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建省现有毛竹林管理多数采取劈杂垦复,极少施肥,挖大留小、砍壮留老时有发生,而过度劈杂、挖大笋使竹林螨害严重发生。调查表明,竹林2年1次劈杂、4年1次垦复,并在劈杂垦复后及时施肥,留大笋的经营管理既有利于提高产量.又利于控制螨害。  相似文献   

2.
野生茶秆竹林垦复改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茶秆竹垦复改造措施的田间试验结果 ,不同垦复改造措施对次年出笋数量 ,新竹数量 ,平均胸径、平均高的影响高低、显著顺序为 :浅翻加施肥 >浅翻 >全锄、全劈 ,全锄与全劈间无差异 ,施肥可以明显增加新竹成竹率 ;对新竹总生物量 ,总竹秆鲜重 ,单株平均秆鲜重 ,鲜秆重占总生物量比值的影响高低的显著顺序为 :浅翻加施肥 >浅翻 >全锄、全劈 ,且全锄、全劈间无显著差异 ;对新竹总枝叶重的影响高低 ,显著顺序为 :浅翻加施肥 >浅翻 >全锄、全劈。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垦复改造措施均为野生茶秆竹复壮的有效措施。野生茶秆竹改造效果优劣顺序为 :浅翻加施肥 >浅翻>全锄 >全劈  相似文献   

3.
毛竹叶螨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用多种药剂在林间开展竹腔注射和根施竹螨灵药肥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两种防治方法对毛竹叶螨均有显著防治效果。竹腔注射50%甲胺磷、40%氧化乐果见效最快,3d后害螨减退率达100%。竹腔注射20%杀灭菊酯、20%快灵、5%抑太保和20%灭扫利,10d后害螨减退率达86.0%~98.9%;30d后除灭扫利外,各处理害螨减退率达100%。根施药肥10d后害螨减退率达96.3%以上。从防治后受害毛竹林叶片长势、返青及新竹产量、质量上看,防治方法优先选择依次为综合治理、根施竹螨灵+有机肥药肥、根施竹螨灵+复合肥药肥、竹腔注射甲胺磷+营养剂、根施竹螨灵+尿素药肥、竹腔注射甲胺磷。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经营干扰、林下植物与冠层螨类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将毛竹林人工经营划分为垦复施肥、垦复、劈草、喷山 (喷施除草剂 劈草 )和抛荒 (对照 ) 5种类型 ,于2 0 0 1年 9月到 2 0 0 2年 8月对各类经营下毛竹纯林冠层螨类和林下植物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1)林下灌木层有 36科 84种植物 ,藤本层有 15科 2 8种 ,草本层有 2 6科 30种 ,林下植物各层次多样性和均匀度大小序列均为灌木层 >藤本层 >草本层。 (2 )各类经营干扰均降低了林下灌木层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但提高了草本层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 ,对藤本层的影响则较复杂。 (3)竹冠层螨类主要由 15种益害螨组成 ,垦复施肥可显著提高冠层螨类的多样性 ,垦复施肥和劈草可显著提高其均匀度 ,降低其优势集中性。 (4)毛竹纯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竹冠层螨类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但藤本层多样性显著不利于竹小爪螨种群的增长 ,草本层多样性则显著地有利于竹冠层重要天敌 -竹盲走螨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青阳县毛竹资源分布广泛,但由于长期粗放经营、管理不善,林分结构不合理,导致林分产量低、质量差,浪费了林地资源,影响着毛竹林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的发挥,严重制约了竹产业的发展。采用科学留笋养竹、合理控制采伐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采取劈山抚育、垦复松土、施肥等措施加强土壤管理,毛竹低产林分质量和产量得到明显提高。调查结果显示:采取集约经营措施后,立竹度可提高112%,平均胸径可提高3.7%,每度发新竹可提高3.8倍,年龄结构由1∶1∶3∶5优化至3∶4∶2∶1。  相似文献   

