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玉米品种叶长和叶面积的节位分布,符合y=a+bx+cx2的二次方程变化特征。叶片———叶鞘———节间三元结构的同伸节位随玉米生育阶段的推进而增大。杂交玉米地下节根发生的最高层位可用R=12(L-1)的式子进行叶龄模式预测;地上部雌雄穗分化的每个阶段可用y=-0.0374(x-20)2+10的方程式进行叶龄模式预测。应用叶龄模式预测,其效果同观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3个小麦品种,研究了本区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和去剑三叶对灌浆特性的影响。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安宁河流域小麦灌浆时间长达50天左右,籽粒体积和鲜重较四川盆地高15-20%,但因干热风影响,灌浆后期脱水速度快,这一特性制约了粒重潜力的发挥。不论去叶与否,籽粒鲜重和体积增长过程符合y=a+bx+cx^2二次抛物线方程,籽粒干重则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描述。去叶后粒重下降15.12~21.  相似文献   

3.
品种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品种和播种密度对籽粒鲜重和干重变化过程及产量和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籽粒鲜重变化过程拟合方程:y=a+bx+cx2+dx3。扬麦5号、扬麦158籽粒鲜重增加最快时间分别为花后16d、20d,达到鲜重最大时间分别为花后30d、35d。花后籽粒干重的增加过程拟合Logistic曲线(y=k/(1+ae-bx)。籽粒干重增加过程分为渐增期(花后0~12d)、快增期(花后12~27d)、缓增期(花后27~37d)。不同播种密度通过调节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历期而显著影响粒重。本试验条件下,供试两品种适宜播种密度为(120×104~210×104)/ha基本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鲜食玉米品种“津鲜1号”为研究对象,阐明了该品种穗分化与外部形态之间的关系和籽粒灌浆过程。籽粒灌浆的千重增长用logistic方程W=模拟,籽粒含水率的变化用方程y=A+BX来描述。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杂交种的产量-密度方程与耐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均随密度的升高呈规律性变化,群体生物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分别符合W=x/(a+bx)和W=axebx(a>0,b<0)模式,登海1号和鲁单961的最高群体仔粒产量分别为964.7g/m2和873.6g/m2,其适宜的种植密度分别是8.1株/m2和7.7株/m2。而单株籽粒产量和穗粒数符合W=aebx(a>0,b<0)模式,千粒重和玉米穗长、穗粗均符合Y=a+bx方程,回归截距a和回归系数b反映了品种的生产潜力和耐密性;反映玉米结实性指标的空秆率和败育籽粒数与密度的关系可分别用回归方程Y=aebx和Y=a+bx+cx2表示  相似文献   

6.
不同熟性玉米品种叶面积的快速测量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结果指出,玉米单株叶面积与单株产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尤以抽雄期和乳熟期更明显。而玉米自上而下第7叶叶面积与单株叶面积相关最为密切,第7叶长宽乘积(X)与单株叶面积(y)可用y=a+bx表示,用此方法测量不同品种抽雄期和乳熟期的叶面积,具有快速、准确、省工、省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因素对油研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出一套油研6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在不同海拔地区设置不同栽培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是主导因素;不同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而对产量发生影响;各栽培因素与产量及亩有效角果数呈一元二次回归y=a+bx+cx^2,各栽培因素与角粒数、千粒重呈直线回归y=a+bx;油研6号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密度为7000-9000株/亩,尿素追肥用量为15-25kg/亩,钙镁磷肥为25-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阿勃、青春533两品种在高原地区籽粒增重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随籽粒发育呈现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变化,其变化曲线近似“V”形。籽粒蛋白质绝对含量与籽粒干重同步增长,蛋白质积累表现为慢一快一慢的趋势。品种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既与基因型有关,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通过培育新品种和采取适宜的栽培措施来提高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冬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并着重研究了不同时期叶面喷氮对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小麦品种在籽粒形成到成熟的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可用Y=ax#+2+bx+c的数学模式描述(其中Y代表蛋白质含量,x代表开花后的天数)。不同时期叶面喷氮均可相应提高各发育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不能改变其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在各处理中,以半仁期、乳熟中期和乳熟末期喷氮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较多。因此可以认为,从半仁至乳熟末期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喷肥适期,其中以乳熟中期喷氮效果最佳。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相似。而必需氨基酸含量有随籽粒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适期适量叶面喷氮可以提高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的比率(EA/TA),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晋中晚熟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辰明  孙敏  黄磊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57-1160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5个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晋中晚熟冬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特征,花后15 d最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积累规律亦一致,在籽粒灌浆始期小麦籽粒清蛋白的含量较高,随籽粒发育成熟逐渐下降;籽粒球蛋白含量在整个籽粒发育成熟过程中始终最低,花后15 d达到最低,而后有所回升;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皆随籽粒发育成熟逐渐升高。研究旨在明确晋中晚熟冬麦区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差异的生理机制,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川西产原小麦倒伏原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川西平原小麦倒伏的原因作了初步研究,主要结论是:小麦品种的抗倒力主要受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和单茎根重的影响,其倒伏指数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9487+2.1666X2-0.1341X2。而株高、基二节间长度与倒伏指数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施氮时期对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施氮时期推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增幅不同,单粒蛋白质含量及其变化与此相似,蛋白质产量呈常态变化,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稻麦免耕轮作施肥模式研究(简报)杨金良(重庆市綦江县农业局,綦江401420)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免耕年限、施肥量与水稻、小麦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麦产量、施肥量均随免耕年限的增加而呈“S”型曲线函数y=C/1+ea-bx式变化。...  相似文献   

