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加深对部分失活的凝乳酶复性作用的了解,为热稳定性研究中部分失活态凝乳酶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四氢嘧啶存在的条件下,复性时间、热处理时间和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凝乳酶复性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复性时间的延长,凝乳酶的活力逐渐上升。凝乳酶的复性主要发生在前24 h,36 h后凝乳酶活力基本保持稳定,复性后凝乳酶相对酶活力最高可提升21.8百分点,能够测到凝乳酶活力(相对酶活力损失93.3%)的热处理时间,从6 min延长到12 min。在酶活力损失相近时,含四氢嘧啶的凝乳酶在较高温度下(68~70℃)保温较短时间(1~5 min),复性所致的相对酶活力提升显著高于在较低温度下(61~65℃)长时间保温(30~180 min)。[结论]酶的热失活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酶分子结构的影响效应并不相同,较长时间的热失活处理比短时高温对酶结构的破坏更彻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中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方法]在中性蛋白酶酶液中添加四氢嘧啶,考察四氢嘧啶对中性蛋白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四氢嘧啶对经热处理的中性蛋白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添加浓度3 mmol/L的四氢嘧啶可以使经过50℃处理的中性蛋白酶剩余的相对酶活提高12.7%;添加浓度5 mmol/L的四氢嘧啶可以使经过60℃处理的中性蛋白酶剩余的相对酶活提高51.8%。[结论]四氢嘧啶是一种有效的中性蛋白酶热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商品果胶酶(Aspergillus niger)的催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商品果胶酶的催化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果胶酶的最适pH为3.8,最适温度为50℃,酶在pH 3.4~4.2区域较稳定,在pH>4.5与pH<3.0下很快失活;酶在50℃以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升高,酶的热稳定性下降,65℃下热变性2 h,酶活力降低80%.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果胶酶水解果胶的米氏常数Km=(5.16±0.13)mg/mL,最大反应速度Vmax=(2.73±0.02)μg/(mL.min).Na+和K+对酶活力没有任何效应,0.1mmol/L Ca2+可使酶活力提高22.8%,5.0 mmol/L Zn2+对果胶酶活力的抑制达到17.4%,Mg2+、Mn2、Co2+、Hg2+和Ag+对果胶酶活力影响不大,Cu2+和Fe3+对果胶酶活力影响较大,浓度为5.0 mmol/L时,对果胶酶的抑制可分别达到88.9%和100%.  相似文献   

4.
嘧啶醇对马铃薯种质试管苗保存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系Solanum chacosense(cha)、CE76和E3为试验材料,于基础培养基添加3种浓度(10、15、20μmol/L)的嘧啶醇,探讨不同浓度嘧啶醇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同时对添加嘧啶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的试管苗进行恢复培养后,选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为嘧啶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地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通过三甲氧苄氨嘧啶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三甲氧苄氨嘧啶半抗原,再通过免疫动物得到抗三甲氧苄氨嘧啶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能够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ELISA试剂盒。[结果]该试剂盒对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检测限为2.34μg/kg,IC50(50%抑制浓度)为4.8μg/L,回收率为60.5%~79.7%,试剂盒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80μg/L,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三甲氧苄氨嘧啶单克隆抗体与二甲氧苄氨嘧啶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4℃下能够保存12个月,稳定性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监管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滥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法,研究了磺胺嘧啶在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磺胺嘧啶的吸附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但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良好地线性拟合.黑土(<0.2mm)及其不同粒径(粘粒:<0.002 mm、粉粒:0.002~0.02 mm、砂粒:0.02~0.2 mm)的Freundlich容量因子Kf值分别为29.6、53.1、32.9 L·kg-1和21.6 L·kg-1,说明磺胺嘧啶在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吸附行为存在差异.