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以昆山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39%,并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但也存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质量不高、主体"错位"、"争地"矛盾突出、社会资本"下乡"目标"不纯"等问题和挑战。要结合昆山市实际,探索具有昆山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道路,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与农业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快建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关系的角度梳理世界7个典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基于DSR理论模型分析这些国家"三化"发展的驱动力、状态和效应,进而构建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演进机制,利用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提供的171个国家196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城镇化率越高;"工"、"农"、"城"相互影响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基于研究,提出了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揭示中国西部城镇化格局发展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成渝区变化较大,青藏高原区变化最小;就影响因素而言,经济发展要素趋于主导地位,政策、自然要素处于领先地位,人口素质及空间要素影响相对较少。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发展城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问题,应在政府指导下走科学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并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发展,从而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合理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能够引导城镇化发展,从而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分析了城市化的发展态势,牢牢把握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指导思想。而新疆城镇化远低于全国水平。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但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对新疆城镇化建设尤为重要。因此,根据国家对水资源的分类来研究城镇化建设中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探讨新疆城镇化建设中与新疆用水总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生活用水之间的关系。运用eviews7.0处理数据,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生态用水不是全疆用水总量、生态用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全疆用水总量、生态用水不会随着城镇化率的增高而增高或减少。但城镇化率是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减少0.91%;工业用水增加3.7%;生活用水减少2.5%。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城镇化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其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和改善人的生活、生产条件,释放个人和整个社会的潜能。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城镇化率攀升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提升到40.5%,2012年提升到52.6%。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提升用时来看,英国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中国198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率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追赶效应明显,其中,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和教育城镇化提升的首发动力,同时也与该区域耦合协调度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因此,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以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失调发展现象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道路。文章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11~2015年川东北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达州市与南充市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巴中市与广元市。其中,2014年达州市与南充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巴中市与广元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国脱贫攻坚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筛选,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文献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和城镇化发展情况做出定量评估,考虑到DMSP-OLS夜间灯光与社会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对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校正处理后,提取黄土高原地区数据,与该地区人口和城镇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在空间上和DMSP-OLS夜间灯光有相关性,同时在选取的该地区23个典型研究县域上,城镇化率和DMSP-OLS夜间灯光呈高度线性相关,因此,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作为表征该地区人口和城镇化发展情况的综合指数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通过运用2000—2013年福建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相互发展的协调程度低,仍需要更加深入地统筹,同时城镇化对于三者协调发展的贡献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川西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西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通过Arc 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输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甘孜州与阿坝州,其中,截至2013年雅安市与凉山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甘孜州与阿坝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借鉴物理学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川西地区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了川西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通过Arc 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输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甘孜州与阿坝州,其中,截至2013年雅安市与凉山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程度,而甘孜州与阿坝州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2016年中国省域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数据,首先进行主成分分析测算农业现代化得分;而后对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行空间自回归检验验证两者关系,并拟合出库兹涅茨曲线,探究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且空间自回归性较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呈平滑"N"型曲线,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根据曲线走势可得到3个结论,首先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库兹涅茨曲线上的分布较散,差距较大;其次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影响;最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应结合省际之间的带动作用和自身的积极发展,并重视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不同阶段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再度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山东省1990—2017年的相关数据,基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权法对山东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VAR模型,揭示了山东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即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长期内对城镇化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有负向作用;山东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支撑。因此,应结合山东省实际,加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联系,以期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2000—2012年福建省城镇化率和地区GDP年度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VAR模型探究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化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作用较大,而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辽宁省的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经济的整体影响,利用2006-2019年间辽宁省城镇化率和农业生产总值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两者存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辽宁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辽宁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强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劳动力水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等政策措施,以此降低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走向全面现代化的必经过程,也是中国"四化"战略的重点内容和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深入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法国与中国在政策与制度、科技、基础设施和城镇生态等4个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差异,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中国在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引起关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能否形成协调的关系对中国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发展,仍然存在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大于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的问题,即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本文将对如何促进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的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国1978—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粮食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粮食产出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是粮食产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析得出城镇化对粮食产出产生负冲击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同时,城镇化对粮食产量波动的贡献较大;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得出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产生正向冲击,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同时,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波动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