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烤烟品种CB-1各部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CB-1不同部位烟叶无论成熟度高低,在整个烘烤过程中PPO活性均高于对照K326。整个烘烤过程中上、中、下3个部位不同处理在46℃左右时PPO活性达到一个高峰,而此温度点正是酶促棕色化反应的敏感期,54℃之后烟叶中PPO活性基本消失,不同部位及成熟度之间差异不大。整个烘烤过程下、上部烟叶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曲线变化规律,而中部叶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因此,下部叶适当早采降低烟叶采收成熟度、中部烟叶适当提高烟叶采收成熟度、上部烟叶采取适宜的成熟度,有利于抑制棕色化反应,提高烟叶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不同成熟度的上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采用温湿度自控密集烤房,以烤烟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成熟度对上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1)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要失水期发生在42~54℃之间,且随成熟度的提高而提前。(2)叶绿素降解过程主要发生在烤前至42℃末期之间,适熟和过熟烟叶提前到36℃末期。(3)烟叶丙二醛(MDA)和多酚含量随烘烤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且成熟度越高含量越高。(4)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36℃末期达到最大值,且表现为过熟烟叶适熟烟叶欠熟烟叶。(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8℃末期达到最大值,此时成熟烟叶POD活性最高。(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欠熟和适熟烟叶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而过熟烟叶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7)相关性分析表明:MDA含量与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OD活性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SOD活性与MDA和多酚含量呈正相关,多酚含量与PPO活性在欠熟烟叶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成熟度对烟叶烘烤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适熟和过熟上部烟叶的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出更好的烘烤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烤烟NC102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对烘烤过程中烤烟各部位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N)施用量高于5 g/盆对烘烤过程中各部位烟叶PPO活性均有提高作用,低于5 g/盆能够显著降低烘烤过程中中下部烟叶的PPO活性,上部烟叶的PPO活性没有显著降低;(2)磷(P_2O_5)施用量低于7.5 g/盆,能够有效降低前72 h烘烤过程中的PPO活性,高于7.5 g/盆时各处理PPO活性没有显著变化;(3)钾(K_2O)施用量高于15 g/盆,提高下部烟叶的PPO活性,但显著降低烘烤过程中PPO活性的峰值;钾用量高于20 g/盆能显著降低中上部烟叶在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的PPO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烤烟品种云烟105、云烟87、RY21、NC71、渠首1号的中部烟叶为材料,研究不同烤烟品种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烘烤过程中PPO活性及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多酚类物质含量呈现先上升、72 h时降低、后上升的趋势;(2)不同成熟度、品种间的PPO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成熟度、品种及其互作对PPO活性、多酚类物质含量均产生影响,其中成熟度、品种的作用效应较大;(3)烘烤过程中,PPO活性表现为未熟适熟过熟,多酚类物质含量表现为适熟过熟未熟。适当提高采收成熟度能够很好地抑制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调控密集烘烤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增高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河南地区美引烤烟品种NC71的适宜烘烤工艺,本试验设置3种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处理(T1:常规烘烤工艺;T2:高温变黄烘烤工艺;T3:定色期排湿烘烤工艺),研究其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对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密集烘烤工艺下烟叶水分、SOD、POD、MDA、多酚类物质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含水率持续下降,SOD活性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POD活性为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为持续增加,多酚类物质含量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T2处理即在变黄后期至定色前期干湿球温度保持在41~43/38.5℃至43~45/38℃时SOD和POD活性最高,多酚类物质含量高,PPO活性最低,MDA含量最低,化学成分协调,微带青和黑糟烟比例低(9.31%和3.99%),感官质量较好。