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圆尾斗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水产养殖》2007,28(4):22-23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又名草鞋鱼,隶属于鲈目、攀鲈亚目、斗鱼科,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因其体色柔和艳丽且生性好斗,故倍受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本文对圆尾斗鱼的养殖方法及常见病的防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期对斗鱼养殖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圆尾斗鱼的繁殖及其对蚊幼虫孳生的控制熊国根(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南昌330039)圆尾斗鱼(Macropoduschinensis)是我国分布广泛,可行气呼吸的小型鱼类。以前对它的生活习性已作了基本阐述.[1][2]鉴于圆尾斗鱼喜食蚊子的幼虫和蛹,近...  相似文献   

3.
博湖县水产工作者在开都河西支湖口处首次发现圆尾斗鱼。  相似文献   

4.
<正>壮家叉尾斗鱼漫谈中国斗鱼,是中国及越南已知的四种Macropodus属斗鱼的统称,其中的红蓝叉尾斗鱼(普通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是分布地域较广、培育历史较久和最受斗鱼玩家欢迎的一  相似文献   

5.
2000年9月29日,海底世界(湖南)有限公司从印尼进口的一批斗鱼到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通过检疫后进入海底世界临时隔离场隔离检查。在隔离期间不断发现斗鱼有病死亡现象,到10月18日死亡率达80%。最后该批鱼全部销毁处理。该批斗鱼进口时共有4290尾、净重22公斤、17箱,在隔离场换用塑料盆装自来水,中间用塑料隔板隔开,每条鱼一格存放饲喂,水中加2%呋喃唑酮。在检查过程中采集13尾病斗鱼,6尾死斗鱼进行检验。现将该批斗鱼的检验情况和死因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检查:病鱼体质较差,消瘦,不摄食,体色先是发黑,鳍充血,体微弯曲…  相似文献   

6.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孵出后19 d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孵出后19 d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mm)呈线性相关.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1.结论认为,叉尾斗鱼仔鱼星耳石出现时间晚,矢耳石形态在后期出现较大变化,而微耳石在胚胎时即形成,形态稳定;日轮可读性较好,故更适合做日轮研究的材料.本研究旨在为叉尾斗鱼自然种群年龄结构调查及其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习见淡水热带观赏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鱼,一般指在赤道两侧最低表层水温为20℃的等温线范围内所有水域中生息的鱼类。这个范围大致在北起北纬20—30°,南抵南纬15—30°之间,包括整个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其中生活在淡水水域中的鱼类,称淡水热带鱼,不少淡水热带鱼有观赏价值,与金鱼、锦鲤誉为三大观赏鱼。 我国习见的淡水热带观赏鱼种类不多,主要有:叉尾斗鱼、圆尾斗鱼、金丝鱼、黄金条鱼、条纹二须鲃等,它们的形态特征、分布、生活习性和观赏价值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叉尾斗鱼的繁殖和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叉尾斗鱼关睾虫(单殖亚纲)病的鳃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的大钩关睾虫(Heteronchocleidus magnihamatus Zhang et Ji)和小钩关睾虫(H.buschkieli Bychowsky)病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关睾虫寄生于叉尾斗鱼的初级鳃丝及鳃小片,轻度感染时,病变不明显,导致部分鳃丝组织完整性受到破坏;中度感染时,鳃丝组织增生、融合,有大量黏液细胞浸润,鳃小片与窦状隙分离,形成空隙;重度感染时,鳃丝组织细胞解离、空泡化,呼吸上皮与毛细血管分离严重,形成空腔。  相似文献   

10.
为确诊叉尾斗鱼肉瘤病,采集自然患病鱼进行病理学观察,基于淋巴囊肿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采用PCR方法对肉瘤状增生物进行检测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患病叉尾斗鱼肉瘤状增生物是由大量囊肿细胞聚集在皮肤和鳍条上形成,鳃、肝、肾、脾、肠等内脏组织器官均未观察到囊肿细胞。囊肿细胞大小为正常细胞大小的57.9~1823.8倍,细胞核不规则,细胞质内可见嗜碱性包涵体;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囊肿细胞胞质内存在大量直径约171.5nm的病毒粒子。病理观察结果符合鱼类淋巴囊肿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PCR方法检测到1272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与GenBank中的淋巴囊肿病毒KJ408271.1序列相似性达99%。试验结果表明,叉尾斗鱼肉瘤病为淋巴囊肿病毒感染所致,皮肤和鳍是病毒感染的靶器官。本研究为叉尾斗鱼肉瘤病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了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鸿媛 《海鲜世界》1990,(2):22-22,17
鲟形目鱼类均为大型经济鱼类,有的种类一尾可达几百斤至千斤,其食品价值极高,无论是肉、鳔、脊索都一向被视为珍品,其卵称为“黑鱼子”更为珍贵,是出口佳品。鲟鱼类不但其经济价值大,而且在研究鱼类系纺演化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属于软骨硬鳞类,身体有5行硬鳞或裸露无鳞,歪形尾,其身体内部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12.
杜涛  罗杰  林向阳 《水产养殖》2004,25(3):34-36
进行了红鳍笛鲷、紫红笛鲷、斜带髭鲷、美国红鱼、尖吻鲈、卵形鲳堃等10种海水鱼人工育苗的研究,试验共计32次,培育出了一定数量的鱼苗,其中尖吻鲈鱼苗391万尾,布氏鲳堃鱼苗88万尾,卵形鲳鱼堃苗23万尾,红鳍笛鲷鱼苗0.5万尾,花尾胡椒鲷鱼苗10.7万尾,斜带髭鲷鱼苗20.1万尾,大黄鱼鱼苗56万尾,美国红鱼鱼苗234万尾,其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3%、49%、58%、0.1%、14%、6%、42%、48%。对各种鱼类的人工育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海水鱼类人工育苗的方法及目前育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海水鱼类的人工育苗与藻类、海水比重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仲波 《淡水渔业》1981,(5):18-20,13
长江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要产地之一。长江上游宜昌附近江段是青、鲩、鲢、鳙等主要集中产卵区,是我国江河中规模最大的鱼类产卵场。年产鱼苗约48亿尾(宜昌鱼类繁殖保护站资料,1957),对发展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的养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金培 《水产学报》1983,7(3):235-249
本文报道了用寄生在史氏黄黝鱼体腔内的Apatemon pellucidus Yamaguti,1933(Strigeidae)囊蚴和寄生在岐尾斗鱼、麦穗鱼和线细鳊肌肉内的Cyaltrocotyle sinense sp.nov.(Cyathocotylidae)囊蚴对家鸭作人工感染试验的结果。描述了两种鸮形吸虫的发育,并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囊蚴壁的构造和成分。另外,还对两种囊蚴壁的起源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囊蚴壁的内壁属胶元纤维结构,外壁为网状纤维结构;囊壁的组织化学成分主要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复合物(包括粘蛋白、糖蛋白和中性粘多糖),囊蚴壁外壁的DNA含量不多,RNA含量较丰富。外壁含酸性脂肪;内壁不含脂肪。作者认为两种囊蚴的外壁可能来源于寄主的网状内皮系统;内壁可能为幼虫本身分泌物形成。  相似文献   

