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名优茶走俏,发展很快,为了继续推进我国名优茶生产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1990年开始主持全国名优茶开发项目,一年多来,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初见成效,据统计,1991年共生产各种名优茶26847.64吨,比1990年17017.25吨增长57.8%,名优茶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3.2%上升到5%,名优茶产值由1990年4.3亿元上升到7亿元,增长62.8%,其产值占全国毛茶总产值的20%,比1990年的14.32%提高了5.68个百分点,一年中就为茶农创造纯收益2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属“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县现有茶园1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4.8万亩,良种率32%。2006年产茶3320吨,产值3.42亿元,主产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睦州云雾及鸠坑毛尖、毛峰等名优茶和炒青等大宗茶,茶叶生产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3.
鸠坑单株选育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鸠坑种作为首批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一度作为主推品种在全国绿茶产区推广种植,并引种前苏联及非洲等地区。但是,随着市场发生变化,茶叶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名优茶生产的兴起,鸠坑种因萌发较迟、效益低等原因,已不适应当前茶叶市场的发展,鸠坑群体种的优良单株选育成为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茶园面积、产量较大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县茶叶生产有了很大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茶叶生产得到快速、持续发展。到1990年茶园面积94667公顷,茶叶总产7000吨,茶叶总产分别比1949年与1978年增长166倍和1.6倍,突破5千吨大关;到1996年茶园面积达16666.7公顷,总产12500吨,平均每666m2产50公斤,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茶叶总值由1990年6000万元增加到3.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四分之一,年税利3000多万元,占财政收入五分之一,成为我县支柱产业。出口创汇和国家税利都有较大幅度上升,茶…  相似文献   

5.
名优茶生产概况 80年代以来,我国名优茶增长很快,到1990年全国各类名优茶产量已达2.8万吨,占茶叶总产量的5.6%,产值占茶叶(毛茶)总产值的20%左右。浙江省在70年代初,生产的名茶包括西湖龙井在内不到10种,总产量仅30吨左右,到70年代后期,通过调查、挖掘、整理、恢复和创新,名茶发展到40余种,总产量达500吨左右。之后通过80年代的努力,到1990年全省名优茶产量增至4286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4%,1991年又猛增到6050吨,比上年增加41%。今后的趋势,全国名优茶还将继续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八五”时期成就的回顾 湖北茶叶自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来,特别是“八五”时期以来,生产发展很快,规模扩大,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名优茶大幅度增加,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 1.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199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73万亩,比“七五”末期的1990年增加58万亩,增长50.4%,其中投产茶园达105万亩,比1990年增加27.5万亩,增长35.5%;茶叶产量3.9万吨,比1990年增加9600吨,增长24%,茶叶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七五”末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 2.产值上升,效益明显提高。1995年全省茶叶总产值突破5亿大关,达到5.5亿元(按现行价),比“七五”末的1.88亿元,增加3.42亿元,翻了近两番;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514元,比“七五”末增加200多元,每年为国家提供财政税收5000多万元。 3.茶叶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名优茶大幅度增长。1995年全省名优茶产量达到9000吨,比1990年的1600吨增加7400吨,增长近4倍,名优茶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6.5%上升到22%,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全省恢复和创制各种名优茶近百只。名优茶的发展,促进了茶类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全省茶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主要产茶国,年产量约60万吨,其中中低档茶所占比例很大。据统计,1996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为59.33万吨,名优茶仅为9.4万吨,名优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5.8%,产值却占茶叶总产值的44%。到1998年,我国名优茶产量10年中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档茶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植物组织内的一切生化反应,几乎都是在酶促反应下完成的,为了迎合消费者对高档茶的需求;国内外茶叶学者已认识到仅靠调节工艺技术指标已不能达到提高茶叶品质的目的,因此,国内外不少学者便就添加外源…  相似文献   

8.
福建是中国产茶第一大省。全省2006年茶叶产量达20万吨,占全国五分之一,茶叶营销总值达170亿元占全国35%,茶叶市场占有率占全国60%。福建省的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出口创汇单价、销售总额、特种茶等均居全国第一。我省茶叶虽走在中国茶叶的前列,但在市场千变万化的时代,要实现茶叶强省,就必须大力发展名优茶,要发展名优茶还必须实施品牌战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995年全国茶叶总产下降,出口不景色,虽内销上升,但产销徘徊于低谷。据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预测,1996年对全国茶叶行业来说仍然是比较困难的一年。但内销将保持增长势头,名优茶和花茶市场继续看好。1995年全国有茶园1400万亩,比1994年的1500万亩下降6.6%。由于“卖茶难”,茶农生产比较效益低,抛荒和毁园情况严重,投产茶园也就是1100万亩面积。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测算,’95年全国茶叶总产SO‘2万吨,比上年下降5%,其中大宗商品绿茶下降10%,红茶下降14%,乌龙茶和名优茶有所上升,边锅茶升幅为28%。1995年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0.
4月9日上午,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由浙江淳安县鸠坑乡人民政府和杭州市茶叶学会联合主办的千岛玉叶茶鸠坑毛尖品鉴推介会成功举行。参加品鉴活动的有杭州市委市政府、市联乡接村单位、市文明共  相似文献   