T3处理水分散失较快,PPO活性较高,易发生棕色化反应,烤后烟黑糟烟比例较T1增多5.94个百分点。综之,高温变黄烘烤工艺(T2)的生理生化表现更有利于NC71品种烤后烟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烤烟烘烤特性与烟草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烤烟品种烟叶分上、中、下3个部位,在烘烤过程中定时取样测定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呈抛物线型。变黄后期活性较大,进入定色期后活性逐渐降低。上部叶与中部叶、下部叶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明显。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与品种烘烤特性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同品种下部和上部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烤后杂色烟叶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可能是品种定色特性不同的主要原因。烘烤过程中平均PPO活性(72 h)中部、下部烟叶在0.3[ΔOD_(520)/(g·min)]以下,上部烟叶在0.4[ΔOD_(520)/(g·min)]以下的品种烟叶定色特性比较理想,耐烤性较好;中部、下部叶在0.4[ΔOD_(520)/(g·min)]以上、上部烟叶在0.5[ΔOD_(520)/(g·min)]以上的品种烟叶不易定色,耐烤性下降,烘烤过程中烟叶易发生棕色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散叶烟箱烘烤的效果,降低烟叶烘烤成本,对比分析了烟夹和散叶烟箱2种装烟方式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色素含量、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烤后烟叶质量。结果表明:散叶烟箱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失水速率低于烟夹烘烤,而叶绿素降解则快于烟夹烘烤;2种装烟方式烘烤过程中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但散叶烟箱烘烤的降解幅度小于烟夹烘烤;散叶烟箱烘烤烟叶PPO活性在42℃结束高于烟夹烘烤,其余温度点均低于烟夹烘烤,而淀粉酶、SOD与POD活性48℃结束之后高于烟夹烘烤;散叶烟箱烘烤烤后烟叶组织致密,油分略显不足,色度较弱。在烟叶烘烤过程中需依据烟叶酶活性变化来调整布局方式,以提高散叶烟箱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调控烟叶的酶促棕色化反应,提高烤后烟叶质量,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烘烤过程中酶促棕色化反应敏感期不同湿球温度对烟叶水分、PPO活性、叶绿素和总酚含量的影响,并对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及感官质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湿球温度条件下烟叶水分、PPO活性、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随湿球温度升高,烟叶含水率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持续下降;PPO活性表现为"降-升-降"的变化规律;总酚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3)在酶促棕色化反应敏感期,PPO活性表现为T2处理较低,叶绿素降解较快。(4)在40~54℃(变黄后期至定色期)后使湿球温度稳定在37~38℃条件下,PPO活性较低,总酚含量高,烤后烟叶质量高,感官质量较好。棕色化反应敏感期通过改变湿球温度有利于抑制烟叶酶促棕色化反应,防止烟叶发生褐变,提高烤后烟叶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烟叶不同部位适宜的干筋期温度,提高烟叶整体烘烤质量,满足烟草工业企业加工需求,以云烟87烟叶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干筋期不同干球温度处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中部叶设置干球温度64℃、65℃、66℃、67℃4个不同处理;上部叶设置干球温度65℃、66℃、67℃、68℃4个不同处理,湿球温度均设为42℃,测定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综合判定适宜烟叶烘烤干筋期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干筋期不同干球温度处理下,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规律,中部叶和上部叶在感官质量上呈现相同规律,随着干筋期温度的增高,中部叶在65℃、上部叶在66℃时感观评吸质量达到最佳;温度继续升高,则烟叶清香蜜甜香型风格减弱,香气质地变差,烟气粗糙明显,杂气和刺激增加。综合以上分析说明烟叶烘烤时,干筋期干球最适温度为中部叶65℃、上部叶66℃,在此条件下烤出的烟叶整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密集烤房温湿度环境与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尤其是湿度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设计了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的不同干球温度烘烤处理。结果表明,在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变黄前期干球温度高变黄快,变黄后期干球温度高的变黄慢;各处理随着干球温度的升高,外观质量、经济性状中部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部叶逐渐降低;高干球温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较差;建议中部叶烘烤各阶段干球温度控制在37~38、41~42、47~48、53~54℃,上部叶各阶段干球温度以36、38、46、52℃为宜。  相似文献   

11.
