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荣  秦继彬 《蚕学通讯》2000,20(4):34-36
蚕桑生产上,由于桑树病虫害危害不象蚕病危害那样直接影响经济收入,致使部分干部和相当多的蚕农对桑树病虫的危害视而不见,造成重栽轻管、重蚕轻桑。甚至部分业务人员认为桑树只需修枝、嫁接、施肥,忽略了桑树病虫害防治这一重要内容,给桑树在生长发育中遭受病虫危害留下机会,同时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严重的桑园被毁(如桑黄化型萎缩病),成为蚕茧生产上一项重要的自然灾害。四川统计的资料,每年因桑病虫害的危害约损失蚕茧15%,经济损失令人痛心。因此,有效地对桑树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控制其病虫害发生,是保证桑园稳产、…  相似文献   

2.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无桑不养蚕。桑园建成后,如果不加强科学养护,就难以形成稳产高产桑园。即使在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人工饲料因多方因素,在农村生产中还难以替代桑树的种植价值。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转移,失管桑园日益增多,市场行情的不稳定,蚕桑综合效益不高,相当部分的蚕农对桑园管理不到位,重蚕轻桑。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嫁接技术在我县得到迅速地推广,加快了劣桑改造的步伐,提高了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一、我县桑树嫁接的发展我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伴随着栽桑的发展,桑树的嫁接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据资料记载:早在1933年,阀中蚕种场国营苗圃以及重点蚕乡已采用袋接桑树,每年嫁接良桑只有3000~5000株。解放后,桑树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4.
谷成易 《蚕学通讯》2010,30(3):34-36
蚕桑是潼南县农民增收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县蚕桑生产一落千丈,全年养蚕由历史最高峰13万张降至2009年全年养蚕不足1000张。其主要原因是:丝绸行业形势不断变化,起伏不定,蚕茧价格时涨时跌,亩桑收入低,造成蚕业生产不稳定。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拓展产业面,挖掘桑树自身多种用途的潜力,千方百计提高亩桑经济效益,为蚕农增收创造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发展果桑产业,使蚕农获得养蚕和桑果双重收入,以提高蚕桑的综合效益,推动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17,(3):48-50
<正>四川蚕桑产区在长期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栽桑方式:"育实生苗,栽实生桑,芽接改良,冬季重修,无拳式养型,采片叶养蚕。"采用这种方式所栽桑树根系发达、采叶和修剪对桑树损伤小,较好地解决了四川蚕区桑树"栽得活、长得好、管得久"的问题,在行业界备受推崇,直到现在仍是川内主推的栽桑技术。但随着蚕桑产业发展形势的变  相似文献   

6.
解放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山区各县的蚕桑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新登县陈林高级社去冬今春就栽了29万株桑苗,万市高级社去年冬季在半个月内就栽了6万多株,于潜县七坑社99户社员从52年到56年春期共栽了47700株。群众的栽桑养蚕热情是空前高涨的。在目前蚕桑生进大发展的情况下,普遍出现了培养桑树的肥料不足和投资太大的新问题;在杭、嘉、湖等有名的蚕区,最近几年来也因为干部在领导生产上存在着“重粮轻桑”的片面观  相似文献   

7.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县蚕桑生产大发展我们江北县地处中纬度地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合桑、蚕的生长发育。我县发展蚕桑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到1976年,全县发种26156张,产茧627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县各级党和政府更加重视蚕桑生产,加强蚕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要進行桑树选种随着我国社会的建设高潮,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后国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大力恢复和发展蚕丝业有了急切的要求,已是我省卽定的方针,这也是我们蚕业生产工作者光荣的任务。为了蚕丝事业的发展必须“桑好、蚕壮、茧丝多”每畝桑产量多少与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蚕的丯歉,但是过去在蚕桑生产战線上长期间普遍存在着“重蚕轻桑”的思想致使桑的工作远远赶不上养蚕的需要。近二年来,虽已有所改变,从栽培技术上,单位面积产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对桑品种改良工作仍然做得很少,也可以说是蚕桑科学技术中最薄弱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以来,在巩固提高、稳步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指引下,育苗、栽桑、制种、养蚕、收茧和缫丝、织绸、印染一条龙的生产,在合川市太和这个养蚕历史悠久的老蚕区,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格局.我区从九十年代以来,蚕茧产量不断下滑,主要表现是重栽轻管,只突数量多,而不注重经济效益的发挥,在抓蚕桑基地建设上没有形成规模,基础建设树立不牢,对前几年集中栽植的一些间作桑园逐年毁坏减少,幼桑我得多,由于管理不善而损失较大.七十年  相似文献   

