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过程关键基因优异等位变异、开展玉米雄穗设计育种。本文综述了玉米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研究进展,阐释了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指出了已定位的能稳定遗传的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QTL较少,而且通过突变体克隆的玉米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基因表现出极端表型,不能直接应用于玉米育种实践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构建玉米雄穗分枝数QTL近等基因系和根据雄穗分枝数分化发育关键基因特征在自然群体寻找优异等位变异的建议,有助于图位克隆玉米雄穗分枝数主效基因、挖掘玉米雄穗分枝数优异基因资源,从而进行玉米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河南省玉米穗粒腐病发生的类型、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阐述了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研究进展,以期深入掌握玉米穗粒腐病发生的规律,为培育出高产高抗穗粒腐病的玉米新品种并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减少玉米穗粒腐病给人畜带来的危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穗期是指玉米拔节到抽雄穗这段时间,此阶段春玉米历时35-40天,夏玉米历时24-26天。玉米穗期是根茎叶旺盛生长,雌雄穗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期,是玉米一生生育最旺盛,生长量及营养需求最大的时期。穗期在生产管理上必须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和穗分化正常进行为重点,实现秆壮叶茂、穗多、穗大、粒多。本文重点从追肥、浇水、中耕培土、去分蘖拔弱株、植物激素施用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对玉米穗期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一、合理追肥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院玉米长期丰歉定位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玉米穗部性状中秃尖长度年度间波动幅度最大,其次是穗重和穗粒重;产量变异系数为16.3%;玉米穗部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连锁关系;穗粗、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度与产量呈负相关;玉米穗部性状中穗粗、穗重、秃尖长度、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玉米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穗长与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新型水溶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玉米的穗粗、穗长、株粗、穗位高、株高、秃顶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指标都有变化,在玉米生产上合理使用水溶肥料和农业用改性硝酸铵,可增加玉米千粒重、穗粒数、穗粗、株高、穗长,可增产5%以上。  相似文献   

6.
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玉米穗部性状的效应和稳定性,研究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变异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每穗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每穗行数及每行粒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穗粒重相关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高稳系数与千粒重高稳系数的相关显著,与每穗粒重的相关不显著,玉米品种产量的稳定性主要与千粒重的稳定性相关.每穗粒重的高稳系数与每穗粒数高稳系数相关显著,而与千粒重的高稳系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玉米雌穗秃尖缺粒是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影响到玉米的单产和总产,生产中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缺粒的因素有很多,如栽培密度较大、玉米雌穗授粉灌浆期水肥供给不足或遇连续大风多雨和干热风天气、病虫害等,都会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缺粒。本文探索玉米雌穗秃尖缺粒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硫酸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2017年本文开展玉米喷洒硫酸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洒硫酸锌后,玉米植株粗壮,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和穗粒数均高于清水对照,尤其是千粒重和667 m2产量增加较为明显,在玉米田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硫酸锌。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期是指玉米拔节到抽雄穗这段时间,此阶段春玉米历时35~40天,夏玉米历时24~26天.玉米穗期是根茎叶旺盛生长,雌雄穗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期,是玉米一生生育最旺盛,生长量及营养需求最大的时期.穗期在生产管理上必须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和穗分化正常进行为重点,实现秆壮叶茂、穗多、穗大、粒多.本文重点从追肥、浇水、中耕培土、去分蘖拔弱株、植物激素施用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对玉米穗期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玉米空秆是在玉米种植中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它较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空杆率,提高玉米产量,现将玉米空杆的主要原因和防止措施介绍如下:一、形成玉米空杆的主要原因1、品种问题由品种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致使某些品种空秆率高。2、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分化早7~10天,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势较弱,当外界条件不适合的时候,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养不良时,雄穗就利用顶端生长优势,将大量养分吸收到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适于饲用的高油玉米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利于饲用高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试验于2007~2008年在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进行,利用NCⅡ设计,对25个杂交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一般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穗粗、单株鲜重、株高、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籽粒含油率、单株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单株粒重、籽粒含油率、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株高、单株鲜重和穗粗.广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长、单株粒重、单株鲜重、穗行数、穗位高、穗粗、籽粒含油率、行粒数和株高,狭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单株鲜重、百粒重、穗粗、穗行数、穗位高、单株粒重、穗长、籽粒含油率、株高、行粒数.单株鲜重与株高、行粒数、穗行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但籽粒含油率与各性状没显著相关关系.对单株鲜重正向直接贡献率高低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行粒数、百粒重和穗行数,对籽粒含油率正向直接贡献率高低依次为:单株粒重、穗长和穗粗.ZP201×春油60、ZP201×GY798-x_2、ZP240xGY798-x_2、GY220-x_1×春油60、GY220-x_1×GY798-x_2、ZP202×GY115改是生物产量和籽粒含油率均较高的优良杂交组合.选择单株粒重和籽粒含油率高的性状,有望解决高产与高油的矛盾,能增加组配高油和高产量玉米杂交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以引入的优质甜玉米品种亚当系列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青苞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青苞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行粒数>丝前日数>穗行数>穗粗>株高>穗位>穗长>百粒重。行粒数、丝前日数、穗行数是影响青苞产量最高的3个因素,百粒重对青苞产量的影响最小。该结果与前人进行的普通玉米的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出现差异可能与品种、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鲜食甜玉米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个甜玉米(Zea mays L.cv.Sweet)杂交组合为对象,对其鲜质量以及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茎粗、叶片数、穗上叶数、穗位叶长和穗位叶宽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与鲜质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植株田间农艺性状与鲜质量相关程度较小;穗粗、行粒数、穗长与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粗、行粒数、穗长对鲜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穗行数对鲜质量的间接影响较大.认为在高产甜玉米育种中,应重视穗粗和穗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春玉米若干农艺、生理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玉米单株穗重、叶绿素含量等13个农艺、生理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分析,并对部分性状与产量的相关进行了通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百粒重、穗长、吐丝期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抗垂直拔力与单株籽粒产量具有显著的正遗传相关;叶向值与单株籽粒产量具有显著的负遗传相关;其余性状(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不显著;②对部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的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和穗长与产量的相关主要是由自身的直接效应造成的,而株高,穗位高、叶绿素含量、叶向值和穗粗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主要是由间接效应造成的;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是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鲜食型糯玉米组合产量性状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素菊  王晓明  林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16-1617,1692
对鲜食型糯玉米42个组合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穗长、行粒数、穗粗、秃顶长和株高与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秃顶长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行粒数、株高、穗长和穗位高对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有直接的作用;穗长、行粒数、穗粗和株高是提高杂交组合(F1)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的主要决定性状,穗位高则是主要限制性状.  相似文献   

18.
通过7个玉米自交系在5个播期下穗部性状的变化及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提出了选育高自身繁殖力的优良玉自交系,在适宜的生育期下,对穗部性状应依次注意重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穗长的选育,可适当放宽穗粗和穗行数的选择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3个高油玉米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产量遗传相关密切的性状依次为穗粗、单穗重、株高、百粒重、穗位高、行粒数、穗长、茎粗和蛋白质。与籽粒油分遗传相关密切的性状依次为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穗长和茎粗、穗位高、叶数。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主要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33个夏玉米杂交组合的7个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籽率、百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出籽率>百粒重>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因此,增加穗长、提高出籽率和百粒重,并兼顾其它性状是夏玉米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