将吸附参数Kf进行碳标化处理后,K∝值除粉粒外,其他基本一致.随着溶液pH的持续增加(1.0~10.0),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磺胺嘧啶的吸附参数lgKf呈现先急剧降低然后稍微回升的趋势,由此推测,阳离子交换作用可能是磺胺嘧啶土壤吸附的重要机制.过氧化氢处理去除土壤有机质后,黑土的Kd值从1.92 L·kg-1降为1.22 L·kg-1,磺胺嘧啶的吸附量由16.5 mg·kg-1降低到11.2 mg·kg-1,说明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磺胺嘧啶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地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通过三甲氧苄氨嘧啶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三甲氧苄氨嘧啶半抗原,再通过免疫动物得到抗三甲氧苄氨嘧啶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能够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ELISA试剂盒。[结果]试验表明,该试剂盒对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检测限为2.34μg/kg,IC50(50%抑制浓度)为4.8μg/L,回收率为60.5%~79.7%,试剂盒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80μg/L,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三甲氧苄氨嘧啶单克隆抗体与二甲氧苄氨嘧啶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4℃下能够保存12个月,稳定性较好。[结论]研究可为监管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滥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攀枝花地区麻疯树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设置不同温度(24、29、34℃),研究不同浓度酸铝胁迫(Al 3+的浓度为:对照、0.01、0.1、1、5 mmol/L)对3月龄麻疯树幼苗根系活力、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相同Al3+浓度处理下,随温度升高,幼苗根系活力降低,MDA、Pro含量增加,POD活性增加;②相同温度处理下,随Al3+浓度增加,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叶片MDA含量、Pro含量及POD活性呈上升趋势;③适度低温,适量的Al3+(29℃,Al 3+浓度为0.01 mmol/L;24℃,Al 3+浓度为0.01、0.1 mmol/L)能增强根系活力,降低MDA和Pro含量,降低POD活性,有益于麻疯树幼苗的生长;④当Al3+浓度增至1 mmol/L以上时,3个温度下处理的麻疯树幼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⑤29℃、1 mmol/L Al 3+浓度下,增加溶液中Ca2+浓度能减小酸铝对麻疯树幼苗的毒害作用. 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吉兰泰盐湖土壤嗜盐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探索利用菌株合成四氢嘧啶的可能性。【方法】从内蒙古吉兰泰盐湖采集土壤样本,通过0,1%,2%,3%,4%,5%,6%,8%,10%,12%,14%,16%,18%,20%(质量分数)NaCl梯度耐盐试验,对分离放线菌进行分类统计。对分离得到的2株边界极端嗜盐菌JG5、JG9进行培养特征观察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四氢嘧啶基因簇中最为保守的ectB基因,合成简并引物,PCR扩增筛选含有四氢嘧啶基因簇的菌株。体积分数80%乙醇法抽提胞内四氢嘧啶,薄层层析(TLC)定性检测菌株胞内四氢嘧啶的存在情况,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定量检测不同NaCl处理(质量分数为0,5%,10%,15%)JG5和JG9的胞内四氢嘧啶积累量。【结果】从吉兰泰盐湖土壤中分离得到嗜盐放线菌28株,其中主要为中度嗜盐放线菌,占总数的60.7%;弱嗜盐菌次之,占21.4%;非嗜盐菌3株,占10.7%;边界极端嗜盐菌最少,有2株,分别为JG5和JG9,占7.2%。PCR结果显示,28株中有17株含四氢嘧啶基因簇,占60.7%。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2株边界极端嗜盐菌JG5、JG9能利用的碳源种类丰富,也可利用多种氨基酸作为氮源,但JG9不能利用柠檬酸钠作为碳源,JG5和JG9均不能利用谷氨酸作为氮源;JG5和JG9都能使硝酸盐还原、明胶分解、牛奶凝固与胨化,都能产生H_2S,能降解纤维素,两者都不能分解尿素。系统发育树表明,2株极端嗜盐菌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且亲缘关系较近。薄层层析结果表明,17株中有11株菌株可产四氢嘧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NaCl质量分数为10%时,JG5胞内四氢嘧啶积累量达最大值,为80.35mg/L;NaCl质量分数为5%时,JG9积累量达到最大值,为97.89mg/L。【结论】分离菌株大多含有四氢嘧啶基因簇,部分能够生产四氢嘧啶。2株边界极端嗜盐菌JG5和JG9在不同盐环境下,胞内均能产生四氢嘧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霍山石斛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以pH值为9.0的80mmol/L硼砂缓冲溶液和15mmol/L葡萄糖溶液所组成的缓冲体系为流动相,研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当反应80min后,酶活力下降。