10.
<正>宁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气候优势,每年可养4-5季蚕,是我国著名的蚕桑之乡,蚕桑也成为宁南县农业农村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桑园管理逐渐粗犷,农村四边桑甚至连片桑树荒废、桑病虫害抗药性增加,导致我县桑螟危害逐渐严重。2016年秋季全县桑螟虫全面爆发成灾,蚕农损失惨重。为了降低桑螟虫口基数、控制桑螟虫危害,确保宁南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7年宁南县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我县的蚕桑生产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新植桑6300亩,加上老桑1050亩,总面积达7350亩。从事蚕桑生产的有19个公社、111个大队,近500个生产队。我县今年蚕桑生产的特点是新蚕区多,新桑  相似文献   

12.
(一) 选种經过及方法广东是我国重点蚕区之一,由于气候溫和,桑树生长期长,一年內可採叶8次,所以桑品种有其獨特的性状,但过去由于长期存在着“重蚕輕桑”的片面观点和认为广东無好桑种的右傾保守思想影响,对桑树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从当地桑树中选种工作,根本沒有做过,对广东荆桑的性状缺乏資料,自从1954年全国蚕桑工作会議批判了过去重蚕輕桑的片面观点后,对桑的研究工作,才开始引起重視,56年开始由广东农科所,華南农学院,广东蚕改所合作进行。广东桑树地方品种的井理与选拔工作。  相似文献   

13.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无桑不养蚕.桑园建成后,如果不加强科学养护,就难以形成稳产高产桑园.即使在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人工饲料因多种因素,在农村生产中还难以替代桑树的种植价值.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转移,失管桑园日益增多,市场行情的不稳定,蚕桑综合效益不高,相当部分的蚕农对桑园管理不到位,重蚕轻桑.俗语说:"三分种七分管",没有高产桑就没有高产茧,就没有高经济效益,因此,桑园的科学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来广西时间还短,祇是到过玉林、钦州地区的一些地方看了一下,情况了解不多,就所到之处所见有的地方桑树栽种和管理得很好有的不怎么好,但是“重蚕轻桑”,“重栽轻管”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栽桑的目的是为了养蚕,蚕种场跟农村是否有区别呢?我认为从栽培形式,树型养成,采叶方法等应有不同之处.现在我从桑叶的成份和养蚕的关系说一说,祇是把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开化县桑瘿蚊防治简报开化县林业局沈禹泉,陈德新,余根龙近年来,桑瘿蚊是我县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桑园受害,被害桑园桑树侧枝丛生,秋叶产量锐减,严重威胁我县的秋蚕生产。为此,从89年开始我们对桑瘿蚊发生的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我...  相似文献   

16.
<正> 规模经营、良桑嫁接、小蚕共育是实现我县“三高”蚕业的三大突破口。多年来,“三低”即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在规模经营、良桑嫁接、小蚕共育等方面没有取得突破。1994年八月,县委、政府把蚕桑生产列为全县三大致富工程之一来抓,并成立了蚕桑生产指挥部,采取行政强推及大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市养蚕布局的调整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养足春蚕,多养夏蚕,少养中秋,增加晚秋蚕的饲养量,但夏蚕由于受时间、桑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饲养量难以增加,无法达到布局调整的目的。为此,我们通过改变桑树夏伐模式和肥培管理措施、来解决夏蚕桑叶产量不高的矛盾,经过两年的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部分结果整理如下:1 试验地点与方法1.1 供试桑园 新沂市港头镇赵圩村一块长势一般、11年树龄、面积3hm2、平均667m2栽1000株的桑园为试验田,桑树品种为湖桑32号。1.2试验方法1.2.1 试验设正常夏伐区…  相似文献   

18.
桑树褐斑病以前在冕宁县沙坝镇、棉沙湾乡等地零星发生,老蚕区重养蚕、轻护桑,重防蚕病,忽视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没有将局部地区的早期桑褐斑病有效防治,致使受灾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雅砻江蚕区邻近棉沙湾乡的所有村组都发生桑褐斑病,造成很大危害。为此开展了《冕宁县桑树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桑树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桑树品种的优劣影响整个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蚕桑生产主产区,如何优化桑树品种结构,引进和推广新桑品种尤为重要。2002年笔就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的丰产性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除改进农业技术,改进耕作方法,精细的培肥管理外,品种的良否,也是决定提高产量关键之一,在桑树方面也是一样。关于桑树品种问题,由于过去国民党统治时期,不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桑树方面更甚,兼及蚕桑界的很多学者,都存在重蚕轻桑的思想,农民也存在桑树没有种,只要多施肥料就可以获得高的产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这项工作,可以说是没有进行过,直至现在为止,在各蚕桑地区生产上所用的品种,仍是停留在千百年以前,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