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对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为研发核桃举肢蛾植物源引诱剂提供依据。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测试了核桃举肢蛾对38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结果表明,测试的38种化合物中,核桃举肢蛾对脂类化合物反应较强,其次为芳香类化合物,对萜烯类化合物反应相对较弱。雌虫对多数供试化合物的EAG反应强度大于雄虫,雌虫对乙酸己酯和反-2-己烯乙酸酯的EAG反应值最高,雄虫对反-2-己烯醇、反-2-己烯醛的EAG反应值最高且大于雌虫。在芳香类化合物中,苯甲醛可引起雌雄成虫明显的EGA反应。在萜类化合物中,雌虫对香叶醇和芳樟醇的EAG反应较明显,雄虫对柠檬醛EAG反应值相对较高。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核桃举肢蛾雌雄成虫对反-2-己烯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顺-3-己烯乙酸酯、乙酸己酯、己酸乙酯和苯甲醛的EAG反应变化趋势相同,对反-2-己烯乙酸酯、香叶醇和芳樟醇反应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核桃举肢蛾雌雄成虫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存在差异,雌虫对多数植物挥发物更敏感具有重要生态适应意义,利于其选择寄主、产卵场所等行为。研究结果为植物挥发物在核桃举肢蛾防治中的利用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利用植物挥发物对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进行监测和生物防治,分别测定了其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EAG测定结果表明:1 mol/L的叶醇和稀释100倍的薄荷油均能引起杨扇舟蛾强烈的EAG反应(P<0.01)。"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10-1mol/L的叶醇对杨扇舟蛾成虫的引诱率最大,达到64%;10-1mol/L的α-蒎烯对杨扇舟蛾成虫的驱避率最大,达到64%。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时间鲜芍药花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适时采收、合理开发及利用芍药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出前(06:00-07:00)和下午(17:00-18:00)采摘的芍药花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测定质量浓度为20,50,100,150和200μg/mL芍药花精油溶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采摘于日出前的芍药花精油中共鉴定出35种化学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8.85%,主要成分为正二十五烷(21.14%)、正二十九烷(10.52%)、正二十三烷(9.30%)、棕榈酸(9.14%)、亚油酸(8.43%)、正二十四烷(6.74%)、3-十二烷基-2,5-呋喃二酮(4.13%)、正二十一烷(3.58%)、金合欢基丙酮(3.45%)、正二十六烷(3.21%)、香叶基芳樟醇(2.78%)等。从采摘于日出后经日晒的芍药花精油中共鉴定出27种化学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8.10%,主要成分为正二十五烷(22.54%)、棕榈酸(11.81%)、正二十七烷(10.27%)、正二十三烷(8.28%)、六氢金合欢基丙酮(8.80%)、金合欢基丙酮(7.35%)、正二十四烷(6.07%)、正二十六烷(3.96%)、正二十一烷(3.90%)、β-4,8,13-杜法三烯-1,3-二醇(3.40%)等。精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芍药花精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同时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体外抗氧化作用随着精油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芍药花精油化学成分较丰富,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食品香料和医药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挥发物。【方法】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棉花和玉米挥发物进行鉴定及定量分析,采用触角电位技术 (EAG)测定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10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雄虫对α-长叶蒎烯、α-红没药醇、α-蒎烯、月桂烯、3-蒈烯、1,3丁二烯、棕榈酸反应较为明显;雌虫对10种挥发物部分浓度均有明显反应。【结论】双斑长跗萤叶甲雄虫对3-蒈烯反应最敏感,雌虫对α-红没药醇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茎泽兰全株进行分离鉴定,得到14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3β-20(29)-烯基-3-羽扇豆醇硬脂酸酯(Ⅰ)、达玛烷-20,24-双烯-3α-乙酸酯(Ⅱ)、十七烷酸甲酯(Ⅲ)、(1S*,6R*,7R*,10R*)-杜松-4-烯-7-醇(Ⅳ)、表木栓醇(Ⅴ)、2-脱氧-2乙酰氧基-9-羰基泽兰酮(Ⅵ)、正二十三烷醇(Ⅶ)、豆甾醇(Ⅷ)、2,2′-(1,4-二萘基)双(苯并恶唑)(Ⅸ)、7-羰基泽兰酮(Ⅹ)、阿魏酸(Ⅺ)、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Ⅻ)、(-)-(5S*,6S*,7S*,9R*,10S*)-7-hydroxy-5,7-epidioxycadinan-3-ene-2-one(ⅩⅢ)、邻羟基桂皮酸(ⅩⅣ),其中化合物Ⅰ、Ⅳ、Ⅸ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采用孢子萌发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对霜疫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86.9μg/mL。  相似文献   

6.
