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花生叶斑病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用16 g的30%烯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具有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花生叶斑病初发期和盛发期各用药一次,药后10天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可达72.2%。  相似文献   

2.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在花生叶斑病开始发生时喷施12.5%氟环唑悬浮剂2次,间隔15 d,对花生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效,适宜用量为450 mL/hm2。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20,(1):43-44
花生叶斑病是滑县花生种植中常年发生的一种病害,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滑县花生叶斑病有效防控提供指导,介绍了花生叶斑病发生的种类、时期、症状、特点与病害监测+农艺措施+减药增效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18.3%Opera乳油48 ml/亩和60%百泰水分散粒剂48 g/亩,防治花生苗期病害药后7天、14天平均防效分别为81.12%、78.74%和82.82%、80.73%;防治花生叶斑病药后7天、14天平均防效分别为71.38%、74.91%和81.91%、82.04%;两处理防效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对花生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5.
五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叶斑病是北方花生生产区的主要叶部病害,通过5种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效的试验比较显示,阿米妙收、金极冠对花生叶斑病具有极显著的防效,在花生收获前防效分别达到24.20%和23.57%,其他参试药剂防效次之;5种杀菌剂处理的小区荚果平均亩产均比对照增产,增幅在13.07%~37.91%,其中百泰处理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的适宜发病条件,并筛选其杀菌剂。[方法]分离并鉴定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该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花生网斑病病原菌(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Boerema)和花生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是引起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病原菌。25℃、12 h光暗交替条件最适宜2种病原菌生长并产孢,百泰、阿米妙收、金极冠3种药剂对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较好,且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田间药害,值得推广。[结论]试验结果为花生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叶部病害,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在田间常同时发生,主要造成叶片枯死、脱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在40名以上.  相似文献   

8.
花生叶斑病是河南省豫北花生生产区的主要病害。通过近几年对拿敌稳的示范试验研究显示,该药剂对花生叶斑病有显著地防治效果,最终防效可以达到73.28%,是多菌灵的1.9倍;对花生产量有很显著的增产效果,经试验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荚果增产27.43%,且比多菌灵增产15.95%;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10。  相似文献   

9.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的总称。叶斑病一般使花生减产10%~20%,是花生产量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由于花生长期连续使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药剂,已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防病效果差。因此,筛选出对叶斑病抗性好且对花生特性影响不大或具有积极影响的药剂便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分析了5种药剂对花生生物学特性、产量及防效的影响,旨在为孟州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剂选择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1试验目的河北省卢龙县常年花生种植在2000hm2以上,而花生的叶斑病严重影响着花生生产量,每年因其减产达15%~20%,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防治花生叶斑病的药剂为50%多菌灵,效果达60%~80%。25%联苯三唑醇为近年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新药,为临时登记保护农药,据笔者调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农药用量,实现轻简高效病虫害防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适期田间蚜虫及叶斑病调查的方法,进行夏花生滴灌施药对蚜虫及叶斑病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药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为88.42%;滴灌施药网斑病病情指数为33.19,较常规防治降低了41.51%;花生黑斑病防治效果由46.54%提高到65.57%;滴灌施药提高产量4.71%,饱果率提高了10.8%。因此,滴灌施药对花生蚜虫及叶斑病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花生主要推广品种叶斑病和锈病的发病情况,为花生叶斑病和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省10个主要推广花生品种的花生叶斑病和花生锈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供试花生品种花生叶斑病和锈病的自然发病率和发病严重度都很高,其中花生叶斑病的发病率在78.O%~93.6%,病情指数在22.88 ~54.52;花生锈病发病率在89.2% ~ 97.8%,病情指数在40.00~52.84.[结论]花生叶斑病和花生锈病仍是广东省阳江市花生生产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3.
<正>花生发生叶斑病是花生中后期的重要病害。发病后影响叶的光合能力,造成花生荚果不饱满,降低花生的产量与品质,该病是制约花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时可减产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花生叶斑病已成为北方花生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20%烯肟·戊唑醇的示范试验研究显示,该药剂对花生叶斑病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在花生后期,其防效达11.45%;对花生产量也有比较明显的增产效果,示范区与对照区相比,荚果亩产增产10.4%。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该药剂对花生百果重、百仁重和单株结果数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叶斑病是制约花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害花生叶片布满斑痕,提早脱落,光合作用降低,严重影响荚果饱满、成熟,一般减产10%~20%,发病重的重茬田块减产可达40%以上。花生叶斑病主要有三种,即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生产上三种病害常混合发生。  相似文献   

16.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也是山东省花生发生面积最大的病害。叶斑病主要在花生中后期为害叶片、茎秆等,而花生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叶斑病的发生和为害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本文简述了花生叶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指导生产防治,本试验采用随机排列的方法,对几种化学农药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百泰600倍液与阿米妙收2 000倍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72.74%和70.88%,增产效果分别为16.26%和13.56%,在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当前生产上常用的几种花生防病药剂进行药效对比,研究了几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田间防效以及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防治药剂对花生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芸乐收表现最好,其平均防效最高,达66.60%;增产幅度最大,荚果和籽仁分别比对照增产达21.3%和21.6%。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开展花生病虫综合危害损失评估试验,结果表明:2021年辽宁阜新花生病虫害以叶斑病和棉铃虫为主,病害重于虫害,其他病虫零星发生;病虫综合自然危害损失率为6.24%,花生叶斑病5级发生时的自然危害损失率为6.12%,棉铃虫2级发生时的自然危害损失率为4.02%;开展病虫专业化综合防治每亩可挽回产量损失25.55 kg。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27%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2年试验结果表明,27%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35~225g/hm~2)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均在90.96%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花生安全无药害,可以作为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