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沙门氏杆菌病是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引起的畜禽和野生动物疾病的一种常见病,幼畜和禽雏易患本病,对畜禽养殖业危害较大,畜禽常发生仔猪副伤寒、牛犊副伤寒、鸡白痢和马副伤寒等。沙门氏杆菌病在动物的肠道和排泄物中,有时存在于患病动物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本病流行地区可能污染水源、食物和饲料,有的能导致人发生伤寒、副伤寒,有的能使动物发病,污染乳、蛋、肉和其他食品,导致人发生事物中毒,因此沙门氏杆菌病防控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 ( Infectious tracheo-bronchitis,ITB)又名犬窝咳。早在 1 9世纪初期 ,文献上即有本病与犬瘟热一起发病的病例报道 ,是犬的一种重要的、世界范围的呼吸道传染病 ,常在犬集中饲养的群体中传染流行。1 病原在 ITB病犬呼吸道中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是最常被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需氧球杆菌 ,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病原菌。与人百日咳的病原菌 (百日咳波氏杆菌 ,BordetellaPertussis)同为一属 ,但免疫性不同。在人类身上虽然也能分离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但它不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 ,…  相似文献   

3.
家兔沙门氏杆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侵害母兔,以发生败血症、急性死亡、腹泻和流产为特征,主要侵害怀孕25日龄以上的母兔。沙门氏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原,可以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因此防制该病的发生和传播,显得更加重要。1流行病学沙门氏杆菌可分为5个亚属,共有2000个血清型,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卵圆形小杆菌,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消毒药可几分钟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4.
病死雏鸡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送检的31只病死雏鸡中分离出30株致病菌,其中沙门氏杆菌27株,分离率90%,大肠杆菌6株,分离率20%。对其中5株沙门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进行了系统生化鉴定及血清型鉴定,证实5株沙门氏菌中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占60%(3/5),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占40%(2/5),4株大肠杆菌中O22株,O61株,O1151株。对分离菌进行了雏鸡致病力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鸽沙门氏杆菌病又称鸽副伤寒 ,病原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杆菌中一种哥本哈根变种。东莞自 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兴起了养鸽业 ,办起了不少新鸽场 ,老鸽场也不断更新换种扩大 ,因此 ,从美国、澳洲、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及省内外大量引入青年种鸽。从此鸽沙门氏杆菌不断在东莞许多鸽场发生和蔓延。据报导 ,东莞 1 983~ 1 990年经细菌学检验证实 ,流行本病的鸽场才 1个。如今 ,该病已是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虽然该病的病死率不高 ,但也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999年 5月上旬 ,东莞某鸽场突然发生一种病情急、传染快和死亡率较高的传染…  相似文献   

6.
家禽副伤寒是除白痢沙门氏杆菌和鸡伤寒沙门氏杆菌以外的其他沙门氏杆菌引起的感染的总称。沙门氏杆菌属细菌共有一千多个血清型,目前为止已从家禽中分离到约200个。其中一部分似乎已成为某些地区、某些种禽群或孵房的常在性细菌,并可引起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7.
正猪副伤寒病是哺乳仔猪和断奶前后猪只常发的一种病症。该病病原体在各种畜禽肠道、粪便和外界环境中经常存在,仔猪及其他幼畜容易感染患病,如污染乳、肉、蛋及其他食品,亦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患病猪只主要表现严重拉稀、失水、消瘦,最后死亡。该病的病原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1流行特点本病通常发生于2—4月龄仔猪,采食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大部分猪只由于断奶过早,突然改变饲料,长期只喂一种饲料,冷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杆菌病或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热和消化道损害(通常出现腹泻)。病原——沙门氏杆菌有500多种,在家畜尤其是在狗和猫,最常见的有鼠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肠炎杆菌(S.enteritidis)、猪肺疫秆菌(S.Suipestifer)……。  相似文献   

9.
家兔的沙门氏杆菌病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侵害母兔,以发生败血症、急性死亡、腹泻和流产为特征,主要侵害怀孕25日龄以上的母兔。沙门是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公患传染病原,可以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因此防制该病的发生和传播,显得更加重要。1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0.
鸽的副伤寒     
鸽的副伤寒又称沙门氏杆菌病,是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近年来我们发现不少肉用型鸽场发生本病,并从6个不同鸽场的病鸽中分离到6株沙门氏杆菌,皆属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现将情况介绍于下: 一、流行情况从广东省6个肉用型鸽场流行情况来看,本病全年皆有发生,大小鸽均可发病。本病的发生多由于买入病鸽或康复的排菌鸽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屠宰场生猪肉被沙门氏杆菌污染的情况,试验对采集的20份生猪肉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选择性培养、生化试验、革兰氏染色、沙门氏杆菌外膜蛋白C(Omp C)基因PCR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采用MegAlign软件绘制分离菌16S rRNA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从屠宰场生猪肉中分离到一株疑似沙门氏杆菌,命名为GZ-Q1株; GZ-Q1株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生化试验结果与沙门氏杆菌的生化特性基本相符; Omp C基因PCR检测可见约204 bp的目的条带; GZ-Q1株与猪霍乱菌株(CP007639. 1)的同源性最高,为99. 9%。说明从屠宰场生猪肉中分离的GZ-Q1株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  相似文献   

12.
郭萍 《饲料研究》2005,(2):9-13
沙门氏杆菌与沙门氏杆菌症对畜禽生产及人类健康的威胁已受到公众的重视。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常见的一种重要病原性菌属,已知的沙门氏菌血清有2499个,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几乎所有的血清型皆会污染食物以致发病,该菌污染饲料后,不仅引起动物中毒,造成菌血症,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月,某鸡场饲养的25周龄AA父母代肉种鸡群散发了呈急性经过突然死亡的疾病。1个月内共发病死亡210只,占鸡群存栏总数的5%。病例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沙门氏杆菌病,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乳房炎是我国奶牛养殖业中一种常见且多发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杆菌、沙雷氏菌、大肠杆菌等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1-2]。相关研究表明了在我国养殖的奶牛中,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发病率高达33.41%,隐性乳房炎奶  相似文献   

15.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1病原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有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6.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1病原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有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7.
正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仔猪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等三种疾病,其中以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较为常见,危害也最为严重[1-3]。仔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属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肠  相似文献   

18.
农村禽散养户禽沙门氏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禽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总称,依病原体不同可分3种,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伤寒和以鼠伤寒沙门氏杆菌为主的多种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副伤寒。其中鸡白痢为最常见,危害也最大,笔者曾深入农村,走访调查了许多养殖户,发现养殖环境卫生较差,此病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9.
禽沙门氏杆菌病,又称禽副伤寒,是一种较为普遍、而且常常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有关鸡、火鸡和鸭等家禽沙门氏杆菌病的研究报告极多。鸽的沙门氏杆菌病,国外虽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其发病机理仍未充分阐明。在国内,则尚未见有关鸽沙门氏杆菌病的研究报道。我们在对广东地区鸽沙门氏杆菌病的调查及对其病原特性研究的基  相似文献   

20.
牛的球虫病是一种急性、肠炎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下痢和排出混有血液的粪便为特征。临床症状容易与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病混淆,从而导致误诊。2007年5~9月份,北流市某镇的某2个村犊牛陆续发生一种以出血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发病的26头犊牛中,黄牛牛犊19头,占发病牛数的73%,水牛牛犊7头,占发病牛数的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