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即培育生态文化、开展文明生产、倡导绿色消费、树立生态理念,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3方面,开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期实现天目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景观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功能,对比国内外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环境破坏,照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硬质景观泛滥,广场比例失调,功能单一,协调性差,建设耗资巨大等各项问题,提出对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具体研究办法,解决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洋 《花卉》2022,(10):85-87
我国提出美丽乡村战略已有时日,北京郊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为解决北京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本文以顺义区南法信镇六个村庄为例,对北京农村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布置绿地、休闲空间、文化及健身设施的建议,致力于创造优美的乡村公共活动空间,营造“处处相宜,家家美景”的良好环境,达到美丽乡村战略规划的环境整治目标,以期为相关设计和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琳 《现代园艺》2022,(9):109-112
近年来,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逐渐走向高潮,然而快速且模式化的建设常会忽略其空间环境是否与使用者的行为习惯相适应,造成空间闲置、异用等现象.因此,从环境可供性出发,以朱桥村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乡村公共空间的环境可供性进行测度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优化策略,以期为未来乡村公共空间的规划...  相似文献   

5.
浙江临安市天目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培养和树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清洁、人居和谐”的生态文明新村。  相似文献   

6.
唐溢  陈薇  蓝飞  代芯梦  陈娟 《现代园艺》2024,(3):151-155
随着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推进,乡村污水处理设施仍需完善,原本清澈的河流变成污水道,给村民生活环境带来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愈高,为响应国家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双利村为着眼点,因地制宜,以污水处理技术与景观营造相结合的新型途径解决乡村生活中带来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身处校园公共景观环境下在校师生的行为心理变化为关注点,探寻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景观设施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当下校园公共景观设施现状,以强调环境服务、彰显校园文化为设计原则,从设施的色彩、形态、材质、尺寸等方面入手,归纳并完善符合师生身心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积极心理的设计内容与应用手法,进而有效拓展校园公共景观设施的设计视角与价值维度,促进校园环境人性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钟炜婷  庞玥  徐瑾 《现代园艺》2023,(3):102-10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域文化消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受到重视。湛江市位于粤西临海地区,农村基数庞大,村落蕴含多元的地域文化,为了加速乡村振兴进程,湛江启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取得新成效。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场景为抓手,整合村庄资源和空间建设现状,提出打造村落标志、构建生态、修复文化和植入文创等场景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场景营造提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源活力,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绍兴市结合本地区乡村地域文化特色,逐步探索出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路径,丰富了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情趣和韵味,也为其他地区开展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蓝本。在概括介绍基于地域文化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的基础上,介绍绍兴市开展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的实践情况,并为该类实践对其他地区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内容,以期丰富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乡村景观的保存和改造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乡村景观有关概述为主要依据,从强化景观规划理念、廊道与斑块协调建设、改造乡村民居景观、加强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修复、注重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建设绿化景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乡村景观的建设,为农村居民创造优质且美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村落景观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该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将生态策略介入村落景观建设。选取蚂螂河村景观规划实证案例为研究样本,从村落的地形调整、水体治理、生态堤岸营建,栖息地恢复和村庄绿化5个方面出发,探讨运用生态策略实现蚂螂河村落景观提升的设计目标。由此为当前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实现村落环境的生态功能改善与景观美景度提升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生态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生态村建设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从而有效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论述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及实施的具体工程,研究提出的生态建设任务对促进乡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磊  王向华  王鹏飞 《北方园艺》2011,(15):234-236
以河南省新野县乔湾村规划为例,从村庄的总体构思、空间布局、村庄居住组团、公共建筑组团、道路广场用地等方面介绍新农村规划建设,提出规划实施措施,阐述了规划体会及特色,积累了新农村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新举措。该研究通过梳理分析新疆新和县加依古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相应的不足,提出针对该村落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的路径策略,以此表明加依村落具有优美便利的自然生态环境、绚丽多彩的民族特色风情以及古老独特的人文历史内涵三大旅游发展优势。而针对同时存在的乡村产业品种单一、旅游人才不足、宣传营销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满足旅游休闲需求、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等,以期为其他相类似地区村落的乡村特色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生态村建设即是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提高乡村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为目标。乡村景观设计是生态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生态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开展生态村园林景观实践性研究,以期改善乡村生态景观质量,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活品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昔口村的实地调查,认真分析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自然、社会及经济发展现状,总结昔口村建设生态文明村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创建昔口生态村建设规划思路,力求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把昔口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实现昔口村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建立一个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支持下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的乡村景观体系,以莱芜王石门村为例,对该村的民居、道路、服务设施、绿地、生态等方面进行规划改造,从而探讨鲁中南地区山地村落的具体景观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8.
"空心村"的出现是中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其不仅浪费了农村中宅基地资源,而且对村落整体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对"空心村"产生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农村基础建设设施;调整村落中心布局;转变中心村功能;完善居住环境等规划措施,用以解决"空心村"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