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2009~2010年在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梨园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 a生鸭梨,测定鸭梨不同发育期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中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套袋和未套袋鸭梨果实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揭示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果实中10种营养元素含量随果实的膨大而逐渐减少,套袋和未套袋果实中N、P、K、Ca、Mg、Mn、Cu、Zn、B元素变化规律一致;套袋果实和未套袋果实中N、P、K、Mg、Mn、Cu元素含量基本相同,套袋果实中Fe、Zn元素总合量低于未套袋果实,Ca、B元素总合量高于未套袋梨果实.未套袋果实中各种常量元素总合量顺序为:K>N>P>Ca>Mg,微量元素总合量顺序为:Fe>B>Zn>Mn>Cu.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鸭梨不同生育期叶片、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10种营养元素含量,揭示鸭梨叶片和果实中养分含量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氮、磷、钾、铜元素含量呈前期高、后期低的趋势,锌、硼元素含量先降低后增高,并维持一定含量水平,钙、镁、铁、锰元素含量在年生育周期内逐渐增高;果实中10种营养元素含量随果实的膨大而逐渐减少,未套袋果实和套袋果实中氮、磷、钾、钙、镁、锰、铜、锌、硼元素变化规律一致,未套袋果实和套袋果实中氮、磷、钾、钙、镁、锰、铜元素含量基本相同,套袋果实中铁、锌元素总含量低于未套袋梨果实,硼元素总含量略高于未套袋果实;鸭梨叶片和果实的一些营养元素含量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氮、磷、钾、铜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锌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钙、镁元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锰元素呈显著负相关,铁、硼元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鸭梨果实内含物变化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辛贺明  张喜焕 《果树学报》2003,20(3):233-235
试验测定了套袋和未套袋鸭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变化及IAA、GA3在果实发育不同阶段的含量。结果表明,套袋果实和未套袋果实淀粉、糖、酸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果实整个发育时期,套袋果实糖和酸的含量均低于未套袋果实,采收前糖的快速增长时期,套袋果晚于未套袋果。盛花后130d这段期间,套袋果淀粉含量低于未套袋果,采收时稍高于未套袋果。套袋果肉中IAA、GA3的含量,在果实发育的各阶段均低于未套袋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套袋对‘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对‘鸭梨’幼果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L-8900对‘鸭梨’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鸭梨’果实中检测到17种氨基酸,包括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7种必需氨基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水解氨基酸总量降低。套袋改变了‘鸭梨’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果实成熟时(花后160 d),套袋后果皮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1),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0.05);而果皮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0.05),果肉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对照,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鸭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水解氨基酸总量降低。套袋改变了果实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含量。果皮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而果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降低,水解氨基酸总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不同颜色果袋对富士苹果果实香气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为苹果套袋栽培和风味品质的研究提供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挥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烯类和醇类也是香气成分的重要组成,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56%、7.71%和5.09%,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01%、3.995%和4.667%,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果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梨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套袋对雪花、黄金、鸭梨、博斯克、大红巴和八月红6个品种梨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品种梨果实套袋后,可溶性糖、葡萄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显著降低了鸭梨、博斯克和八月红的可溶性糖含量,雪花、黄金、鸭梨和八月红的果糖含量,黄金和博斯克的葡萄糖含量,雪花、黄金和博斯克的可滴定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周君  陈宗玲  张琼  王红清 《园艺学报》2009,36(12):1717-1724
 以‘晚蜜’桃为试材, 果实于盛花后75 d套袋、盛花后144 d除袋, 以未套袋果作对照, 应用HPLC - MS技术对果皮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成熟果中分离、检测到了3种酚酸类物质, 8种黄酮醇类物质, 5种黄烷- 3 - 醇类物质和2种花色苷类物质。伴随果实成熟,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 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 而后逐渐降低, 果实着色初期其含量骤然上升, 到成熟后期又急剧下降; 未套袋果在盛花后144 d已有花色苷积累, 套袋果除袋后果皮迅速合成花色苷。成熟期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中的酚酸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没有差异, 但套袋果中花色苷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套袋果, 其中套袋果的花色苷含量为未套袋果的1174倍。试验表明,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对光较敏感, 套袋显著抑制了这两类物质的合成, 但未影响成熟果中的含量, 套袋处理增加了成熟果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的积累。桃果皮中的花色苷类物质代谢在果实发育早期向花色苷以外的各分支代谢方向进行, 果实着色初期同时积累黄酮醇和花色苷, 到成熟后期主要为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王君  刘福春  李欣  张玉星 《北方园艺》2012,(16):151-154
以不套袋鸭梨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以水浸果实为对照,对鸭梨采后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酚类物质以及保护酶的活性进行测定。以有效地抑制采后鸭梨果实的黑心病,调控鸭梨果实成熟衰老的进程、改善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002、0.020、0.200mmol水杨酸处理鸭梨果实后有效减轻了腐烂和褐变的发生,其中0.200mmol水杨酸处理能显著抑制鸭梨果心中PPO活性和酚类物质的合成,并且对鸭梨果心中SOD、POD保护酶的活性促进效果最显著;而0.002mmol水杨酸处理对鸭梨果心中MDA的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水杨酸处理可以延缓果实衰老,明显抑制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有利于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套袋黄冠梨黑点病与钙素营养和果实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探明套袋黄冠梨果实黑点病发病原因,从采后生理、矿质营养水平、酚类物质酶促褐变和果实衰老等方面对套袋黄冠梨果实黑点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果呼吸强度显著高于不套袋果;套袋果Ca含量仅为不套袋果的49%-63%,果皮钙素含量未套袋果>套袋健康果>套袋病果,套袋病果与不套袋果果皮N/Ca比值分别为9.8和6.1,K/Ca比值分别为17.6和8.8;果皮和果心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呈套袋病果>套袋健康果>未套袋果的趋势;套袋病果果皮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显著高于未套袋果;果皮钙素含量与其PPO活性、多酚及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呈高度负相关。初步分析黄冠梨果实黑点病病因为缺钙性生理衰老。  相似文献   

