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施肥措施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作用及最佳肥料施用技术,在山西洪洞县进行了4种施肥措施(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和菌肥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肥料残留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与菌肥无机肥配施这2种施肥措施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小麦生长的土壤硝态氮当季残留主要分布在土层的0~100 cm,且在各施肥措施下其大小顺序为: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及菌肥无机肥配施措施下土壤的当季硝态氮残留分别比农户施肥降低了19%,48%和55%;同时,0~200 cm土层来源于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当季肥料的硝态氮残留率分别为35.87%,31.41%,22.93%和18.26%。菌肥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下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N肥利用率,并且可明显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因此,这2种施肥措施适宜在旱作小麦种植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 解放前,我国是典型的有机农业。从70年代初开始,才逐渐形成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的体系。由于化肥的施用,突破了百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也由于在低产条件下,化肥的施用效果比有机肥快而明显,使一部分人忽视了有机肥的积制与利用。目前,我省淮北地区(包括沿淮,下同)小麦平均单产已突破250公斤,进入中产水平。为使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研究结果,就有机肥和无机肥单施及其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培肥地力的作用进行整理分析,为淮北地区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施肥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商品有机肥的增产效果,进行了商品有机肥、无机肥田间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大于水稻和小麦;有机+无机的增产效果大于单施无机肥和有机肥;新沂双丰有机肥发展公司生产的"双丰牌有机肥"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商品有机肥在小麦水稻上应用肥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泰州兴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有机肥在水稻、小麦生产上的施用效果,特进行了其田间小区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商品有机肥增产效果明显,且以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比单施无机肥小麦增产11.66%、水稻增产11.54%。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黄潮土地区合理施肥、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3年定位施肥试验基础上,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变化。[结果]有机肥、无机肥、品种以及两两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对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有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除单施有机肥处理M外)。在施有机肥基础上配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且与N、NP或者NPK肥配合施用效果相当。在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NPK和NP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和CK处理,长期单施N肥并不能增产,需配施P或PK肥才有效。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主处理施有机肥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减弱说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弥补了无机肥施用种类不足的影响。[结论]在黄潮土地区,小麦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避免肥料长期单一施用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7.
要使小麦产量由中、低产水平提高到高产水平,必须根据小麦高产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推行以产定肥、全量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微肥四配套;同时,改进施肥方法,推广化肥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调整氮肥使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的比例,科学施肥,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措施是追施小麦拔节肥.  相似文献   

8.
一、肥源情况概述 增加农田肥料投入是提高单产的一项有效措施。本省自7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以往大量施用有机肥所形成的土壤肥力,加上大量使用化肥,对增加产量起了重大作用。但进入80年代以后,有机肥用量逐步减少,造成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失调。按江苏省综合农业区划报告资料计算,全省1976年每亩耕地的投氮量约9.46公斤,有机无机氮之比约为5.7:4.3;1984年每亩总投氮量达16.7公斤,其中有机肥仅3.7公斤,两肥配比为2.2:7.8。1984年全省消费的氮、磷、钾化肥合标准肥共约600万吨,此后大田化肥用量並无多少增加,而有机肥用量则继续下降。目前出现了建国以来初次投肥降低的局面,许多地方反映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粮棉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摸清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使用量,了解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应用效果,2014年在小麦生产上对有机肥进行肥效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可使小麦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1,(21):25
一、小麦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江苏省小麦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期较长,从播种到成熟一般需要210~230天。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据分析,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2~4公斤,氮、磷、  相似文献   