密集烤箱烘烤烟叶变黄期温度容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黄期各恒定温度梯度处理下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变化规律,最终找到适宜密集烘烤变黄期温度的容差范围,为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变黄期各温度梯度处理下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1)下部叶以36~44℃变黄处理,中部叶以36~42℃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4~42℃变黄处理的烟叶,烤至72 h时,失水率均达到50%~60%,叶绿素降解率均在90%以上,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2)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经济性状指标较高,其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可达85.53%,均价最高可达32.48 CNY/kg;(3)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其中烟叶糖碱比均在9.58~12.16,且烟叶感官质量较好,其中下中部叶以38~40℃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6~40℃变黄处理感官评吸质量达到最大值.【结论】变黄期以36~42℃容差范围烘烤工艺处理的烤后烟叶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临沂主栽品种NC55、NC102的烘烤特性,研究了成熟中部烟叶烘烤过程中失水特性、变黄特性、定色特性,在暗箱条件下的变色特性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结果表明:NC55中部叶,失水特性不好,变黄特性较好,定色特性一般,烘烤特性一般;NC102中部叶,失水特性好,变黄特性较好,定色特性好,烘烤特性好。  相似文献   

13.
烟叶烘烤过程中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研究烤烟品种K326中、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烘烤的进程,中部叶蛋白酶活性呈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快速上升→快速下降的双峰曲线;烟叶中蛋白质的含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但降解速率呈慢→快→慢→快→慢的曲线;蛋白酶活性的变化与蛋白质降解速率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上部叶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与中部叶相似。因此,通过适当延长烘烤变黄时间、提高变黄相对湿度可达到降低烤后上部叶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亚氯酸钠对烤烟酶促棕色化反应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亚氯酸钠(SC)对烤烟烘烤过程中酶促棕色化反应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以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烘烤试验分析了SC对烤烟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烤后烟叶多酚含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C处理和对照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规律,但SC处理烟叶PPO活性均低于同期对照烟叶。SC处理中部叶莨菪亭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多酚总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SC处理上部叶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芸香苷、多酚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SC处理显著提高了烤后烟叶的氯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使化学成分更趋协调。SC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较对照有所改善,经济性状较对照显著提高。SC抑制了烟叶烘烤过程中的酶促棕色化反应,提高了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三段式烘烤工艺配套技术条件下不同变黄程度烤烟烟叶内淀粉酶的活性及与其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变黄处理下,淀粉酶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其中,下部叶八成黄、中部叶十成黄、上部叶十成黄的淀粉酶活性整体上最高.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烟叶内淀粉、还原糖含量升高,其中,下部叶的八成黄、中部叶的九成黄、上部叶的十成黄表现最为明显.淀粉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烟叶烘烤后,下部叶在七至八成黄转火定色条件下,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中部叶在八至九成黄转火定色条件下,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上部叶在十成黄转火定色条件下,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不同烘烤工艺条件下烟叶淀粉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cky-B型烟叶智能控制烘烤箱,通过调整烤烟三段式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探讨不同部位烟叶淀粉含量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含量均随烘烤过程的进行而下降,烘烤48 h内烟叶淀粉含量下降非常明显,烘烤48 h后淀粉含量下降趋于平稳,最终维持在大约5%的水平;下部叶片的淀粉降解速度快于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烘烤66 h后,下部叶片淀粉含量可降解70%以上,而中、上部烟叶则在烘烤108 h降解率才达到70%以上。采用中温中湿变黄烘烤工艺,更有利于烟叶内淀粉物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与酶解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 µ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探讨箱式烘烤方式下烤烟综合品质特征,加快箱式烘烤技术在烤烟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方法]以潍坊烟区NC55烟叶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箱式烘烤与传统挂竿烘烤对比试验,从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常规成分、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箱式烘烤下烟叶品质特性。[结果]与挂竿烘烤相比,箱式烘烤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接近或高于挂竿烘烤;箱式烘烤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糖碱比显著高于挂竿烘烤,总氮和氮碱比显著低于挂竿烘烤,上部烟叶中仅淀粉箱式烘烤显著高于挂杆烘烤;箱式烘烤糖醇类香气前体物含量显著高于挂竿烘烤,中部烟叶大部分香气前体物和香气物质含量箱式烘烤低于挂竿烘烤,上部烟叶中差异相对较小。[结论]箱式烘烤2个部位烟叶品质大都较挂竿烘烤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μ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研究特色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不同部位叶片烘烤过程中蛋白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烘烤过程中呈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随着烘烤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看,通过适当延长烘烤变黄时间、调控变黄相对湿度,有望达到适当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及上部叶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