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炒青绿茶品质化学标准的探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炒青绿茶品质检验标准,国内外至今尚未拟订。本文根据多年来对我国炒青绿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以及粗纤维等进行的系统检测研究,在取得大量可靠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炒青绿茶品质化学标准的建议。鉴于各类炒青一至六级级差的设置是不同的,故参照有关国际标准,拟订一级和六级的含量最高和最低的控制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证明所拟订的炒青绿茶化学标准是可行的,检验方法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绿茶咖啡碱的近红外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的咖啡碱是与品质关系密切的成分之一,也是绿茶理化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介绍用近红外分析法测定绿茶咖啡碱的含量。一、材料和方法1.样品及处理本试验以炒青茶为主要茶样,计71个。样品分组:(1)商业部批准的杭、平、遂、温4套(每套6个等级)初制炒青茶标准样共24个茶样;(2)高档优质绿茶;(3)市场销  相似文献   

3.
王晓萍  吴洵 《茶叶科学》1991,11(1):45-49
对炒青绿茶四套样的级別与其主要生化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茶的级别与氨基酸、镁和锌的含量均呈直线关系;与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呈抛物线关系,其逆转临界含量分另为24%和4.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茶中氨基酸(x_1)、镁(x_2)和锌(x_3)的含量是决定共级别(y)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方程 y=11.1228-1.4382x_1-0.0078x_2+0.1946x_3可以作为绿茶化学定级的预测模型。鉴于微量元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的多面性,而且在成茶中含量稳定,分析简便,因而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国产茶叶机械为主体,采用面向对象多层体系结构技术的Delphi7.0研制开发出一套炒青绿茶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整套设备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精准控制、加工状态实时显示、加工数据自动存储、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自由切换四大目标。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平台上,对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初步提出一套适合我国炒青绿茶的自动化加工标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用同质粗老鲜叶加工成绿碎茶与炒青绿茶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碎茶主要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维生素 C、叶绿素 a 等均有增高趋势;品质审评无论是外形还是内质绿碎茶均好于炒青绿茶.  相似文献   

6.
从韩国和中国市场收集的炒青绿茶样品,通过感官品质审评、化学成分和茶汤色差分析,比较两国绿茶的品质特点和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两国炒青绿茶的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韩国市场销售的炒青绿茶样含水量和咖啡因含量低于中国绿茶,而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高于中国绿茶。韩国绿茶样品汤明度高于中国绿茶,但色度比中国绿茶样品低。  相似文献   

7.
没食子酸与绿茶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纸色谱法测定了绿茶中的没食子酸含量。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含量与平炒青、杭炒青1987年标准样的品质等级呈显著的正相关;没食子酸在夏茶新梢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为芽>一叶>二叶>三叶>四叶>茎。  相似文献   

8.
杨远庆  尹杰 《茶叶科学》2003,23(1):38-40
茶叶揉捻中,成条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而表现出二次曲线变化规律,其数学模型为: y=5.6277x-0.077x2-17.1439; 细胞破损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而表现出指数曲线的变化规律,y=85.3e-11.9/x;为了提高绿茶品质,揉捻时间宜控制在30~40 min。  相似文献   

9.
浙江各套炒青标准样挥发性物质与等级关系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炒青绿茶是我国的重要茶类,其毛茶标准样,作为一种外观、内质的衡量标准,在生产、收购和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程启坤、王月根等人曾对标准样的滋味等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与其等级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等级的含量范围。标准样的挥发性物质与等级的关系研究尚少见报道。本文分析了遂炒、杭炒、温炒、平炒四套毛茶标准样的挥发物组成,初步探讨了挥发物成分与炒青标准样等级的相关性,并分析、比较了四套标准样间香气差异及香型类似性。  相似文献   

10.
烤烟K326色素含量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烤烟K326叶片色素含量与冠层高光谱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以高光谱参数为自变量的烤烟叶片色素含量的诊断模型。结果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相关的波段分别有769、797、782和818个,其中90%以上的波段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性最高的波段分别为1 846、1 846、1 846和1 843 nm。各色素含量均与高光谱参数SDy的相关性最高,构建的函数模型分别为:y=10373x2+1096.2x+29.803、y=-0.0023x3-0.0256x2+0.0559x-0.0665、y=13387x2+1421x+38.803和y=10.451e76.029x。经差异性检验,估测值和实测值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利用高光谱技术进行烤烟叶片色素含量的监测是可行的,可为烟田科学管理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揭东县玉湖镇的地方特色茶——坪上绿茶的感官品质、生化品质及含硒量进行了初步取样分析.坪上绿茶分重炒青和轻炒青,其成茶外形、内质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经年存放的坪上绿茶,表现出陈香浓醇、甜香显露,汤色褐红,滋味浓厚、回甘的特点.坪上绿茶新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6.04%~45.44%,茶多酚含量为20.08%~32.24%,氨基酸含量为1.20%~3.81%,咖啡碱含量为1.18%~3.68%,可溶性糖含量为6.27%~7.94%.符合坪上绿茶滋味浓(厚)爽回甘的特点.经年存放的坪上绿茶,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其品质成分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滋味逐渐由浓爽变为醇厚.坪上绿茶的含硒量为0.063~0.320mg/kg,其中有1个茶样含硒量为0.320mg/kg,达到富硒茶标准(0.25~4.0mg/kg),有6个茶样的含硒量为0.1 00~0.1 75mg/kg,有2个茶样的含硒量较低,为0.063、0.085mg/kg,低于0.100mg/kg.通过对全镇茶园土壤及茶叶含硒量进行广泛取样分析,有可能发现可规模开发的天然富硒茶园及茶树品系.  相似文献   