10.
套袋对不同品种梨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试验概况2004、2005年在辛集市马庄果园进行了黄金梨的套袋试验。果园土质沙壤土,株行距4m×5m,每667m2(亩)产量2000kg,树龄20年生,2000年春季由鸭梨高接换头为黄金梨。2004年在辛集市杨方碑果园对鸭梨进行了套袋试验。果园土质中壤,株行距3m×5m,每667m2(亩)产量3000kg,树龄30年生。对黄金梨果实性状的调查于2004年8月30~31日和2005年的8月24~25日进行,对鸭梨的果实性状调查于2004年9月15日进行。2结果与分析2.1套袋对黄金梨果实性状的影响2004年调查套袋和未套袋黄金梨果实各150个。套袋果单果均重243g,果形指数0.9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  相似文献   

11.
梨果实中不同形态钙的含量及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龚云池  徐季娥 《园艺学报》1992,19(2):129-134
  相似文献   

12.
鸭梨酶促褐变的生化机制及底物鉴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吴耕西  周宏伟 《园艺学报》1992,19(3):198-202
  相似文献   

13.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梨12 个杂交组合和138 个栽培品种为试材, 研究几个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 结果如下: 栽培品种果实含糖量集中在6 %~9 % , 平均为7. 39 %; 果实含糖量表现为数量性状, 呈正态分布, 杂种后代果实含糖量主要分布在6 %~10 % , 平均为7. 8 % , 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0. 8 %。栽培品种含酸量介于0. 08 %~0. 74 % , 平均为0. 238 %; 杂种后代果实含酸量为数量性状, 组合遗传传递力平均为69. 2 %。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5 种酯类、8 种醇类和乙烯、乙醛、丙酮类共16 种化合物。杂种后代果实中发现了其亲本果实中所没有的戊醇成分。果实肉质性状表现为质量性状, 脆肉对软肉为显性。杂种后代表现为果点变大、密, 果柄变长, 果汁变少, 果皮厚度相当于亲中值。  相似文献   

14.
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发育及木质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砀山酥梨为材料,于花后15 d 对果实套袋,观察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石细胞团分布,测定 石细胞、木质素及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含量及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以期探讨套袋对梨石细胞发育和 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含量下降31.6%,石细胞团数量减少28.0%, 石细胞团直径减小45.8%。木质素含量下降13.9%,木质素含量与石细胞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梨果实发育 的整个时期,套袋果实中PAL、C4H、4CL 和CAD 活性受到抑制,木质素中间代谢产物肉桂酸、香豆酸、 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降低。套袋使木质素合成减少,石细胞发育受到阻碍。砀山酥梨果实木质素合成可 能主要是通过香豆酸途径。  相似文献   

15.
鸭梨,茌梨果实采前乙烯生物合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军  田边贤二 《园艺学报》1994,21(3):231-234
鸭梨、茌梨果实均从盛花后145天进入呼吸跃变,同时伴随着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鸭梨的乙烯合成酶(EFE)活性和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高于茌梨,乙烯释放量的峰值是茌梨的4倍,两品种果实的EFE活性变化与果实的呼吸跃变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同步,ACC含量自盛花后135天,一直呈止升趋势。两品种果实内含有亚精胺、腐胺和精胺三种内源多胺,亚精胺与梨果实乙烯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丰水梨、砀山梨、南果梨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采用SPME/GC /MS联用的方法, 对丰水梨、砀山梨、南果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 分别分离出52、27、67种成分, 这3种梨共有的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己醛、棕榈酸异丙酯等。其它醛类等物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果袋套袋处理的黄金梨和丰水梨为试材,对其套袋后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套袋越早黄金梨和丰水梨果实光洁度和果点等外观品质改善作用越明显,其单果重和可食部分减少的越多。套袋越早黄金梨和丰水梨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果实石细胞含量下降的越多;而套袋时间越早,2种梨还原型VC和硬度增加的越多,但不同时期套袋对2种梨的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综合比较不同时期套袋对黄金梨和丰水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认为黄金梨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21~28 d,丰水梨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28~35 d。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Core browning often occurs as a physiological disorder in ‘Yali’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and results in a high losses during storage.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fumigation with nitric oxide (NO) gas on the incidence of core browning in ‘Yali’ pears during cold storage were investigated. ‘Yali’ pear fruit were treated with 0, 10, 20, or 30 µl l–1 NO at 25º ± 2ºC for 3 h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then stored at 0º ± 1ºC under normal air for up to 120 d. The data showed that fumigation with 20 µl l–1 NO was most effective at suppressing core browning. Thereafter, treatment with 20 µl l–1 NO was used for comparisons with untreated control fruit in experiments to measure changes in total phenolics contents,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ctivities, and the contents of glutathione (GSH), ascorbic acid (AsA), and NO in fruit core tissue during stor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fumigated fruit had lower PPO activity, but higher GSH and AsA contents in their core tissue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control fruit. NO fumigation also maintained higher endogenous NO levels in core tissue after 60 d in storage, while the total phenolics contents of fruit remained at lower levels until day-100 of storag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fumigation with

20 µl l–1 NO on core browning was associated with its effects on reducing PPO activity and total phenolics contents, while maintaining the contents of GSH and AsA in core tissue of ‘Yali’ pear during cold stor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