11.
武夷岩茶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岩茶发展现状武夷岩条是闽北乌龙茶中的珍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武夷岩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园面积从1978年的1666.7公顷发展到1996年的6400公顷,增加2.8倍,其中良种面积4906.7公顷,占总面积的76.6%,采摘面积由1000公顷扩大至4933.3公顷,增加3.9倍,茶叶产量从325.2吨上升至25085吨,增加6.7倍;产值从126.17万元提高到4545.4万元,增加了35倍,每百公斤产值由388元上升到1812元。尤其可喜的是,近几年发展了名优茶生产,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96年名优茶产量达940.6吨,销售…  相似文献   

12.
近日福建出台了《福建茶叶强省(2003—2010)规划》,以实现闽茶的再发展在福建茶叶强省规划中,将规划实施调整茶叶布局。其中,闽东绿茶区以宁德市9个县市为重点,将绿茶比重由原来占茶叶总产的55%下降为45%,重点提高品质,创立名牌产品,提高加工技术和名优茶比重;南北乌龙茶区以安溪、永春、平和、武夷山、建瓯等县市为重点,突出抓铁观音、水仙、白芽奇兰等名牌产品。调整茶叶结构,发展无公害茶园,加快茶叶品种的更新换代。调整优化茶类结构,红、白茶产量从5%上调至8%,乌龙茶产量上调至55%以上,增加名优茶比重,名优茶从现有的25%增加至45%以上,…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保康县的三大特产之一。据统计,1993年全县茶叶面积2000公顷,产量45万公斤,分别比80年代初期增长5.5倍和3倍。名优茶(包括特级炒青)占总产量的45%。我县茶叶虽有很大的发展,但总的说来落伍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表现:一是单产低;二是名优茶品种多但数量少,形不成气候;三是经济效益差。从我县目前茶叶生产状况看,自然资源优势还未变为商品优势,茶叶还没有成为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潜力大,尚待进一步开发。保康县茶叶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开发名优早茶是振兴我县茶叶的突破口。该县目前茶园面积不算小,茶叶总产量也不少…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浙江茶树良种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婺 《中国茶叶》2003,25(2):26-27
浙江是个古老的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繁多,主要以鸠坑种、群体种(当地种)为主。鸠坑种为有性品种,历史上曾作为浙江的当家品种。近30年来,浙江省在茶树品种无性良种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成绩,无性系良种茶园从无到有,从占茶园总面积的不到1%上升到现在的近20%,发展很快。本文就浙江省茶树良种的健康、稳妥的发展,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论发展名优茶的重点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叶经济发展到80年代末,兴起了一股“名优茶热”。进入90年代,我国名优茶发展速度很快。1990年全国名优茶产量为1.7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3.2%,名优茶产值4.3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14.32%;1993年全国名优茶产量达3.6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6%,名优茶产值达10....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茶区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调动了茶农的种茶积极性,使茶叶生产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为适应市场的要求,茶区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并努力调整布局,建立基地,连片开发,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1997年全省茶园种植面积4.49万公顷,产茶3.66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4.7%和41.7%,茶叶产值5.5亿元,比1990年增1.5倍。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达0.65万吨和2.2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17.7%和40%。茶叶已成为山区脱贫致富和农业投入的重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7.
1.全年茶叶量减值增,名优茶持续增长 据业务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茶叶总产量10.6万t,比上年减少8.6%;茶叶总产值2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6%;其中名优茶产量3.4万t,比上年增加21.4%;名优茶产值22.3亿元,比上年增加24.6%;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占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32.1%和81.1%。全年茶叶生产总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茶业生产、流通、加工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迅速恢复发展。1987年象山全县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到1000多吨、450多万元,比1985年的750吨和204万元分别增长33.3%和1.2倍。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多茶类生产,增强了对市场应变能力我县从1983年起就开始探索这条路子。逐步开展改制茶类,增加花色品种,调整茶类结构。当年,在70多个茶厂,占总数50%  相似文献   

19.
《茶报》2004,(2):37-37
最近10年,美国茶叶进口的品种也有所变化——绿茶增加得比红茶快,绿茶在整个进口中所占比重也相应上升。2001年美国绿茶进口比1991年增加55%,比重由8%上升到11%。同期红茶增加11%,比重则由92%下降到89%。由此可见,美国茶叶市场绿茶消费在增加。除红、绿茶外,美市场进口一定数量乌龙茶、花茶以及其它保健茶等品种。  相似文献   

20.
高香乌龙茶新品系品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是我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已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由于乌龙茶的高花香自然品质,深受到消费喜爱,广东茶叶市场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2002年统计.全省乌龙茶总产达1.57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的比例由1990年的23.4%;,上升到37.1%;。优质高香乌龙茶货紧价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乌龙茶品种的选育应用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