F基因长约500 bp,基于F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为基因Ⅶ型NDV;MDT、ICPI和IVPI分别为52.8 h、1.675和2.46,表明分离株属于强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全长15 192 bp,与传统La Sota株基因组相比,序列多出6个碱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82.8%。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基因Ⅶ型NDV强毒株,且与传统疫苗毒株La 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4株NDV分离株(HeB—4—99,Hed—5—99、HeB—6—02和HLJ—10—02)F基因539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酶切分析、质粒PCR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成功获得了4株NDV分离株F基因部分片段的重组质粒。同源性分析显示,4株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具有95.9%~100%的同源性,与LaSot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09/6~81.8%,与F48E9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85.8%~89.3%。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4个毒株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RRQKRF^117,具有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特点,与ICPI和MDT测定结果相吻合。73株NDV毒株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HeB—4—99、HeB—5—99、HeB—6—02和HLJ—10—02均归属于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20.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作为载体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人类和动物疫病疫苗的研发中。大量研究表明,重组新城疫病毒(Recombinant NDV,rNDV)载体疫苗相较于传统疫苗无论在体液免疫、黏膜免疫,还是攻毒保护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NDV载体已成为研制安全、高效、低毒、免疫原性更佳的载体疫苗的重要工具。该文综述了利用NDV作为疫苗载体的反向遗传学技术在家禽、哺乳动物和人用新型疫苗研制方面的进展,以期为更好地利用NDV载体研制更多的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