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基于劳动力转移模式分化以及不同农作物机械化程度存在差异的事实,将劳动力转移分为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利用江汉平原农户调查数据和DEA-Tobit方法,实证检验不同模式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水稻和棉花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且这种影响因作物不同而异。具体而言,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均对样本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异地转移对样本农户棉花生产技术效率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本地转移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提高农户耕地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等均能有效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小麦生产的关系,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调研数据,从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效率2个方面考察了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了小麦机械要素的投入,且对丘陵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丘陵与山地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加大农业机械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同时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技术效率理论基础,利用30个省市2011和2012年的164组样本数据,构建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平均为0.809 9,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各地区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水平有较大差异;平均技术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东北;物质与服务费用、化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3种投入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农业大省或较发达地区的蔬菜生产技术效率一般较高;无论黄瓜还是茄子,设施种植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均大于露地种植,且露地蔬菜生产的技术效率相对于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农村人均纯收入和成灾面积比例对提高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有效灌溉率对技术效率提高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岭回归方法,研究要素价格变动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要素、资本要素以及劳动力要素价格与农业能源效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3种要素价格都是农业能源效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反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则不存在。能源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对能源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其上涨1%分别使能源效率提高0.341%和0.364%;而资本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却相反,资本价格下降1%会可使能源效率提高0.084%。应进一步推进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形成有效的价格约束机制;同时应充分利用价格手段,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4~2015年我国15个小麦主要生产省份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就小麦生产效率的非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4~2015年,我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周期性变动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动的影响,小麦生产规模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效率得到改善;不同省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贡献来源不同,规模效率的实现是多数省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省份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普遍高于其他省份;劳动力、化肥等要素的过度投入一定程度上导致小麦技术效率的损失。文章最后就如何促进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给出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城乡差距是我国最大的结构性难题之一,其根源则在于城乡要素配置的错位。基于城乡要素相对错配系数,测算我国城乡劳动力与资本配置扭曲程度,分析城乡要素错配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劳动力要素错配大致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城乡资本要素错配程度空间分异呈现由东向西逐步递增的态势,且2002—2018年城乡资本要素错配水平呈现出向中东部转移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表现出速度快、未富先老、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巨大,不仅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还限制了农业资本的投入,同时加剧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面对农业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应尽力保障传统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要素的作用力,鼓励农民回乡务农,加强对农业适龄劳动人员的能力培养,充分开发老年农业劳动力资源,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发挥新生产要素——技术、信息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广农业科技与先进耕种工具,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估算了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自然条件、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虽然整体高于全国水平,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其中河北省的农业节水潜力最大,未来应加强三地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协作和节水技术共享;地下水占供水结构比例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水库容量、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户均耕地面积、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急速涌入我国农业类企业的现状,选取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企业数据,分析FDI在企业实收资本中所占份额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选取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生产效率,并用生产函数法进行测算,然后用企业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外资份额及其交叉项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外资份额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说明外资进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抑制作用,今后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应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企业资本投入的系数为正数,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资本投入的增加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为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劳动投入的估计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有可能是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有效劳动的供给较少造成的,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共同促进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考察了2002-2008年全国及19个省份的粮食收入性补贴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计算了粮食收入性补贴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非单调效应。结果显示:1)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总体较高,在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之间,以及在主产省与非主产省之间,小麦生产技术效率都存在明显差异;2)从全国层面看,粮食收入性补贴导致了全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明显降低;且随着补贴强度增加,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损失的影响呈现增强趋势;3)从观测的19个省份看,只有4个省份的粮食收入性补贴有助于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其余15个省份都导致了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同程度的降低;4)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损失可能是小麦收入性补贴强度和是否与小麦生产挂钩、是否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今后,应以粮食收入性补贴政策改革为契机,向扭曲程度较小的"绿箱"补贴转型,发挥补贴对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劳动力价格上涨背景下不同地形上农户的策略行为,从理论上探讨了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实证检验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宏观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民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即面对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我国农户会采取三种不同的策略行为:要素替代、产品替代和非农就业。同时,在不同的地形上,农户的策略选择有所侧重,具体而言,平原地区农户会更多地选择要素替代和非农就业,而丘陵山区农户会更多地选择产品替代。由此认为,面对劳动力价格上涨,我国农户会采取相应的策略行为,因此不必要表现出过分的担忧。针对要素替代现象,建议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要加强用于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的研发、创新;针对产品替代现象,建议丘陵山区要加快研发针对经济作物的中小型农业机械;针对非农就业现象,建议平原地区要以完善区域劳动力市场为主,而丘陵山区要以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提升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长江流域12个省(直辖市)的1430个农户水稻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效率损失模型,对比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分析农户不同年龄段特征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农户老龄化现象普遍,农忙时节劳动力相对不足;受体力及人力资本限制,老龄劳动力的技术效率高于年轻农户;增加当前结构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并不能有效带来水稻种植产出增加。对比看来,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劳动力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下游地区中年农户技术效率水平最稳定,部分地区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老龄农户当前流入土地比率大于年轻农户,但未来土地流转倾向低于年轻农户;文化程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人次、专业协会、农资经营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等变量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是否为村干部、土地流转情况、家庭兼业情况、基层信息服务站及地方政府等变量则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应客观认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从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力回流、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农业信息发布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升稻农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10—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评估三产融合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三产融合水平分别提升了10.65%和27.49%,且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趋势;(2)三产融合能够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投入要素的绿色效率提升方面,而对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3)三产融合能够通过改变劳动力要素在产业之间的配置来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二者之间存在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重门槛效应。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三产融合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也要注重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进而从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推广方面提升其农业生态效益;(2)要充分利用产业融合以促进生产要素在三产之间渗透、交叉、重组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破解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紧缺的难题;(3)农村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应侧重于农村劳动力转出大省,提升其农村劳动力的吸附能力,进一...  相似文献   

