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浙江省茭白产业发展较快,浙江已成为全国茭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而丽水市茭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浙江省首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丽水市作为茭白特色优势区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产业化水平发展以及生产规模化等方面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如良种覆盖率低、废茎叶资源化利用率低、用工成本高、采收机械化程度低、加工业欠发达等。为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提出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创新废茎叶综合利用、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产品产业层次等对策建议,以强化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为加快茭白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是我国茭白最大优势产区,茭白种植历史悠久,是全省最具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之一。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浙江茭白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茭白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促进浙江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茭白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也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近几年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余姚、嘉兴、黄岩、缙云等产地。本文介绍了浙江省茭白的主推品种、主要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措施,分析了茭白种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江省茭白种植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茭白是余姚市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河姆渡镇罗江村开始种植.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余姚市茭白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从1995年的333.3 hm2发展到现在的3 334 hm2.但目前大部分茭白都采用露地栽培,采收季节比较集中,农民增产难增收.设施栽培在余姚发展相对滞后,据连续3~4年的调查,设施栽培面积在33.3~40.0 hm2波动.为筛选出适合余姚市大棚种植的茭白新品种,特引入了4个新品种进行了大棚茭白品种比较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成县高山茭白产业发展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导读:茭白是浙江省重要的水生蔬菜品种,也是文成县高山蔬菜主要品种之一,不科学的施肥用药方式、茭白秸秆直接还田、茎叶随意堆放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制约了文成县高山茭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3个层面为茭白产业发展指出了一条康庄之路。  相似文献   

6.
导读:惠水县气候条件适宜,水资源丰富,土壤条件良好,非常适宜发展茭白种植。本文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惠水县茭白栽培技术,供广大茭农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石阳新地处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属亚热带气候,多为丘陵地带,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湖泊较多,素有"百湖之县"的美誉,适合种植茭白,但种植很少,仅少数农户零星种植野生地方茭白品种自己食用,没有种植过双季茭白.浙江丽水缙云种植茭白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不断创新提高,先后有5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茭白种植技术在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8.
河姆流以季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姆渡双季茭白主产地在余姚市河姆渡镇。该镇是有七千年的稻作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所在地。由于地势低洼,长期以来当地农民有种植水生作物的习惯。80年代中期以来,从当地多个农家品种中发现并逐渐选育而成的河姆渡双季茭至90年代中期已基本定型。由于该品种夏茭上市早、质量好、产量高,秋茭上市时正值市场秋淡空档,因此受到农民及消费者欢迎。随着种植业结构改革,河姆渡双季茭白面积逐年扩大,至1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1 100 hm2以上,仅河姆渡镇就种植800 hm2以上,已发展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茭白产业收入占全镇农业产值的50%以上。现已成为宁波市的主栽品种,还被省内其他县市引种及江西、上海郊县及无锡等地引种。 河姆渡双季茭白于1998年11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审(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正式定名为"河姆渡双季茭白"。  相似文献   

9.
