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密度对不同品种水稻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不同品种之间生长量差异较大,但不同密度间差异小,不同品种在稀植(30×26cm)处理下有效分蘖终止期同密植(30×13cm)相经,普遍向后延迟,且其叶龄指数分别为20和64,但最高分蘖期无明显差异,其叶龄指数分别为80和79;二次分蘖穗明显增多,提高了有效分蘖率;茎基部伸长节间短而粗,上部节间拉长,折损重大,抗倒能力增强,不同品种间都有同样的趋势。产量与结实率(x1)、千粒重(x2)、m^2穗  相似文献   

2.
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数型品种分蘖力强,高肥栽培时单茎增多、叶面积增大、茎秆细弱、倒伏、结实率降低,不适于高产再高产的要求;2)高肥栽培时,分蘖力偏弱但有效分蘖期长,在较长分蘖期内逐渐产生分蘖的品种类型,可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矛盾,从而获得高产;3)具有矮秆、中等分蘖能力、有效分蘖期长、有效分蘖率高、叶长而直立的穗重型品种,可协调高肥栽培时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有望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3.
选用辽棉10、辽棉15、抗虫棉为试材,分析其株型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差异,探讨对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主茎高度、主茎与果枝内角、果枝长度、果节数,辽棉10和15基本相近,而抗虫棉差异较大。株型结构辽棉10和辽棉15虽然果枝长于抗虫棉,但主茎与果枝内角小于抗虫棉,棉铃分布辽棉15上、中、下部,分布较合理,辽棉10和辽棉15为较紧凑型,而抗虫棉较松散。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胞间浓度等,辽棉15都高于其他两品种。辽棉15产量也高于辽棉10和抗虫棉。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小麦单产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之乘积,追求高产即追求乘积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受遗传因素和气候生态条件及产量因子相互制约的影响,在单产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要提高任何一个产量因子都存在相当的困难。四川盆地气候决定了小麦具有分蘖期短、分蘖成穗率低,  相似文献   

5.
1999-2001年在桂北进行不同抛栽因素对优质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最佳栽培因素是:播种期,早造,南部3月6日左右、北部3月10日左右播种,晚造,南北部都是6月25日左右;抛栽期,早稻秧龄40-45天,4-5叶,晚造20-25天,4.5-5.5叶;抛栽密度,早稻每667平方米2.0万-2.2万穴,晚造每667平方米抛栽2.2万-2.4万穴;施肥每667平方米施纯氮12.0公斤,N、P、K比例为1:0.5:0.8,基肥、蘖肥和穗粒肥的比例为6:2:2;水分管理,有效分蘖期内全田茎蘖苗数达到预计有效穗数的80%-90%时露硒田。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中籼Ⅱ优838和杂交中粳信杂粳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30万穴/hm2,22.5万穴/hm2,15万穴/hm2和7.5万穴/hm2四个栽植密度,研究了两组合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特点。试验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水稻的有效分蘖期和最高分蘖期相应延迟,稀植栽培的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单株有效穗有较大程度增加,同时,种植密度的下降使得各个时期分蘖成穗的经济性状整体优化,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增加,中后期的分蘖成穗在产量构成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进而提出稀植栽培对穗型较大和分蘖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有利于发挥其增产潜力,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水稻强化栽培与传统栽培在产量构成和穗粒性状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栽培使水稻的个体生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表现在成穗率提高,主茎穗和一次分蘖穗在有效穗组成以及对产量贡献率中的比重下降,二次分蘖穗的比重提高,一次、二次分蘖穗在有效穗组成以及对产量贡献率中的比重相当,强化栽培穗大粒多的主要原因在于二次枝梗数大大高于传统栽培。  相似文献   