利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从8种大豆叶片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斑鞘豆叶甲成虫具有显著引诱或驱避作用的化合物,为探索生物制剂防控斑鞘豆叶甲提供理论依据.EAG测定结果表明:斑鞘豆叶甲EAG反应相对值均随挥发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雌虫强于雄虫.同一浓度下,对1-辛烯-3-醇的EAG反应相对值最大,其次为3-辛醇和(Z)-3-己烯-1-醇.行为反应测试发现,同一浓度的不同挥发物对斑鞘豆叶甲的引诱率或驱避率间存在差异.1-辛烯-3-醇、3-辛醇、(z)-3-己烯-1-醇、3-辛酮、茉莉酸甲酯和N,N-二甲基乙酰胺对斑鞘豆叶甲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大引诱率增加,且雌虫的嗅觉反应均强于雄虫.其中10-1 mol/L的1-辛烯-3-醇对雌、雄虫的引诱率最高,分别为90.00%和84.45%.己醛的驱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挥发物.β-石竹烯在低浓度(10-5~10-4mol/L)下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在高浓度(10-2~10-1 mol/L)下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触角电位仪测定花椒窄吉丁两性成虫对10种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Y型嗅觉计测定其对8种强烈EAG反应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寄主果实的10种挥发物均可引起花椒窄吉丁不同程度的EAG反应,100 μg·μL-1时胡椒酮和正葵醛分别引起雌虫和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d-柠檬烯、月桂烯在100 μg·μL-1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然而在10 μg·μL-1时引起雌虫的EAG反应绝对值最大。10种挥发物中,花椒窄吉丁对(±)-α-乙酸松油酯和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较弱。2)配对T检验发现仅反式-2-己烯醛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而所测的其他挥发物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3)1~100 μg·μL-1的芳樟醇对雄虫驱避显著,10~100 μg·μL-1的正葵醛对两性成虫均驱避显著,1~10 μg·μL-1的胡椒酮、10~100 μg·μL-1的γ-松油烯对雌虫驱避显著(P<0.05),10~100 μg·μL-1的月桂烯、0.1~1 μg·μL-1的d-柠檬烯对雄虫引诱显著。雄虫对1~10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雌虫仅对10 μg·μL-1的反式-2-己烯醛驱避反应显著,反式-2-己烯-1-醇在0.1~1 μg·μL-1时对雌虫驱避显著;但在10~100 μg·μL-1时对雌虫引诱显著。说明一定浓度的月桂烯、d-柠檬烯、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一定浓度的芳樟醇、正葵醛、胡椒酮、γ-松油烯、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可作为引诱剂或驱虫剂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雌蛾性信息素(8expheromone,SP)两种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i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以及性信息索与寄主植物5种挥发性物质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20.0g·L^-1时,雄蛾对Z11-16:Aid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Z11-16:Ac.将Z11-16:Aid和Z11-16:Ae按照质量比5:5和7:3进行混配,当供试浓度为20.0g·L^-1时,雄蛾对5:5配比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7:3配比.部分供试植物挥发性物质能增强小菜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但会因植物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小菜蛾性别而存在差异.雄蛾对反-2-己烯醛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反-2-烯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雌蛾,而雌蛾对顺-3-己烯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以及正己醛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其它供试混合物,其中对青叶醇与SP混合物、异硫氰酸丙烯酯与SP混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要显著高于雄蛾.因此,小菜蛾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与植物挥发性物质合理混配可以降低性诱剂成本,提高诱蛾效率,特别是具有提高雌蛾引诱比例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烟夜蛾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测定了烟夜蛾处女雌蛾和雄蛾对5种植物挥发物及7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结果表明,烟夜蛾的雌、雄蛾对向日葵花挥发物的反应最强,表明向日葵花中含有对烟夜蛾成虫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处女雌蛾和雄蛾对苯甲醛和正己醇的反应最强,其次是β-苯乙醇和水杨醛,对水杨酸甲酯、苯甲醇和丁香酚的反应最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了芒果切叶象甲成虫对10种不同质量浓度(0.01,0.1,1.0,10g·L-1)芒果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结果表明,雄成虫对芒果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最大值出现在质量浓度0.1g·L-1[(1R)-(+)-α-蒎烯和α-法呢烯]和1.0g·L-1(α-萜品烯,α-水芹烯,β-石竹烯,β-香叶烯,异松油烯,反-2-己烯醛,香橙烯,朱栾倍半萜);并且当刺激质量浓度为1.0g·L-1时,雄成虫对10种挥发性物质的EAG反应相对值都在100%以上。