6.
采用5种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毛竹叶螨,A--营林措施 + 施药肥;B--营林措施 + 施药肥 + 释放捕食螨;C--营林措施 + 释放捕食螨;D--释放捕食螨;E--营林措施 + 施复合肥。经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5种措施均有良好的效果。施药肥(A、B)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害螨指数。释放捕食螨(D)经连续2年实施后,可取得与A、B、c相同的防治效果。施复合肥、药肥(A,B,E)在短期内对恢复竹林长势、促进新竹生长有较明显的作用。经综合评价,措施A、C和D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收益高,环境污染小,可结合毛竹丰产培育技术因地制宜地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 :(1)“谷雨”至“立夏”是茶秆竹的出笋期 ,历时 40d左右 ,在出笋后 10~ 2 5d ,是出笋高峰期 ,约占出笋总数的 71%~ 84%。幼竹高生长呈慢—快—慢 3个阶段。 (2 )竹鞭垂直分布浅 ,一般在 0~ 30cm的土层中。全劈、全锄、浅翻、浅翻加施肥可明显促进竹鞭生长和笋芽分化 ,且以浅翻加施肥效果最佳。 (3)立竹度与新竹数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均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关系。 (4 )合理留笋长竹时间应为出笋盛中期。施用发笋肥可提高笋产量。 (5 )竹 阔叶树混交林经营应保留一些固氮树种和珍稀树种 ,清除“老狼木”、“霸王木” ,对影响竹林繁衍和发育的伴生树种要进行强度修枝。 (6 )野生茶秆竹林 ,应在留足新竹基础上采收春笋 ,积极进行抚育性采伐 ,调整竹林结构 ,选择合适的垦复措施。 (7)丰产竹林的合理年龄结构是 1~ 3年生立竹各占 1/ 3,或 1~ 4年生立竹比例为 3∶3∶3∶1。中下坡合理立竹数为 10 5 0 0~ 135 0 0株 /hm2 ,上坡为 15 0 0 0~ 16 5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8.
毛竹低产林改造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平区巨口乡员垱洲半山自然村的毛竹低产林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毛竹低产林实施带状垦复、施肥等改造措施,林分各项生长指标均得到提高,与对照毛竹林比较,改造林分高、胸径和竹产量3项指标均达0.01水平显著差异,其增益分别为49.5%,55.0%,192.8%。通过改造,能够改善毛竹的生长环境,提高发笋率,促进竹笋萌发成长为新竹,同时可以提高毛竹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低产毛竹林的成因和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的生产指导经验,分析并总结了毛竹低产林形成的原因: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抚育和管理粗放、不合理挖笋和砍竹,导致毛竹林荒芜、贫瘠和衰败。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如完善责任制、科技培训、提高科学育竹、深翻及垦复、除草松土、施肥、合理挖笋砍竹等可全面改造低产毛竹林,为林农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笋竹两用毛竹低产林改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笋竹两用毛竹低产林采取垦复、松土、施肥、调整竹林结构等技术措施 ,实施一个调整期的集约化经营管理 ,把低产的笋竹两用林改造为丰产林 ,立竹密度从 1 2 1 5株 /hm2 提高到 2 2 80株 /hm2 ,立竹平均胸径从7.6cm提高到 1 0 .1cm ,改造后每hm2 可获得约 71 3 2 .5元的纯利 ,是改造前的 1 .6倍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日本松干蚧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5年的日本松干蚧发生期系统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日本松干蚧同一虫态和不同虫态的理论期距值和平均数标准差。结合生产防治,建立了固定若虫期一元回归预测式。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
杨树扦插育苗适宜密度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密度的 4个试验组杨树扦插育苗试验 ,结果表明 :密度为 4 4 4 4株 /6 6 7m2 的试验组产合格苗最高 ,合格小钻杨占总产苗量的 81% ,辽宁杨占 75 % ;3333株 /6 6 7m2 和 5 5 5 5株 /6 6 7m2 两种密度分别显得偏小和偏大 ,产合格苗比较低 ,生产上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3.
对山茶属的14种植物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对山茶的亚属、组、之间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把茶、普洱茶,茶梨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划为独立的种。在核型描述和核型类型划分的理论方法上,引入了“臂比均值”这一参数,提出了“整齐性”和“整齐性系数”。并提出染色体数目的系列变异和结构变异是山茶属植物新种起源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依据针叶树木材管胞和射线细胞的结构模型。使用计算机抽样模拟解剖结构参数。以及使用针叶树木材纵向弹性模量计算公式和方法,计算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试件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结果与常温条件下气干试件测定结果十分符合。在试件晚材率和管胞解剖结构参数改变的条件下。计算预测了人工林杉木,马尾松幼龄材和成熟材纵向弹性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晚材率,管胞长度,管胞壁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试件纵向弹性模量随管胞直径增加而减小。本文提出的纵向弹性模量计算的预测方法,对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控制和改变针叶树木材的材质,材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优种核桃嫁接繁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优种核桃嫁接苗是实现核桃栽培良种化、集约化、基地化、商品化的根本途径。1999~2001年经过对辽宁1号、鲁光、中林3号、晋龙1号等优种核桃嫁接苗繁殖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的核桃嫁接苗繁殖技术,成活率最高达到98%。  相似文献   

16.
泾川县刺槐薪炭林生长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泾川县刺槐薪炭林的调查研究 ,分析其生长变化规律 ,并建立林分生长和采薪收获数学预测模型 ,为生产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超声波处理对麦草碱木质素结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作用于麦草碱木质素,探讨了超声波对碱木质素的活化作用,用化学法对超声波作用前后碱木质素官能团进行了定量测定,用凝胶色谱(GPC)测定了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用^1H NMR光谱对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显著提高碱木质素酚羟基和醇羟基含量,当作用时间20min、作用功率200w、液料质量比100:1时,醇羟基含量从1.99mmol/g上升为4.14mmol/g,酚羟基含量从1.88mmol/g上升为2.54mmol/g,羧基含量从0.59mmol/g下降为0.29mmol/g,羰基含量从2.16mmol/g上升为2.68mmol/g。^1H NMR分析表明,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峰面积与总峰面积的比值分别从3.61%和0.77%下降为0,甲氧基峰面积与总峰面积的比值从11.50%下降为8.90%。数均分子质量(Mn)和重均分子质量(Mw)分别从1179和10250上升为5031和11605,分散度(Mw/Mn)从8.69下降为2.31.  相似文献   

19.
树木主要调查因子是指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及其派生因子。基于树木调查因子的内在联系,利用234株油松实测材料.分析了直径与树高、树干枝下高及材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非常紧密.其相关指数(R)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灰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4种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侧根数分别比较对照提高了13.38%-23.54%、10.65%-24.71%、9.97%、-13.78%,苗木N、P、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70%-19.96%、9.06%-47.81%和14.45%-21.12%,苗木菌根感染率为67.82%-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