11.
优化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剖面水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覆膜条件下3种优化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剖面水分养分运移状况的影响,运用优化施肥技术在黄土高原旱地冬麦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农户施肥,无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生物有机肥这2种优化施肥冬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2.5%,17.5%;0~200 cm土层收获期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了5.0%,13.0%。无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下0~20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贮量分别增加了68.0%,200.9%。综上所述,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生物有机肥这2种优化施肥方式是促进晋南旱地麦田蓄水、增肥、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北平原区低产麦田土壤肥力提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平原区低产田小麦产量低、土壤肥力持续下降问题,作者在藁城市和保定市清苑区低产田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平衡施用无机肥及合理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物量、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习惯施肥相比,平衡施用氮磷钾无机肥并配以鸡粪有机肥提高小麦产量14%以上,籽粒氮磷钾吸收量提高10%以上,籽粒N、P2O5、K2O利用率分别为32.6%,62.8%和23.2%,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提高14.2%。综合表现以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施用小麦籽粒带出N、P、K量相等的无机肥并配以1 500kg/hm2鸡粪有机肥提高小麦秸秆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促进小麦养分吸收,提高籽粒养分利用率,籽粒吸收氮磷钾比例与肥料施用接近,改善土壤肥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砂土施用有机肥保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在河南省开封县粗砂潮土地,对生育期非灌溉小麦亩底施有机肥0-6000公斤的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结果,平均增产27.2—67.1%。小麦产量与有机肥用量关系符合典型一元二次回归效应方程。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用量为每亩有机肥4724.2公斤,最佳用量为3350.6斤公斤,经济合理用量为2663.8公斤。施用有机肥并能显著改进小麦的产量结构,改善砂土理化性状。具有良好的培肥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存在问题(一)盲目施肥一是重施无机肥、轻施有机肥。部分农民连年只注重无机肥的施用,而忽视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投入减少,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南乐县种植小麦时底肥很少施用有机肥,一般以化肥即复合肥、尿素、磷肥为主,造成土壤物理性质的恶化,土壤耕性、保水保肥性能降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 1 基质准备 锯末过筛,除去木块、木片。加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和锯末的比例掌握在1:3。每1000平方米加50公斤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锯末、无机肥和有机肥要充分混合均匀。避免肥料过量,导致烧苗。 2 浇足底水 覆土厚度要适当 播前3天浇足底水,使水分完全渗透基质。播种时的覆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农业》2011,(21):25-25
一、小麦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 江苏省小麦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期较长.从播种到成熟一般需要210~230天。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据分析.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2~4公斤,氮、磷、  相似文献   

17.
旱农区施用有机肥的保水培肥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施用有机肥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墒和培肥效果,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有机肥配施无机氮磷肥料后可明显提高旱地小麦产量,与等氮纯无机肥施用区相比,小麦增产17.9%~26.8%。  相似文献   

18.
3.中耕培土.科学施肥 绿豆虽然较耐贫瘠.为了使绿豆获得稳产、高产.利学施肥是关键。施肥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使用.施足基肥.适当追肥的原则。施肥量视土壤肥力和生产水平而定,在土壤含全氮量低于0.05%的情况下.施用少量氮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公斤~5公斤作提苗肥.  相似文献   

19.
为贵州黔西南烟区烤烟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烤烟根际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大田期,不同处理烤烟根际土壤pH变化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100%无机肥、87.5%无机肥+12.5%有机肥和75%无机肥+25%有机肥处理根际土壤pH较施肥前基础土样分别下降0.42、0.20和0.01,50%无机肥+50%有机肥和100%有机肥处理较施肥前分别升高0.11和0.15;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至烟叶采收结束时100%无机肥、87.5%无机肥+12.5%有机肥、75%无机肥+25%有机肥、50%无机肥+50%有机肥和100%有机肥处理较移栽前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7.75%、8.14%、8.14%、8.53%和8.91%;碱解氮含量增幅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50%无机肥+50%有机肥和100%有机肥处理达最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至烟叶采收结束时各处理碱解氮含量趋于稳定,且差异不显著;速效钾含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栽后60d时100%无机肥与87.5%无机肥+12.5%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有效磷含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增幅大于100%无机肥和100%有机肥处理,至烟叶采收结束时100%无机肥、87.5%无机肥+12.5%有机、75%无机肥+25%有机肥、50%无机肥+50%有机肥和100%有机肥处理较施肥前分别提高53.00%、92.40%、81.10%、87.30%和60.00%。  相似文献   

20.
需肥特性小麦生育期较长,需肥较多,大致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吸收氮素约3公斤,磷1-1.5公斤,钾2-4公斤;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不同,在出苗到拔节阶段和拔节到孕穗阶段需氮较多,在分蘖孕穗到成熟期需磷较多,在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需钾较多,到开花时,钾的需求量达到最大值,所以在施肥时要注重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另外,小麦有“麦收胎里富,底肥是基础”,“三追不如一底”之说,所以要施足基肥,适期追肥。栽培技术与施肥方法1、整地施基肥:一般亩施一定量的有机肥(根据各地用肥情况自定),30%蓝马硫酸钾复混肥30-40公斤,均匀撒施。2、种子的选择与处理:选种、晒种、药剂微肥拌种。3、播种:(1)播期:小麦发芽适宜温度为15-18℃。在10月2日-25日播种。(2)播种量:以品种和地力而定,一般要求亩基本苗高产田8-12万,中产田12-18万,低产田13-16万。(3)播深:一般3-5公分。4、田间管理:小麦施肥以基肥为主,早春雨水合适时可追肥。(1)春小麦追肥:第一次在3叶至3叶1心时进行,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60-70%;第二次在小蘖心叶不再伸长,颈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雄蕊形成至药隔期,旺长型及高秆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