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棵间蒸发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沟灌和交替隔沟灌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水分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70%、60%)夏玉米的棵间蒸发。结果表明:常规沟灌的灌后蒸发和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均大于交替隔沟灌,灌水后短期内由于表层土壤含水率较高,土壤蒸发较大;在满足作物蒸腾耗水的基础上,交替隔沟灌减小了灌溉湿润面积而减小无效蒸发耗水;不同沟灌方式下土壤蒸发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呈明显的脉冲波动变化,而深层土壤含水率波动较弱;表层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对棵间蒸发影响明显,二者与相对土面蒸发强度均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水分下限控制合适,交替隔沟灌棵间蒸发与蒸腾耗水明显降低,是夏玉米适宜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2.
交替隔沟灌条件下夏玉米棵间蒸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型蒸发器观测了交替隔沟灌和常规沟灌条件下夏玉米的棵间蒸发量,分析了棵间蒸发、降雨量和参照腾发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隔沟灌和常规沟灌夏玉米棵间蒸发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了相对蒸发强度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并拟合了棵间蒸发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回归方程;最后指明了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相对蒸发强度与表层土壤含水量有极其敏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条件下的棵间蒸发量小于相同水分处理的常规沟灌的棵间蒸发量,随着土壤水分下限值的增加,交替隔沟灌和常规沟灌间棵间蒸发量的差值越来越小;相对蒸发强度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下降,随着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单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AO推荐的单值作物系数法,对常规沟灌和控制性交替隔沟灌溉两种灌水方式下不同水分处理(水分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70%、60%)的夏玉米作物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方式修正系数可用相对蒸腾量来表示,与播后天数具有良好的6次函数关系,相关性显著;两种沟灌方式的单作物系数呈现相同脉冲波动变化趋势,但交替隔沟灌的作物系数小于常规沟灌;利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与实测值相比偏差均低于10%,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生育期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比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定夏玉米生育期的总腾发量,用小型蒸发器测定棵间蒸发量,用茎流计测定叶面蒸腾量。通过3种设备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到夏玉米生育期的总耗水量为436.3 mm,其中叶面蒸腾316.4 mm,棵间蒸发119.9 mm,棵间蒸发占总腾发量的比例达到27.5%。茎流计所测得的蒸腾量与大蒸渗仪和小蒸发器联合测得的蒸腾量相关性良好,从而验证了用茎流计法测定叶面蒸腾方法的可行性。根据茎流计实测数据分析了叶面蒸腾的日变化过程,发现夏玉米叶面蒸腾与净辐射密切相关,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秸秆覆盖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华北地区降雨的利用效率,采用覆盖免耕农艺措施,利用微型蒸发器并结合土壤含水率估算农田蒸散量ET,对秸秆覆盖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及棵间蒸发量占蒸散量的比值E/ET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玉米的棵间蒸发量覆盖处理比对照处理平均减少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棵间累积蒸发量与时间的关系变化趋势符合幂函数型,其拟合相关系数均达到0.99;覆盖处理E/ET为33.5%左右,对照处理E/ET为41%左右;秸秆覆盖与不覆盖处理的E/ET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0和0.85左右.华北地区降雨总量基本与覆盖处理耗水量持平,但对照则出现阶段性缺水.该研究体现了覆盖免耕保墒技术的优势,为其在节水农业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华北平原高产农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实行1年二作的种植制度,夏玉米生长在雨热同期的6~9月,降雨能满足夏玉米50%左右的需求,需灌溉1~2水。研究表明,夏玉米田全生育期土壤的无效蒸发占其总蒸散的1/3左右。实施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地保墒土壤、降低土壤蒸发,大大提高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土壤蒸发的抑制率3年平均为58%,前期由于LAI小,土壤裸露,秸秆覆盖的效果更明显。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地平抑地温的变化,降低地温的日振幅,缓和昼夜温差,避免了地温的剧烈变化,能有效地缓解地温的激变对作物根部产生的伤害。由于秸秆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变化,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11年的覆盖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年型,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增产4.3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2.26%,耗水系数平均降低9.7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夏玉米根系分布、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对沟灌种植下不同秸秆覆盖方式的动态响应.[方法]在河套灌区开展不同耕作模式的小区试验,试验设常规垄覆膜沟灌(FM)、垄覆秸秆沟灌(FLJ)、沟覆秸秆沟灌(FGJ)、垄沟覆秸秆沟灌(FLGJ)4个处理.研究了夏玉米各土层的根长密度、作物耗水量、产量及其相关指标,[结果]沟灌种...  相似文献   

8.
