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
【目的】对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与小波变换的径流周期分析方法进行比较,为选择适合研究流域的径流变化周期判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HT与小波变换,对无定河流域干流上的代表水文站白家川站1956-2009年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探讨2种方法在分析无定河流域年径流变化周期上的差异性。【结果】无定河天然径流演化模式由4个本征模态函数和1个零均值趋势项组成,通过分析各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分量,由希尔伯特谱及经验分解图可以看出,不同尺度径流波动对径流演变的作用为,随尺度增大,径流平均周期由短变长,由年际变化转为代际变化。无定河流域天然径流演化存在3,7,12和21~22年的近似周期。通过小波系数实虚部及模、模方等值线图,判定其径流丰枯变化及主要周期中心为7,25,40和53年。【结论】基于HHT与小波变换的径流周期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但小波分析只能分析出近似周期,而HHT分析还可发现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在周期变化中占主导作用,表明HHT方法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3.
乌江流域降雨和径流的周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乌江流域降雨和径流实测序列的多尺度时频分析,对乌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解决该地区的季节性干旱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乌江流域年均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的周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乌江流域1956—2000年降雨量和径流量均具有中等程度的变异,且径流量的增加速率大于降雨量;降雨和径流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变化,且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具有同步性;降雨量的主周期依次为41年、25年、11年和5年,而25年尺度的周期具有全局性;径流量的变化周期大致为40年、25年、16年和6年,而25年尺度的周期具有全局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玛纳斯河肯斯瓦特站径流资料的分析得出,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以及冰川融水,径流与气温和降水相应并略滞后于气温和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6—8月。据多年资料显示,该站年平均流量基本持平略有上升趋势,其原因既有在气候转暖的背景下降水量增多的影响,又有流域内实施退耕还林、禁止砍伐、减少放牧等一系列环保措施的影响。预计该站年平均流量未来的演变趋势在近期的40.3m3/s的左右摆动,2015—2020年在近期均值上可能出现丰水年组,2021—2027年可能出现枯水年组。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情特殊,生态位势重要.本研究选取岷江上游具有示范性、代表性的杂谷脑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在经典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影响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计算出社会经济系数为1.508,对该区域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修正.得到研究区农业综合生产潜力小麦为8474.7 kg/hm2,玉米为16148.55 kg/hm2,为定量评估杂谷脑河流域的农业资源利用程度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并在农业综合生产潜力的基础上,估算杂谷脑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可承载54330人,为揭示当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调控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渠水是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上游的一级支流,对渠水年径流量的变化特性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预测未来。文章对渠水通道水文站1960~2018年丰、平、枯水变化规律及年径流时序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渠水径流年际变化较为稳定,年内分配不均衡,年径流量变化呈增长趋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9.
利用德化县1961~2010年的日降水数据资料,采用MATLAT编程,运用morlet小波方法对德化降水进行多尺度时间分析,并剖析不同尺度下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0a来,德化春、夏、秋、冬和年平均降水分别存在6~7a、41~42a、13~14a、2~3a和12.5a的主周期。同时德化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8.096mm/10a,未来几年内德化年降水量仍将处于一个偏多期。 相似文献
10.
11.
小波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暂态谐波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和傅里叶变换良好的频域分析特性,提出小波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相结合的暂态谐波分析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和静态小波变换得到被测信号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再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得到暂态谐波的时频特性。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得到的暂态谐波幅值与理论值一致。本方法能够准确分析电网中的暂态谐波,可为电力系统暂态谐波的分析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文峪河是山西省吕梁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研究其径流量变化可为整个吕梁地区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规划与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应用Hilbert-Huang变换(HHT)方法、非趋势波动分析方法(DFA)以及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文峪河中长期天然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特征、分形特征进行非线性分析,探讨了影响径流形成的降水、气温等气候要素对文峪河径流演变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太阳黑子活动与文峪河径流变换的响应关系。以EMD分解结果和标度不变性为依据,对径流未来的演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分析了未来流域水安全的态势。【结果】文峪河径流序列存在准2年、准4年、6~7年和13~14年的周期变化规律;文峪河径流变化受气候要素影响强烈,与厄尔尼诺现象、太阳黑子数存在良好的响应关系;文峪河年径流序列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和趋势增强特征。【结论】未来文峪河年径流存在一个持续的缩减趋势,2050年文峪河水库坝址处的径流量可能将缩减至0.5亿m3左右,比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近65%,流域水安全局势堪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排列熵和小波分析相结合,研究近60年来渭河干流降水序列的突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渭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60-2003年渭河流域干流天水、宝鸡、武功和西安4个站点日降水观测资料,按照不同窗口滑动取样得到不同时间段的降雨数据,利用排列熵算法分别计算其复杂度,分析复杂度序列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来检测序列的突变点,之后通过小波分析对复杂度序列进行逐级分解,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波动在降水突变中的贡献。【结果】渭河流域天水、宝鸡、武功和西安4站降水量在20世纪均发生了2次突变,其中位于上游的天水站突变发生于1971和1994年,位于中下游的宝鸡、武功和西安站突变发生于1980和1994年,呈现出一致性的特征。【结论】准1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气候波动是渭河干流降水突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河南徙对徐淮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南徙泛淮史料为依据,分析了黄河南徙入淮期间徐淮流域的洪涝灾情,着重阐述了黄河南徙对徐淮区域经济、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徐淮区域地处长三角与环渤海湾经济区过渡地段,据《禹贡》记载,历史上的徐淮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植被类型和生物物种十分丰富,是九州中的上等区域。但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持续夺淮入海以后,苏北成为黄河泛滥之区。每次决口之后,冲走了庄稼,吞噬了生命,淹没了农田,淤塞了河流,填平了湖泊,阻断了交通,毁灭了城镇,严重摧残徐淮区域经济,将原先经济堪称发达的徐淮区域,变成了早、涝、沙、碱的常灾区,从而陷入了灾难的深渊。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设计洪峰流量是洪水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沟道内修建农田灌排工程、河道防洪工程的一个重要水文参数,本文针对湟水流域无实测洪水资料地区暴雨洪水的特性分析,提出了湟水流域无资料地区洪水分析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对生态需水量概念及方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ennant法和最枯月实测径流量多年平均值法2种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克孜河流域卡浪沟吕克和卡拉贝利2个断面的生态基流量,并最终确定各断面维持生态环境的最低流量与生态基流量年内分布,这一探索对改善克孜河水环境及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4—2017年长江口口门区域水体中Cu、Zn、Pb、Hg和As 5种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了北支、南支北港和北港北沙3个区域水体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对未来几年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Cu和Pb在2011—2017年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低于2004—2008年, Zn和As在2011—2017年间一直处于稳定的下降趋势,Hg的下降趋势较小,5种重金属均在2011年和2015年前后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时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且径流量较大的区域增长幅度较大;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由于早期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高,治理投入成效大于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故2004—2008年Cu、Zn、Pb和As含量与环境治理投入呈显著负相关,与排污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而在重金属含量控制到较低水平后,治理难度增加,成效减弱,污染物排放量成为了控制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故2011—2017年的重金属含量与环境治理投入相关性不显著,与排污量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长江口3个区域在盐度和径流量等因素上存在差异,采用了ARIMA模型对不同区域的重金属分别进行预测,预测得出2020—2022年长江口口门处3个区域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变化趋势较为平稳,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在5.19%~11.82%之间,分区域预测可以突出不同区域重金属含量及变化特征,预测结果更具针对性,能够为未来治理方案的拟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