雌成虫对各供试物质反应最大值出现时刺激质量浓度均为1.0g·L-1,并且仅对1.0g·L-1的α-法呢烯(125.65%)、异松油烯(103.00%)和β-香叶烯(119.51%)的EAG反应值高于100%。在10g·L-1刺激质量浓度下,雌成虫与雄成虫仅对异松油烯的EAG反应相对值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其他9种物质的EAG反应值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芒果切叶象甲寄主选择与致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樟科植物黑壳楠叶片进行精油提取,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分离鉴定与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黑壳楠叶片中分离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7种,占精油总量的 95.6%,以烃类(37%)、醇类(34.74%)化合物为主.前10 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植物醇(14.3%)、棕榈酸 (6.09%)、右旋柠檬烯(4.67%)、2H-Pyran,2-(2-heptadecynyloxy)tetrahydro-(4.65%)、古巴烯(4.3%)、荜茄醇 (4.23%)、氧化石竹烯(4.11%)、反式橙花叔醇(3.32%)、β 榄香烯(3.24%)、乙酸龙脑酯(2.62%),其中植物 醇、棕榈酸、右旋柠檬烯等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闹羊花素-Ⅲ点滴亚洲玉米螟成虫,确定其亚致死剂量为0.02μg/头;用该剂量闹羊花素-Ⅲ点滴亚洲玉米螟成虫后,离体检测其触角电位(EAG)反应值。结果表明,药剂处理的亚洲玉米螟成虫与未用药剂处理的正常试虫相比,EAG值增高,EAG反应有向增高方向漂移的现象,且随叶醇浓度增高EAG反应漂移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枣树不同发育期挥发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枣树(Ziziphus jujuba)不同发育期的挥发物,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GC-MS技术,研究了木枣(Z.jujubacvmuzao)幼叶期、花期和幼果期的挥发物。结果表明,3个时期挥发物成分有很大差异,分别为23、39、43种。3个时期特有的挥发物为3,7-二甲基-1,3,6-辛三烯(DTOT)、а-法呢烯和Z-3-己烯-1-醇酯,DTOT随着枣树发育逐渐减少,而а-法呢烯和Z-3-己烯-1-醇酯则逐渐增加。木枣挥发物浸提结果与SPME结果差异很大。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EAG测试表明,雌蛾对苹果和枣果的EAG反应极显著的高于雄蛾,雌、雄蛾对苹果的反应也极显著的高于枣果;雌蛾对苹果浸提液的反应极显著的高于枣果和枣叶,雄蛾则对枣叶浸提液的反应最高,并且雄蛾对3种浸提液的反应值均高于雌蛾。说明枣果、叶片及其浸提液对桃小食心虫成虫寄主选择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学物质在调控昆虫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用活性化学物质开发害虫引诱剂和驱避剂是实现害虫防治的重要途径。采用"Y"型嗅觉装置测定了13种信息化学物质及其不同浓度(V/V)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成虫的行为趋性反应,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对植物醇、芳樟醇、10-2香叶醇、10~(-4)罗勒烯、10~(-6)β-石竹烯、10~(-6)月桂烯、10~(-6)水杨醛、10~(-6)反式-2-己烯醛、10~(-4)烟酸乙酯、10~(-6)烟酸乙酯具有极显著的趋向反应(p0.01),对10-2叶醇、10-2烟酸乙酯具有显著的趋向反应(p0.05);反之,对10~(-4)叶醇、10~(-6)叶醇、10~(-6)香叶醇、10-2β-石竹烯、10-2月桂烯、10~(-4)水杨醛、10-2和10~(-4)反式-2-己烯醛具有极显著的驱避反应,对10~(-4)β-石竹烯表现出显著的驱避反应。不同浓度同一化合物对黄曲条跳甲的吸引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信息化学物质有效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梨叶斑蛾引诱物质。[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梨树挥发物的主成分,并通过触角电位仪(EAG)测定了梨叶斑蛾对主要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梨叶中共鉴定出包含萜类、酯类、醛类及醇类在内的24种主要挥发物。梨叶斑蛾雌雄蛾对供试挥发物均可产生EAG反应,其中雌蛾对芳樟醇、月桂烯、反-β-罗勒烯的反应最明显;雄蛾对芳樟醇、反-β-罗勒烯、α-法尼烯的反应最强烈。