15.
虎兔 《海鲜世界》2007,(2):60-65
在五彩缤纷的观赏鱼国度中,提起斗鱼,相信每个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斗鱼英姿飒爽的矫健身姿和骁勇善战的独特个性吸引着众多爱好者,近年来随着对斗鱼不断杂交选育的成功,新兴的展示型斗鱼千姿百态的鳍型和鲜艳夺目.绚丽璀璨的体色,更使它们成为本年度最流行和最抢手的观赏鱼之一,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奇妙的斗鱼世界,去一睹勇士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汪建华 《科学养鱼》2002,(11):21-21
我市从2000年开始大力发展种草养鱼,主要种黑麦草和桂牧一号牧草。种草养鱼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种一亩桂牧一号和一亩黑麦草,可供给一亩池塘的鱼饲料。种草养鱼,一般一亩池塘,水深1.2~1.5米,放养量为:草鱼1000尾,鲤鱼100尾,鳙鱼50尾,鲢鱼50尾。每年3~5月份种桂牧一号,每亩用草种75千克,种草时每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作基肥,过60天可刈割第一次。每隔20天可刈割一次,一年可刈割7~10次,一般年产鲜草20000千克/亩。每割一次后亩施尿素15千克作追肥,一年共需尿素150千克。…  相似文献   

17.
自1962年日本提出发展栽培渔业口号以来,近年日本的鱼类、甲壳类的种苗生产不断发展。据日本栽培渔业协会统计,1979年以放流为目的鱼类种苗生产为1900万尾以上,车虾为7.3亿尾(用放流的为6.3亿尾)。目前做为鱼虾类种苗饵料的基本系列为轮虫—卤虫—鱼糜,  相似文献   

18.
五种鱼的鳞被复盖过程及其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83,7(4):343-351
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研究了904尾鲤鱼、429尾草鱼、637尾鲢鱼、70尾鳙鱼及243尾尼罗罗非鱼的仔幼鱼。五种鱼鳞片出现时全长分别为:16—19,17—19,27—32,26—31,10-14mm。完成鳞被复盖时的全长分别为24—30,24—28,47—55,48—58,19—22mm。五种鱼鳞片出现均始于侧线,但出现部位和复盖过程可分为两类:鲤、草鱼、鲢及鳙的鳞片首先出现于躯干前部,为由前向后发展型,至于具体扩展过程,鲤与草鱼相似,鲢与鳙相同;罗非鱼的鳞片首先出现于尾柄,为由后向前发展型。鳞片出现、复盖过程同全长及年龄的关系的比较观察和回归分析表明,这一过程的始末及速度主要同体长增长有关,同年龄关系不大。鳞被发育过程不仅反映了不同鱼类的不同生长规律,亦可能有助于认识鱼类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中部海域金枪鱼类仔稚鱼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77年9—11月和1978年5-7月,南海海洋研究所科学调查船《实验》号,在南海中部海域进行了两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调查范围为东径110°-118°,北纬12°-16°30′。这两个航次共采集有金枪鱼类仔鱼282尾,经鉴定有黄鳍金枪鱼95尾、长鳍金枪鱼7尾、强壮金枪鱼69尾、金枪鱼3尾、新金枪鱼2尾、金枪鱼属8尾、鲣65尾、鲔7尾、白卜鲔11尾、扁舵鲣3尾和舵鲣属9尾。本文就这些金枪鱼类仔鱼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其与表层温度、盐度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在一精养成鱼塘设置1口25m^2网箱养湘鲫,经136天饲养,生产湘鲫334.33kg。每平方米鱼13.37kg。1996年,在两口精养成鱼塘各设置1口20m^2网箱培育乌鳢鱼种,经42天饲养,1#箱培育10cm规格鱼种30520尾声84.0kg,每平方米1526尾、14.20kg;2#箱28960尾、268.4kg,每平方米1448尾,13.42kg。通过两年的实验,对池塘网箱养殖名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