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活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底物浓度大于20mg/L时,酶活力不再增加,保持在5.7g(/mg·h)左右。当pH值在6.0左右时,酶活性最高。温度对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5℃时,酶活力较低,然后酶活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30℃后明显下降。当温度为20~30℃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力最高。[结论]当温度为25℃、pH值为6.0、底物浓度为20mg/L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亚油酸钠为反应底物,研究了牡丹花瓣脂氧合酶(LOX)的酶学特性并建立了其测定体系。结果表明,牡丹花瓣脂氧合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45℃,最适底物浓度为0.594 mmol/L。该酶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90℃保温1 h后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生防密旋链霉菌Act12中的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进行鉴定及功能分析。【方法】对田间生防效果良好的密旋链霉菌Act12进行盐耐受能力检测,采用体积分数80%的乙醇抽提其胞内四氢嘧啶,分别通过TLC和HPLC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四氢嘧啶。通过Act12全基因组分析,克隆得到Act12中四氢嘧啶生物合成基因簇ectABC,将其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检测工程菌株的盐耐受能力。【结果】密旋链霉菌Act12可在NaCl质量分数为0%~10.0%的条件下生长,且能够生产相关耐盐相容性溶质四氢嘧啶。当NaCl质量分数为2.5%时,密旋链霉菌Act12胞内的四氢嘧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为72.39mg/L。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组成ectABC基因簇的3个基因ectA、ectB、ectC位于同一个操纵子上,分别编码二氨基丁酸乙酰基转移酶、二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和四氢嘧啶合成酶。通过克隆得到长2 408bp的ectABC基因簇,并使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异源表达,通过Ni柱纯化得到了EctA蛋白。但含pET28a-ectABC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本试验条件下,其盐耐受能力并无明显改善。【结论】生防链霉菌Act12中存在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ectABC,且能够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异源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点及其变化.【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水温(18、23、28和33℃)饲养条件下以复方磺胺嘧啶[m(磺胺嘧啶)∶m(甲氧苄啶)=5∶1]按120 mg/kg的剂量单次饲喂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6、8、10、24、48、72 h采集血液样品,使用HPLC方法检测罗非鱼血浆中的药物质量浓度,研究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血液中的吸收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和结论】18、23、28和33℃时,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41、19.60、22.48和30.78μg/mL,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22、2.06、2.44和2.70μg/mL,2个药物的峰质量浓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 ke)分别为18.22、17.89、16.90和12.99 h,甲氧苄啶在血浆中的t1/2 ke分别为16.39、7.08、5.99和4.04 h,药物的消除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各温度下药物在罗非鱼血液中的药动学均为1级动力学过程.给药后10 h内血浆中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的比例分别为9.57∶1~11.01∶1、6.30∶1~9.36∶1、5.40∶1~10.39∶1和4.20∶1~20.64∶1,均维持在1∶1~40∶1的理想抑菌配比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药物在罗非鱼体内的吸收及消除影响显著,可提高药物的最大血药质量浓度与消除速率,但对复方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比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地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通过三甲氧苄氨嘧啶与马来酸酐反应,得到三甲氧苄氨嘧啶半抗原,再通过免疫动物得到抗三甲氧苄氨嘧啶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能够检测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残留量的ELISA试剂盒.