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筛选对小麦白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7.5%氟环唑乳油、50%醚菌酯干悬浮剂等13种杀菌剂进行喷雾,25d后调查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为40.5%~86.8%.其中50%醚菌酯干悬浮剂、7.5%氟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分...  相似文献   

2.
选用45%醚菌·腈水悬浮剂、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开展香蕉黑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6种施药倍数,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效均大于60%,其中45%醚菌·腈水悬浮剂1000-1500倍液的防效达76.96%-81.90%,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的防效相当,且防效均显著高于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和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相似文献   

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市场上先正达的阿米西达(25%嘧菌酯;剂型:悬浮剂)、阿米妙收(20%嘧菌酯+12.5%苯醚甲环唑;剂型:悬浮剂)、阿米多彩(6%嘧菌酯+50%百菌清;剂型:悬浮剂),巴斯夫的凯润(25%吡唑醚菌酯;剂型:乳油)、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剂型: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4.
吡唑醚菌酯等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灰叶斑病是近年来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室内平板抑菌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抑菌活性(EC50)为18.71~30.88μg/ml,其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剂抑菌活性较强。前3种药剂分别与33.5%喹啉铜悬浮剂配合使用,对番茄灰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0.01%~84.63%。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3.11±7.1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它们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质量比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038 8、0.358 3、0.612 9、0.530 1、0.232 6、0.232 8、0.329 6μg/m 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组合的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 000、2 000、3 000倍液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防治效果排序为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简称复配剂)高浓度复配剂中浓度复配剂低浓度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因此,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增效作用最明显,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甜瓜白粉病发病初期,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了23%氨基.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3000倍液,防治甜瓜白粉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3%氨基.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和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能较好地控制白粉病,用药后15天防效达到85%~90%,高于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和40%氟硅唑乳油3000倍液。针对甜瓜花果期病害规律,提出白粉病等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为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室内抑菌活性;利用田间植株喷雾法评价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氟硅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749、0.2325、0.5277和1.8572μg/mL,而嘧菌酯的抑制作用稍弱,EC50为18.5655μg/mL.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证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火龙果溃疡病有很好的防效,施药3次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对茎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0.0%、70.0%和80.0%以上,对果实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5.0%、75.0%和85.0%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和125.0 mg/kg的防效相当.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的田间防效较差.[结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戊唑醇对火龙果溃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核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联合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为核桃炭疽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利用喷雾法进行林间防治试验,评价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核桃炭疽病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按质量比3∶2和1∶1进行复配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61和1.57;其他配比的增效系数在0.91~1.41,表现为相加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与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以质量比3∶2进行混配(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含量分别为150和1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25.0、166.7和250.0 mg/L时对核桃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3次后防治效果均在80.0%以上,分别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苯醚甲环唑125 g/L+嘧菌酯2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62.5、216.7和325.0 mg/L时的防治效果相当;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125.0 mg/L的林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6.7 mg/L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 mg/L的防治效果稍低。【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3∶2混配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抑制小粒材小蠹伴生镰刀菌的杀菌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40%百菌清悬浮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丙硫菌唑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小粒材小蠹3种伴生致病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等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5.6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方法]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038 8μg/ml、0.3583 μg/ml、0.612 9μg/ml、0.530 1μg/ml、0.2326 μg/ml、0.232 8μg/ml和0.329 6μg/m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的组合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药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结论]因此,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135 g/hm~2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始盛期第1次用药,间隔7~10 d进行第2次用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2.98%,高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0%三唑酮乳油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组合,于2023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40%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325克/升丙硫菌唑·肟菌酯悬浮剂、40%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0%丙硫菌唑·氟嘧菌酯悬浮剂、40%氟吡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与单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等5个组合药剂,相对于传统的单剂对小麦赤霉病有着较好的防效且药效期长,对小麦的产量结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是适宜广泛应用与推广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对水稻稻曲病有较高防效的稻瘟灵复配剂,选用40%稻瘟灵乳油、125 g/L氟环唑悬浮剂、40%稻瘟灵乳油+125 g/L氟环唑悬浮剂、40%稻瘟灵乳油+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75%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研究其防效。结果表明,40%稻瘟灵乳油1 800 mL/hm~2+125 g/L氟环唑悬浮剂1 080 mL/hm~2和75%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262.5 m L/hm~2的防效均在70%以上,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桃褐腐病的田间药效,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安全性,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2020年梅雨期长、阴雨天气多的情况下,连续用药3次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仍对桃褐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次调查防效均在7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建议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与24%腈苯唑悬浮剂3 200倍液交替使用。本结果可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登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5种药剂对苦瓜炭疽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1 500倍液对苦瓜炭疽病,无论是从速效性还是从持效期来看防效均优异,尤其是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对炭疽病防效更优.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苦瓜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6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5%腈菌唑乳油的防效最为理想,第3次药后10 d防效为83.3%;40%杜邦福星乳油、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第3次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81.8%、81.9%,较为理想,防治效果相当;300 g/L BAS70004F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乙嘧酚悬浮剂第3次药后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2%、77.8%、78.9%,也有一定防效。6种药剂可交替施用防治草莓白粉病。  相似文献   

19.
<正>白粉病是苦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叶片枯黄死亡,植株早衰。为筛选出防治该病的高效安全药剂,笔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苦瓜品种为白玉,药剂有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60%哗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己唑醇悬浮剂。施药时苦瓜处于结果盛期,田间白粉病已普遍发生。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防治大方皱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选取了22.5%啶氧菌酯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大方皱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控效果最佳,第3次施药7d后防效为92.66%;其次为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为87.25%。与未施药对照相比,3种药剂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以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辣椒产量最高,其次为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处理。综上可知,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处理的防效和增产率较高,可以作为大方皱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