12.
浙江《茶叶》在1983年第二期中刊登“化学评定炒青绿茶品质的初探”论文。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二套茶样进行了化学测定,对所得数据作了广泛的统计分析,用统计结果分析说明炒青绿茶品质与其主要成分的关系,并试图以所得的多  相似文献   

13.
绿茶初制一般是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锅炒杀青绿茶由于干燥方法不同,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三类。在炒青中又因不同方法制出的外形,分为长炒青,园炒青和扁炒青三种。长炒青产区分布很广,是精制眉茶的原料,在我国出口绿茶中数量最大。其外形要求条索紧直、园润、匀整;内质要求清香持久,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黄绿显翠。它的外形对提高眉茶精制率,充分发挥毛茶的经济价值关系极大。因此,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如何尽量使长炒青毛茶的外形达到紧、直、园、整,克服松、弯、扁、碎,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苎麻壳是原麻剥制后残留的表皮层,有重要的用途。为高效准确测定苎麻壳中木质纤维素组分和重金属镉含量,提高苎麻壳的利用效率,研究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苎麻壳木质纤维素组分、镉(Cd)含量化学测定值相结合,采用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运用不同的预处理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苎麻壳的校正模型,验证并筛选出最佳模型。结果表明:苎麻壳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和Cd含量用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最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7、0.9864、0.9966、0.9922;果胶用中心化光谱预处理最佳,相关系数为0.9989。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和Cd含量预测模型分别为y=0.9977x+0.0074,y=0.964x+0.3654,y=0.9936x+0.1767,y=0.9932x+0.3056,y=0.9851x+0.039。果胶、Cd、半纤维素的预测值和化学值的绝对误差分别在0.06、0.09、0.50左右,误差小,故可以选择该模型对苎麻的果胶、半纤维素和Cd含量等进行快速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5.
炒青绿茶是我国重要的绿茶种类,介绍国内生产的首条炒青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生产线按照炒青绿茶加工工艺特点进行生产线模块化分割,再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组合,设计出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并针对该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出了与炒青绿茶加工工艺和设备相匹配的数据监控与采集系统(SCADA),SCADA系统依据控制功能要求分为三层:现场控制层,过程集中监控层,管理服务层.该控制系统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的精确控制,简单方便的人机操作界面和适应信息时代的远程访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周兵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7):1229-1234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满江红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就提取物浓度与水稻生长相关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50~4 000μg/mL的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不产生显著影响;1 000μg/mL的醇提物和水提物分别对水稻幼苗根长和苗高产生显著促进作用,相对应的促进率为27.32%和9.15%;250~4 000μg/mL的醇提物和4 000μg/mL的水提物对水稻幼苗苗高,1 000~4 000μg/mL的水提物对水稻幼苗根长,2 000~4 000μg/mL的醇提物和4 000μg/mL的水提物对水稻幼苗单株鲜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1.85%、14.28%、23.41%、16.49%和10.94%。拟合满江红醇提物浓度与水稻幼苗根长、苗高和单株鲜重的关系(根长y=-0.215x2+1.541x+5.133,p=0.001;苗高y=-0.035x2-0.062x+5.574,P<0.001;鲜重y=-0.685x2+1.484x+100.0,P<0.005)以及水提物浓度与水稻幼苗根长、苗高和单株鲜重的关系(根长y=-0.005x2-0.276x+7.012,P<0.001;苗高y=-0.123x2+0.760x+4.490,P<0.001;鲜重y=-1.742x2+10.49x+89.27,P<0.005)均以二次曲线函数较佳。  相似文献   

17.
茶叶品质评定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取商业部颁发的4套炒青绿茶标准样为材料,运用10个较理想的茶叶色泽与滋味品质的理化指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品质级别判别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评判结果。该方法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容错、抗干扰能力和评判速度快等特点,从而为茶叶品质微机评判系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炒青绿茶品质水平的生化变化及提高品质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我国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具有独特风格,素为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产品。我国绝大部分产茶省都生产绿茶,其中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等省生产较多。绿茶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我国茶叶生产和内销,而且关系到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近年来,消费者对某些炒青绿茶品质下降有所反映,正引起各方面的严重关注。品质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有利于炒青绿茶品质的稳定提高,保持我国炒青绿茶的传统声  相似文献   

19.
四、程序应用举例 [例]试根据程启坤测定的四套炒青绿茶(婺炒青、屯炒青、杭炒青、遂炒青)的四种与品质密切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数据(见表1),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判定炒青绿茶的级别,其中拟用通径分析法求权重A,升(降)半岭形分布隶属函数法求模糊评判矩阵R,用求和法求评价结果B。  相似文献   

20.
对 39个食用大麦的株高 (x1)、平均穗长 (x2 )、基本苗 (x3)、最高苗 (x4 )、有效穗 (x5)、穗粒数 (x6 )、千粒重 (x7)、全生育期 (x8)和公顷产量 (y)之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1)x5、x6 、x7对 y的贡献达极显著水平 ,它们和 y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y =730 8 84 14 +187 92 4 0x5+10 0 5 5 5 1x6 +10 4 3931x7(F =10 0 30 0 ,R =0 94 6 5 ,根据这一方程可对四棱食用大麦的产量进行预报 ;(2 )八个农艺性状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为 :有效穗 >穗粒数 >千粒重 >基本苗 >全生育期 >株高 >最高苗 >平均穗长 ,因此在食用大麦的育种实践中 ,应把提高有效穗、穗粒数作为主要育种目标 ,千粒重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