8.
小麦高产品种分蘖特性与成穗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①品种成穗分蘖主要是1级和2级分蘖,即由Ⅰ、Ⅱ、Ⅲ、Ⅰp、Ⅳ、Ⅰ1、Ⅱp、Ⅱ1等蘖位构成;3级分蘖几乎不能成穗.②高产品种2级分蘖成穗具有较大的生态适应变幅,是品种个体在成穗数目上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的因素.③成穗分蘖多为冬前及冬季分蘖,冬后分蘖基本不能成穗.④品种成穗的多少,主要在于1、2级分蘖成穗保证率的大小及其稳定性;品种分蘖成穗保证率与分蘖生出的同伸性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育种实践中,可通过分蘖同伸性的选择,提高品种的成穗率.⑤春性品种分蘖具较强的越冬滞育性,冬性品种冬季分蘖滞育性相对软弱.  相似文献   

9.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强化栽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强化栽培是1983年由Fr.Henri de laulanie倡导和发展而成的一种水稻新的栽培体系,其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水稻分蘖优势,挖掘根系生长潜力和大穗优势.2003年我们对短秧龄移栽开展不同育秧方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以找出适合我区生产的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号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号种植密度在52 500~82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其中,在60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低。2个品种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长随密度变化不大,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丹玉86号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均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75 000株/hm2密度时最小;丹3363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号穗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出籽率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3363穗粗在60 0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小,出籽率在52 500~7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在82 500株/hm2密度时降低。丹玉86号在75 0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大、粒厚最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小、粒厚最大;丹3363粒宽和粒厚随密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播种密度对胡麻田杂草发生以及胡麻产量的影响,为胡麻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胡麻不同播种密度(45、60、75、90、105、120 kg/hm~2)对胡麻田杂草发生以及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胡麻播种密度与杂草发生量关系密切,播种密度越高,杂草发生越少。胡麻播种密度对胡麻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胡麻产量逐渐降低,主要是由胡麻密度越高,倒伏越严重,造成的减产率越高所致。[结论]综合胡麻密度与杂草发生、产量构成的关系并考虑倒伏因素,甘肃省中部地区胡麻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水稻秀水12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确定秀水128适宜的播期和栽种密度。[方法]设计4个播期和3个栽种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和栽种密度对秀水12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结实率随播期推迟而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24.7g),产量也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减少,产量以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最高。播种期对秀水128产量的影响比栽种密度大。[结论]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产量以6月5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栽种密度20cm×20cm的最高,其次是6月15日播种,7月10日移栽,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薏农种植密度2.780万穴/hm2为对照,并采用4个不同密度,即2.085、2.780、3.126和4.169万穴/hm2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30 cm×80 cm,即4.169万穴/hm2为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37.36%;其次是窝行距60 cm×80 cm,即2.085万穴/hm2,产量比对照增产16.45%。[结论]试验考察了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花生品种豫花 14五种密度下叶面积指数的研究 ,结果表明 :花生在不同密度下 ,叶面积指数有不同的变化 ,种植密度对群体有显著的影响 ,豫花 14高产群体密度以 19 5万株 /hm2 为宜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和样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中强筋小麦和一般高产品系为试材,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样式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水平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4种种植样式的产量效应为等窄行》1窄1宽》等宽行》2窄1宽;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与筋力强弱有关.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大或平均行距减小而递增,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实现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样式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付晋峰  王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5-18697
[目的]研究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的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研究玉米千粒重及产量在不同的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5月18日播种的玉米千粒重最高,6月12日播种的最低。不同密度(6月12日播种除外)之间千粒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播期与密度存在互作效应;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密度对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设2000,2500,3000,3500,4000和4500株/666.7m^2共6个密度,研究密度对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低密度稀植条件下,糯玉米双穗率较高,但第二果穗易出现畸形,难以形成有效产量。在高密度条件下,糯玉米产量较高,但果穗短,秃顶长,商品外观性差。在适宜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合理,既能保证糯玉米取得高产,又能保证糯玉米果穗加工或鲜食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鲁单981为试材,设种植密度5万株/hm2、6万株/hm2、7万株/hm2、8万株/hm2和9万株/hm2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鲁单981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群体产量潜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收获指数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9万~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9-7799,7802
以豫芝10号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砂姜黑土中等肥力下,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16.5万株/hm2,可获得籽粒单产1350~15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