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增产潜力,节水效应十分明显,近年来得以迅速推广,使用,但在粘重盐碱地上的运用和研究报道却少见,本试验,示范采用最常见的起垄覆膜,覆膜穴播,覆膜平播在粘重盐碱地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膜小麦比对照地温高出1-3度,表层土壤含水量高出0.5-4%,平均增产5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温,聚水,蓄水保墒,减轻盐碱危害,促进养分转化和利用等效应,增产节水效果明显,覆膜平播所表现出的各项效应尤为显著,是一项粘重盐碱地上值得推广 的小麦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陇东旱塬冬小麦周年覆膜栽培技术及其增产效果。该技术1999-2001年在镇原县示范种植453.30hm^2,平均产量达到3652.2kg/hm^2,较冬小麦秋覆膜栽培增产20.9%,增收694.3元/hm^2,较露地条播冬小麦增产69.5%,增收1647.4元/hm^2.该技术适宜的陇东旱塬及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旱作区冬小麦的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覆膜方式,探讨适合静宁县山旱地冬小麦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全膜覆土小麦的抗旱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全膜不覆土小麦和膜侧小麦,露地小麦的抗旱效果最差。[结论]全膜覆土小麦的抗旱增产效果明显,可实现多茬栽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小麦生产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1996-1997年田间试验表明,晚播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可增加冬前,春季有效积温,促进其生长发育,相应延长幼穗分化时间和灌浆期,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达到高产。10月16日,10月22日,10月28日三个播期的覆膜穴播冬小麦每公顷分别比其对照增产1838.9kg,1870.8kg和1726.0kg。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是庆阳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0万hm^2,其中旱作冬小麦面积占80%以上,在陇东种植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该市干旱少雨、自然降水利用率不高,小麦生育期间土壤含水率低是影响冬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1999~2002年度我们从改善冬小麦生长环境、栽培条件和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进行了旱作冬小麦覆膜沟穴播与膜侧条播、  相似文献   

7.
<正>喀什地区2008年覆膜栽培冬小麦11733公顷,最高单产497千克/667米2。地膜覆盖栽培明显改善了晚播冬小麦田间光、温、水、肥、气等生态条件,促进小麦个体生长发育,使小麦单位面积总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生育期缩短,有效提高晚播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及增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半干旱地区以雨养农业为主,降水是土壤水库存水的唯一来源,如何科学"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墒,用好用活天然降水",是旱作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和途径。缺水是限制旱作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旱作区推广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主要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正> 小麦高产栽培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分蘖的增长,是防止倒伏、实现高产的关键。以往控制分蘖多采用锄地、镇压、培土及控制肥水等办法,这些措施虽有一定效果,但在地力、肥力、群体大的情况下,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根据几年麦田深耕断根的试验,发现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北地区冬小麦生产中“旱、冻、薄”问题,1999~2002年度我们从改善冬小麦生长环境、栽培条件和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进行了旱作冬小麦覆膜沟穴播与膜侧条播、周年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露地平播、露地  相似文献   

12.
在渭北山区种植冬小麦采用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的试验表明,4种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为膜侧沟播覆膜沟穴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植株株高、穗长、小穗数由大到小顺序为沟穴播、平膜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产量水平高低的次序为覆膜沟穴播、侧沟播、平膜穴播、露地条播。地膜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均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应,小麦生育期缩短,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花生覆膜栽培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开花习性、根系发育、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能提高花生出苗率和单株生产力,抗旱及增产效果极显著;同时覆膜花生花量增多、开花提早,果针入土率高,果大、仁大。与裸地花生相比,覆膜花生出苗早、齐、全、匀,根系发育良好,果针入土结实,花生品质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增强,花生覆膜栽培非常适合吉林西部地区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景泰川高扬程提水灌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土壤虽然沙化,但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光照充足,灌溉条件好,具有发展马铃薯生产和开发马铃薯产业的良好条件.20世纪90年代,为调整灌区种植业结构、提高效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我们进行了早熟地膜马铃薯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地早熟、增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早熟、丰产、优质、增效、节水、省工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2000年仅景泰县的种植面积就达3 000 hm2,总产量超过1 350万kg,平均单产达45 000 kg/hm2,平均商品薯产量达37 500kg/hm2,纯收入达9 000~12 000元/hm2,已成为灌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北麓,属沿山冷凉地区,全县共有耕地6.17万hm2,其中山旱地1.90万hm2,占30.8%.沿山旱作区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土壤耕层严重缺墒,使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近几年来,我们在沿山干旱地区积极探索抗旱耕作新技术,采用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了抗逆性,起到了减缓干旱胁迫、保墒增产的作用,为水分逆境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提供了应用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益,给该旱作区马铃薯生产抗灾夺丰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雷伟  杨芬  闫钊  丁变红 《山西农业科学》2019,(10):1792-1798
为了研究白色地膜覆盖对食用向日葵的增产效应,试验选取了3个食用向日葵品种进行种植,设有白膜和无膜(CK)2个处理,测量了白膜和无膜在5,10,15 cm土层的温湿度,并对各小区植株的出苗率、株高、盘径、单盘质量等农艺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对5~15 cm土层有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在向日葵全生育期覆膜与无膜处理相比,土层温度增加了0.86℃,有效积温提高了3.7%;湿度增加了4.6%,籽粒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1.7%;生育期缩短了7.7 d,平均公顷产量增幅达到14.6%。  相似文献   

18.
19.
旱地春小麦秋季覆膜(简称春膜秋覆)穴播栽培技术是定西县农技中心科技人员针对本区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休闲期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春旱严重,常造成春小麦不能适时覆膜播种或播种后出苗不全,导致地膜小麦增产不增收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一项主动抗旱增产新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改旱地春季覆膜为上年秋季覆膜,把解决春旱问题的重点放在保蓄秋季降水和抑制冬春蒸发上,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每hm2可增产小麦450~600kg,增产率为12%~18%。 1 增产效果 1998~1999年示范结果表明,春膜秋覆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1998年在馋口乡赵家铺村和青岚乡符家村种植的0.8hm2秋膜春小麦平均单产为4 260kg/hm2,比春膜小麦增产510kg/hm2,增产率为13.6%;比露地春小麦增产1 020kg/hm2,增产率为31.5%。1999年在四季连旱情况下,馋口乡赵家铺村和团结乡小山村示范种植的11.3hm2秋膜春小麦仍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单产达4 443kg/hm2,比春膜小麦增产570kg/hm2,增产率为14.7%;比露地春小麦增产1 296kg/hm2,增产率为41.2%。 2 增产机理 2.1 蓄水保墒,水分利用率高 小麦春膜秋覆穴播栽培技术通过最大限度地保蓄天然降水,提高播前贮水,减少休闲期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从而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据测定,播种期0~20cm土壤含水量秋覆膜为15.6%,比露地对照高4.8%;苗期0~20cm土壤含水量秋膜小麦为13.2%,比春膜小麦高2.4%,比露地小麦高3.2%。另外,就水分利用率而言,秋膜小麦为18.1kg/(mm.hm2),春膜小麦为15.7 kg/(mm.hm2),露地小麦为12.9kg/(mm.hm2),由此可见,秋覆膜能显著提高旱地小麦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