14.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从省际层面出发,首先基于2001~2013年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业静态效率情况,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效率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农业产出、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无效率是我国多数省份农业低效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契机,通过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的构建动态测度了我国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通过对指数的横向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而纵向分解后的结果显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于产出效率增加、劳动力素质提升以及土地生产效率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2—2016年江苏省物价局微观农户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规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不同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结果表明:(1)样本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值达到0.907,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处在较高水平。(2)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这种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上,过小规模以及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都会拉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平均而言,当土地流转规模在0.67~13.33 hm~2之间时,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3)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劳动力配置,有效增加劳动力的产出率,且该趋势在流转规模为(0.67,3.33]、(3.33,13.33]hm~2时体现得更明显。另外,普通农户和小规模农户都存在过度使用劳动力的现象,而(13.33,+∞)hm~2的转入户存在过度使用机械的现象,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普及农业保险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抓手.只有深入探寻农业保险不同层次水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同程度的影响,才能精准发挥农业保险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该文基于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不同发展阶段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1)农业保险能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在东部地区促进效果强于其他地区;(2)在农业保险发展的高级阶段,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3)在农业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保险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效率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中、高级阶段则主要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栾城区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探究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增大,单位面积均资本投入和均毛收入增加,而单位面积均劳动力投入和均净收入减少,说明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土地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2)不同种植类型的规模效应呈现出不同的规律:粮食作物和核桃在中等规模型(0.67~3.33hm2)生产效率最高,而草坪种植则在小规模型(0~0.67hm2)生产效率最高。3)影响不同种植类型的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户主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是否从事其他工作与粮食作物、草坪生产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化肥农药投入与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呈负相关性,与草坪生产效率呈正相关性;年龄对草坪、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影响均不显著。因此,适当推动土地流转、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加大农业先进技术投入等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生产要素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资源的稀缺性理论,讨论了我国渔业生产要素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渔场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正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沿海海域对我国海洋养殖产业的经济增长将扮演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洋渔业发展初期,渔业劳动力投入量对推动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低。目前,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投入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通过增加海洋渔业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约。对资本要素的研究表明,我国渔民的平均剩余资本低,渔民再投资能力弱,造成渔业人口剩余资本低下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政府农业政策和渔民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渔业技术进步能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研究表明,大量的研究成果还未能有效地转化到生产中去。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技术革新和组织制度资源相当短缺。尤其是组织和制度资源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组织资源表现出明显的极性结构。一端是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集权渔业管理机构,一端是已经完全市场化的高度分散的生产个体。在...  相似文献   

19.
根据资源的稀缺性理论,讨论了我国渔业生产要素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渔场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正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沿海海域对我国海洋养殖产业的经济增长将扮演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洋渔业发展初期,渔业劳动力投入量对推动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低。目前,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投入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通过增加海洋渔业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约。对资本要素的研究表明,我国渔民的平均剩余资本低,渔民再投资能力弱,造成渔业人口剩余资本低下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政府农业政策和渔民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渔业技术进步能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研究表明,大量的研究成果还未能有效地转化到生产中去。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技术革新和组织制度资源相当短缺。尤其是组织和制度资源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组织资源表现出明显的极性结构。一端是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集权渔业管理机构,一端是已经完全市场化的高度分散的生产个体。在...  相似文献   

20.
一、结构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线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农业获得了全面发展 ,农产品供给由普遍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 ;( 2 )农业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 3 )农业生产开始向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转变 ;( 4 )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 ;( 5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农业从业人员不仅绝对数量减少 ,而且占全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