[结果]该试剂盒对水质中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检测限为2.34 μg/kg,IC50(50%抑制浓度)为4.8 μg/L,回收率为60.5%~79.7%,试剂盒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80 μg/L,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三甲氧苄氨嘧啶单克隆抗体与二甲氧苄氨嘧啶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4℃下能够保存12个月,稳定性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监管三甲氧苄氨嘧啶的滥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滤纸皿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Na HCO3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 HCO3溶液浓度低于25 mmol/L时,对绿豆种子的发芽影响较小;当Na HCO3溶液的浓度高于35mmol/L时,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株高、根重、株重等均随Na HCO3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Na HCO3溶液的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双孢蘑菇中提取酪氨酸酶,探索一种新的酪氨酸酶活力测定方法,并研究了该酶的特性及几种抑制剂对酪氨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L-酪氨酸为底物,在波长317 nm处测定酪氨酸酶的活力,与传统习惯上所用的475 nm波长相比,灵敏度高。②动力学研究显示,以L-酪氨酸为底物时,Km=0.493 mmol/L,Vmax=37.88U/min。③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的最适pH值为6.5,pH值在5~7时,酶的活力较高;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20~50℃范围内酪氨酸酶保持较高的活力。④抑制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异抗坏血酸效果最好,当其浓度达到0.025 mmol/L时能使酪氨酸酶完全失活;苯甲酸和柠檬酸的抑制效果也较好,当浓度分别达到0.060 mmol/L和0.600 mmol/L时也能使酪氨酸酶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不同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甜瓜生产上栽培品种的选择以及甜瓜抗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培养皿发芽法分析不同浓度NaCl溶液(50、100、150、200、250 mmol/L)对不同甜瓜品种(丰雷、绿翡翠、金典)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等的影响。[结果]0~50 mmol/L低浓度NaCl溶液对3种甜瓜种子胚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胚根生长量均下降,表明高浓度NaCl溶液抑制作物生长。[结论]0~50 mmol/L NaCl溶液能促进甜瓜种子萌发,50 mmol/L NaCl溶液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选择经常检出的磺胺嘧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保存条件下罗非鱼中不同浓度磺胺嘧啶的稳定性,确定罗非鱼磺胺类药物监测中的样品保存条件和运输温度条件.结果表明,样品中不同浓度的磺胺嘧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因保存条件的不同,降解速率各不相同.在常温条件下保存,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的浓度越高,降解速度越慢;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浓度越高,也呈降解速度越慢的趋势;在冷冻条件下保存,罗非鱼样品中磺胺嘧啶的降解速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罗非鱼样品中不同浓度的磺胺嘧啶在3种保存条件下(常温25~28℃,冷藏0~4℃,冷冻-18~-22℃)的降解速率为常温>冷藏>冷冻.因此,用于磺胺嘧啶检测的罗非鱼样品应贮存于冷冻条件下,并尽快分析.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研究了邻联甲苯胺法测定刺芹侧耳漆酶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波长620 nm、反应温度30℃、pH 4.2、邻联甲苯胺浓度5 mmol/L、反应时间3 min时,刺芹侧耳漆酶活力测定的灵敏度最高,酶活力最大,为3 033 U/(min.mL),是筛选前测定酶活力的1.98倍。  相似文献   

20.
以甜瓜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0mmol/L、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250mmol/L)胁迫下甜瓜种子的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活力指数、萌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甜瓜种子在NaCl溶液浓度≤50mmol/L时,发芽势、相对萌发活力指数、叶绿素含量等各指标与对照相比较差异不显著;随着浓度升高,发芽势、相对萌发活力、叶绿素等指标迅速降低。当NaCl溶液浓度达到200mmol/L时,发芽势等均降为0。由此可见,甜瓜对较低浓度NaCl胁迫有一定耐受性,而高浓度的NaCl胁迫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NaCl胁迫的增强,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