河姆渡双季茭白主产地在余姚市河姆渡镇。该镇是有七千年的稻作历史的"河姆渡遗址"所在地。由于地势低洼,长期以来当地农民有种植水生作物的习惯。80年代中期以来,从当地多个农家品种中发现并逐渐选育而成的河姆渡双季茭至90年代中期已基本定型。由于该品种夏茭上市早、质量好、产量高,秋茭上市时正值市场秋淡空档,因此受到农民及消费者欢迎。随着种植业结构改革,河姆渡双季茭白面积逐年扩大,至1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1 100 hm2以上,仅河姆渡镇就种植800 hm2以上,已发展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茭白产业收入占全镇农业产值的50%以上。现已成为宁波市的主栽品种,还被省内其他县市引种及江西、上海郊县及无锡等地引种。 河姆渡双季茭白于1998年11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审(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正式定名为"河姆渡双季茭白"。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余姚河姆渡镇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特色蔬菜--茭白.经过10年打拼,以质量立足市场,以质量建立品牌,促进茭白产业化跨越式发展.2008年河姆渡镇茭白种植面积达2 000 hm2,预计产量超过5万t,产值1亿多元.全镇80%的农户从事茭自产业,仅茭白产业一项的收入,占农民全年总收入的65%以上."古址"牌茭白成为"浙东第一茭",也成为"一镇一品"的致富产业.回顾茭白产业发展历程,主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将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茭白产业快速发展,于长江中下游各省份广泛种植,目前全国茭白种植面积6.67万hm2,年产值30多亿元。然而茭白采收后通常将叶片成堆抛弃在路旁、河道和田头,叶鞘则留在田间,任其腐烂或者将其焚烧,每年因此堵塞河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对茭白鞘叶进行生态循环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单季茭白"一茬双收"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来,我国茭白产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茭白主产区由江苏、湖北向浙江、安徽一带转移,特别是浙江省,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力量开展茭白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攻关,先后成功选育了浙茭3号、金茭1号、金茭2号和丽茭1号等茭白新品种,研究并推广了大棚双季茭白、高山茭白、冷水茭白等先进技术,茭白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产业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特点,年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约2.7万hm2,其中单季茭白1.3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江苏启东地区双季茭白种植面积有所扩大。茭白设施栽培不仅经济效益好,而且还可改良盐渍化土壤,生态效益显著。该文介绍了双季茭白的生育特性,并从品种选择、移栽前准备、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双季茭白大棚设施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茭白是市场鲜销周期较长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上虞市茭白常年种植面积6000hm^2以上。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营养、优质,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现将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丁潮洪 《长江蔬菜》2013,(18):32-35
分析了浙江省丽水市茭白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解决措施,包括做强茭白精品基地,加强冷链建设,建设种苗繁育基地,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加强品牌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双季茭白种植面积较大,产量高,效益好。本文主要从品种与地块选择、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双季茭白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蔬菜是浙江省重要的高效农业产业,在浙江省多次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水生蔬菜茭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且形成有影响力的规模化产业基地,如台州黄岩大棚茭白,6月上市的双季茭夏茭提前到4月上市;金华义乌和兰溪的冷水茭,使单季茭从9月提前到8月中旬上市,极大地提高了茭白种植效率;嘉兴市南湖区兴篁镇的单季茭品种,由于熟性早,能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上市,效益好,已形成400 hm2以上的茭白生产基地.由于浙江省山地、丘陵多,在一些地方自然形成了高山茭白基地,其中丽水市缙云的大洋高山茭白、金华市磐安的玉山高山茭白、新昌县回山的高山茭白基地,都是浙江省茭白发展以后形成的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18.
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的除草剂2-甲-4-氯钠(MCPA-Na)进行处理,并测定茭白根系的活力、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探讨2-甲-4-氯钠对茭白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2-甲-4-氯钠处理能促进两茭白品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2-甲-4-氯钠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POD和PPO的活性则随2-甲-4-氯钠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茭白品种受2-甲-4-氯钠伤害的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1武汉地区茭白品种变迁 武汉地区茭白栽培历史比较悠久.1949年以前,武汉市郊区的后湖、十里铺等地就有茭白种植.1963年编印的<武汉市主要蔬菜品种志>介绍,武汉地区早期的茭白均于湖边、低洼地区种植,品种主要有三个:①泡子,又名湖南茭白,自湖南引入,主要分布在汉口后湖及武昌沙湖等地,早熟,9月下旬~10月中旬上市,每667m2产量900~1100kg;②廖子,又名江西茭白,自江西引入,主要分布在汉口后湖一带,早熟,10月上旬~11月上旬上市,每667m2产量1250~1400kg;③红麻壳子,系武汉农家品种,分布在武昌莲溪寺一带,中熟,10月上市,每667m2产量1250kg左右.这三个品种均为单季茭,当时采取1次定植,2~3年收获的栽培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武汉地区栽培茭白品种结构没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20.
茭白又名茭瓜、茭笋,是余杭区主要的水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余杭区茭白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全区茭白面积达920hm~2,其中已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达466.7hm~2以上,崇贤牌茭白远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种植大棚茭白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提早茭白上市时间,增加农民收入,2004~2005年我们进行了茭白大棚栽培技术试验,面积2hm~2,总结出了一套大棚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