剂量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梨叶斑蛾雌蛾对3种供试化合物的EAG活性与化合物的剂量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试验结果为制定基于植物源的梨叶斑蛾监测与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甲酯化反应、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南平烟区烟草中的多元酸如草酸、丙二酸、丁二酸、苹果酸、柠檬酸和高级脂肪酸如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五烷酸、油酸、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南平烟区中松溪、浦城和邵武的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县;烤烟的不同部位叶片之间除丁二酸、十五烷酸、硬脂酸、油酸外其他酸含量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评吸劲头与多元酸、高级脂肪酸如草酸、柠檬酸、丙二酸、亚麻酸、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等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寄主挥发物对花椒窄吉丁的引诱或驱避作用,为研制和开发花椒窄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花椒健康植株和受花椒窄吉丁危害植株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健康花椒叶片中主要含β-石竹烯(13.27%)、反式β-罗勒烯(16.82%)和α-罗勒烯(16.42%),嫩枝中主要含β-石竹烯(25.98%)、乙酸香叶酯(15.89%)和荜澄茄油烯(17.27%),韧皮部主要含(1R)-(+)-α-蒎烯(25.91%)和β-石竹烯(47.98%)。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的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均升高,β-石竹烯和乙酸香叶酯相对含量均降低;韧皮部有新的挥发物α-水芹烯等生成。11种挥发物均能引起花椒窄吉丁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多数挥发物在100μg/μL时引起成虫的EAG反应最强,但β-蒎烯在10μg/μL时引起两性成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R)-(+)-柠檬烯、月桂烯在10μg/μL时引起雌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在100μg/μL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1种挥发物中乙酸香叶酯、桉叶油醇、葎草烯引起花椒窄吉丁的EAG反应相对较弱。除α-水芹烯,两性成虫对挥发物的EAG反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1R)-(+)-α-蒎烯在1μg/μL时对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蒎烯在0.1μg/μL时对雄虫有显著地驱避作用,β-石竹烯在10μg/μL时对雌虫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0.1μg/μL的水芹烯、10和100μg/μL月桂烯、0.1和1μg/μL(1R)-(+)-柠檬烯对雄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0.1~10μg/μL乙酸芳樟酯对雌虫具有引诱作用,在100μg/μL时却表现出驱避作用。【结论】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发生改变,其中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β-石竹烯、乙酸香叶酯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并有新物质α-水芹烯等生成。0.1μg/μLα-水芹烯、10~100μg/μL月桂烯、0.1~1μg/μL(1R)-(+)-柠檬烯、0.1~10μg/μL乙酸芳樟酯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引诱作用,1~100μg/μL(1R)-(+)-α-蒎烯、0.1μg/μLβ-蒎烯、10μg/μLβ-石竹烯对花椒窄吉丁具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参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鉴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甲醇提取人参根际土壤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人参土壤化感物质分布Ⅰ、Ⅱ和Ⅳ组分。利用GC-MS对甲醇洗脱部分进行物质组成分析,初步确定人参部分化感物质组成为:棕榈酸甲酯等酯类、9,12-十八(烷)酸(Z,Z)-、十五(烷)基酸等酸类、双环(10,8,0)二十烷,(Z)、二十三烷、5,6,-四亚甲基四氢-1,3-嗪-2-硫-4-环己烷和二十五烷等烷类18种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叶的挥发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笔者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辣木叶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利用2倍稀释法、Ellman比色法及MTT法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抗菌活性、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细胞毒活性测试。从辣木叶子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到3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33个化学成分,在挥发油总量中相对含量为85.94%,主要为棕榈酸(38.63%)、叶绿醇(6.09%)、棕榈酸乙酯(4.87%)和二十七烷(4.31%)。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酰胆碱酯酶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