14.
    应用MMF方程对3个大麦品种籽粒发育期间的植酸累积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并研究其与蛋白质、总磷含量动态累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供试大麦品种的植酸含量随时间变化过程符合"S"型曲线,累积速率变化则呈"慢-快-慢"的单峰曲线,累积高峰出现在花后13~14 d;不同大麦品种的植酸累积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裸大麦品种CAW453的植酸累积持续时间较2个皮大麦品系(03-34和06-08)短,但其累积速率的变化幅度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植酸含量和粒质量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酸累积动态并不受蛋白质和总磷含量的影响,其合成速率与蛋白质、总磷累积速率之间关系不密切.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麦籽粒中植酸和磷的累积机制可能彼此独立,在大麦籽粒发育期间可能存在着比植酸合成更为活跃的其他磷代谢行为.  相似文献   

15.
鲜食糯玉米不同品种授粉后籽粒品质主要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试图阐明糯玉米籽粒品质主要成分授粉后的变化动态。【方法】以15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区组设计,分析灌浆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与品尝品质和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是:外观品质、糯性和柔嫩性。灌浆各时期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的品种间差异显著。籽粒粗淀粉积累呈“S”型增长曲线,符合Richards方程,y=K/(1+Ae-Bx)1/N,粗淀粉积累起始增长势高、活跃增长期长、快增期灌浆速率高有利于籽粒粗淀粉积累。可溶性糖含量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以吐丝后4~12 d较快,12~20 d渐慢,20~24 d又变快,24 d后又转慢,到成熟期降至最低值。蛋白质含量与授粉后天数的变化符合方程Y=a×ebx,b绝对值小有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结论】授粉后糯玉米不同品种籽粒品质主要成分分别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方程参数值不同体现了籽粒品质成分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在林间水平格局为聚集型分布;垂直方向用Weibull分布拟合。平均虫口密度与杨树树干的高度与直径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与树干高度的关系可用y=3.4815+0.5305x-0.0854x^2表示,危害最严重部位在3.1067m高处;其与树干直径的关系可用y=-4.7896+1.0537x-0.0369x^2表示。  相似文献   

17.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动态模拟模型,以期为预测小麦籽粒品质状况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水氮处理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随花后生长度日(GDD)的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幂函数方程描述了清蛋白含量随花后GDD的动态变化,对数函数方程描述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变化过程;并以籽粒氮素和水分因子描述了不同水氮状况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的定量影响。同时利用独立的观测资料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灌浆期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预测的均方根差分别为0.44%、0.58%、0.53%和0.59%;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预测的均方根差分别为0.41%、0.56%、0.75%和0.56%。【结论】模型对不同生长条件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动态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从而为模拟小麦籽粒品质和完善小麦生长模拟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不同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籽粒形成期旗叶、籽粒氮代谢主要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分析,阐明其源、库氮形态以及相关酶活性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高、中、低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各2个,研究籽粒形成期硝态氮、氨态氮与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形成期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蛋白质积累量呈现为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随籽粒发育,3种类型品种籽粒硝态氮含量逐渐下降,成熟时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籽粒、旗叶氨态氮含量与籽粒硝态氮含量呈类似变化趋势,成熟时氨态氮含量因品种而异。旗叶NR活性随籽粒成熟而降低,低蛋白含量品种NR活性低于高、中蛋白含量品种。旗叶和籽粒GS活性均随籽粒的成熟而下降,中、高蛋白含量品种趋势相似,而低蛋白含量品种籽粒和旗叶GS活性变化趋势不同,籽粒成熟时旗叶仍保持较高的GS活性,而籽粒GS活性则降至很低。【结论】籽粒硝态氮含量与旗叶NR活性和籽粒GS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氨态氮含量与旗叶NR、GS和籽粒GS活性的相关性均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蛋白含量品种由源(叶)向库(籽粒)供给硝态氮的能力强于中、低蛋白含量品种。但低蛋白含量品种对硝态氮的利用更为充分。高蛋白含量品种较高的旗叶NR活性和较高的籽粒GS活性使其氮素同化能力高于中、低蛋白含量品种,这为籽粒蛋白质合成提供了充足的底物,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迎春5号杨生长评价与经营密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迎春5号杨是牡丹江林区1992年从中国林科院引起的黑小杨混合系中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该品种具有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抗性等优良特性,15年生林分平均胸径达30.1cm平均树高达20.1m,单株材积0.5149m^3,显著超过了小黑杨等参试品种,根据树冠面积与胸径相关关系选择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得到y=a+bx+cx^2+dx^3为最佳模型,以此编制迎春5号杨经营密度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春小麦不同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的积累动态,为新疆春小麦优质高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杜马斯燃烧法测定不同灌浆时期籽粒粗蛋白含量.[结果]春小麦不同品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及累积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呈高、低、高的"V"型变化规律.粒重在灌浆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大缓慢;不同品种之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积累变化动态存在差异,灌浆前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不明显.[结论]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其含量增加主要在灌浆中后期;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同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间呈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