风沙区春玉米棵间蒸发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棵间土壤蒸发是农田水平衡计算的重要参数,利用微型蒸渗仪测定了春玉米生长期间棵间蒸发的逐日变化过程,确定了春玉米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总蒸散量的比例关系,并对相对土面蒸发强度E/ET0随表怪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土面蒸发强度与作物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起垄覆膜条件下夏玉米农田耗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起垄覆膜是西北地区常用的一种种植方式,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但是其增产是否导致了过度消耗土壤水分仍然存在争议。为了探究起垄覆膜增产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在陕西杨凌开展了连续3年(2014—2016)的夏玉米种植试验,设置起垄覆膜(RM)和平作不覆盖(NM)两个处理,在试验数据基础上,结合HYDRUS-2D模型分析起垄覆膜对夏玉米蒸腾、土壤蒸发及深层渗漏等田间耗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HYDRUS-2D模型率定和验证的R~2在0.65~0.85之间,RMSE在0.014 7~0.021 3 cm~3/cm~3之间,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变化过程。RM处理下夏玉米3年平均蒸腾速率比NM处理大18.2%,蒸腾量高15.6%;蒸发速率比NM处理小33.3%,土壤蒸发量低29.6%;蒸腾量的增加和蒸发量的减少使RM处理蒸发量占总蒸发蒸腾量的比值比NM处理小25.5%。RM处理的深层渗漏3年分别为82.5、46.0、9.0 mm,平均是NM处理的1.3倍。RM处理3年平均增产5.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2%,并且田间耗水量减少了2.8%。本研究结果表明起垄覆膜能增大作物蒸腾量,减小土壤蒸发量,促使无效水转化为生产性用水,因此减小了田间水分消耗,具有节水增产效应,适合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依据1999—2003年五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heith公式计算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并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监测夏玉米全生育期内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并分析了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气象条件下,夏玉米的参考作物蒸发蒸...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膜覆盖后原有沟灌技术参数不能适应现实要求,分析了不同技术参数设计条件下垄膜沟灌水流推进、入渗与消退、灌水均匀度等方面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垄膜沟灌技术参数设计可提高灌水均匀度、减小入沟流量、延长灌水沟长度。在实际应用中若垄沟坡度在1/500左右,适宜的灌水定额为375~525 m^3/hm^2、入沟流量为0.8~1.0 L/s,垄沟长度为60 m;垄沟坡度在1/1 000时,适宜的灌水定额为375~525 m^3/hm^2、入沟流量为0.8~1.0L/s,垄沟长度为60 m;若灌水定额大于525 m^3/hm^2,则入沟流量适当减小;若入沟流量小于0.6 L/s,在1/500~1/1 000坡度条件下,垄沟长度不宜大于40 m。研究成果可为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夏玉米与传统平作栽培相比,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垄作均比传统平作大,最大差值为0.43,梯形垄作栽培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高于V形垄,最大差值为0.23。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均高于传统平作,而梯形垄作种植模式优于V形垄作栽培的夏玉米,梯形垄作...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田间蒸发蒸腾与棵间蒸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10-2011年的大型称量式蒸渗仪和小型棵问蒸发器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冬小麦田间蒸散和棵闽蒸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蒸发蒸腾量为360.974mm,抽穗-灌浆期蒸发蒸腾量达到最大为84.706mm,日均蒸发蒸腾量在全生育期内呈双峰变化,2个峰值处于播种-分蘖、抽穗-灌浆期;冬小麦的棵间蒸发量达到了115.8...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垄膜沟灌条件下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垄膜沟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下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分布受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影响。灌溉期,在垂直方向上沟底土壤含水率较垄顶明显增加。在非灌溉期,由于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垄顶土壤含水率持续降低,含水率阶段性变化明显。土壤盐分空间分布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在灌溉期,沟底土壤脱盐深度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在非灌溉期,垄顶在作物生育期均发生积盐现象,且垄顶表层土壤盐分累积量高于沟底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15.
关中地区夏玉米和冬小麦不同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是精准估算作物需水量、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基于2013-2017年的田间试验数据以及相关气象观测资料,采用5种计算ET0的方法计算关中地区日平均ET0和年平均ET0,采用Origin对ET0及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使用标准误差估计(SSE)和决定系数r2,在FAO-56 PM和其他4种简单替代方法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ET0和气象因子的标准分数的分析表明,ET测量值和5种方法的估计值均高度依赖于太阳辐射和温度,但与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关系较小。对5种ET0估算方法,即:FAO-56 Penman-Monteith(FAO-56 PM)、Penman-Monteith(PM)、Priestly-Taylor(PT)、Mankink(MK)和Hargreaves(HG)进行了评估。统计分析表明PM可代替FAO-56 PM方法来预测该地区的ET_0值。这与作物蒸发蒸腾量(ETC)的准确估计直接相关,这也取决于作物生理特征和发育阶段、天气参数、环境条件和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田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微型蒸渗仪研究了冬小麦生育期间逐日蒸散和蒸发过程,分析了蒸发占蒸数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田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微型蒸渗仪研究了冬小麦生育期间逐日蒸散和蒸发过程 ,分析了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及其随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灌溉后土壤蒸发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沟灌方式下不同灌水处理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以大田夏玉米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常规沟灌(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CFI)和宽垄沟灌(wide-ridge furrow irrigation,WFI)种植下3种灌水水平(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分别设置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80%)对夏玉米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产量性状(穗长、穗粗、百粒质量、产量)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灌溉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水分处理下,夏玉米WFI灌溉组合方案优于CFI灌溉组合方案;对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建议采用WFI-70%θ灌溉方案,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建议采用WFI-60%θ灌溉方案;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较CRITIC法的模糊物元模型评价效果更好,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对沟灌夏玉米主要性状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为沟灌夏玉米合理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风沙区春小麦棵间蒸发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1~2002年在内蒙风沙区对春小麦全生育期正常供水条件下的棵间蒸发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生育阶段棵间蒸发量占同期耗水量的比例关系,分析了棵间蒸发量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建立了棵间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值(E/ET)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节水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玉米生长耗水规律,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当地玉米耕种生产经验相结合,提出新的节水高产综合配套技术,通过小区试验和全县推广应用,玉米产量比推广前增产60%以上,而作物总耗水量和推广前比较基本持平,甚至略有降低,达到了节水又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