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又名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 1 危害症状 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规律及为害情况,为西辽河稻区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4~2016年间通过性诱剂、粘虫板及盘拍法对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主要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害虫的种类及为害部位各有不同,在插秧期至分蘖期,主要有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在分蘖期至孕穗期,主要有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黏虫(Mythimna separate)、稻飞虱等害虫为害水稻茎秆及叶片;在孕穗期至收获期,主要有稻飞虱、黏虫、尺蠖(Geometrid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及茎秆.所调查的害虫中稻潜叶蝇在田间呈随机分布;水稻二化螟成虫有两个发生盛期,表明水稻二化螟可以在该地区完成两个世代的发育;稻飞虱分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两种,以灰飞虱为优势种,两种飞虱种群的成虫和幼虫虫龄结构相似,并且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稻二化螟学名Chilo supper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及稗、李氏禾等杂草。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家鑫 《新农业》2022,(6):15-16
近年来,二化螟、稻水象甲、潜叶蝇等害虫在东北稻区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本文对东北稻区主要虫害发生特点、流行规律、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控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求提高防治效果,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水稻二化螟学名Chilo sup-per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及稗、李氏禾等杂草.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是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接近总面积的50%,减产一般为3-5%,严重达18.5%,而且有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二化螟对我市水稻的危害,我们针对尚志稻作区二化螟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基本上摸清了二化螟在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钻蛀稻茎内危害,是上海地区水稻上主要害虫。多年来,防治二化螟一直使用杀虫单、三唑磷、锐劲特等农药,杀虫单因长期使用,害虫已产生明显抗性,而锐劲特价格较高,长期使用农民难以承受。为开发筛选高效、低毒、经济的杀虫剂,笔者于2006年水稻二化螟发生期,对5%氟虫腈悬浮剂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二化螟、稻水象甲、潜叶蝇、负泥虫等害虫在东北稻区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发展,文章对东北稻区的几种主要虫害发生特点,流行规律,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控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求提高防治效果,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耕作制度改变、超高产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及害虫抗药性等原因,致使稻螟年年发生,对水稻的高产优质造成严重威胁。文章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危害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系螟蛾科昆虫的一种,又称钻心虫,长期以来一直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1、危害症状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  相似文献   

12.
<正>病虫害测报是制定防治技术、开展防治的基础,测报结果的准确与否对于防治效果起着主要作用。但是不同的病虫害其发生特点不一样,采取的测报方法也不一样,不能一语概之。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滇中地区危害水稻的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中华稻蝗[1],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二化螟和中华稻蝗的发生调查和测报,在总结多年调查研究结果和测报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中华稻蝗和二化螟的监测调查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以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四川省西部水稻螟虫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方法]于2007~2009年对四川西部稻区螟虫的组成及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川西稻区螟虫由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组成。二化螟在川西绝大部分稻区都是优势危害种群;三化螟主要在龙泉和青白江及部分稻区有分布为害,表现出扩散加重趋势;大螟数量很少,但在水稻生长后期危害较重。[结论]研究结果为川西稻区水稻螟虫的有效防控措施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二化螟俗称钻心虫、蛀秆虫,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从分布情况上看,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以往以江南稻区较为严重,但现已波及到东北,而我省近几年就有加重的趋势。二化螟除了危害水稻外,还危害玉米、小麦等作物。一、症状识别水稻二化螟主要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穗苞和茎秆等。在不同生育期受害后形成不同的危害症状。较为典型就是"枯心"和"白穗",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比较大。由于二化螟属于钻蛀性害虫,叶鞘受到侵害后形成鞘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常德稻区螟虫种群的发生危害规律。[方法]通过对常德地区1956~2006年螟虫种群发生危害程度及规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危害规律的演变过程。[结果]常德稻区螟虫发生危害1957年之前以二化螟为主,1958~1969年以三化螟为主,1970~1986年三化螟、二化螟混合大发生,1987~2001年以三化螟为主,2002~2006年以二化螟为主。螟虫发生危害规律变化主要受桥梁田、有效越冬虫源田面积,水稻播期、品种和栽培方式及防治农药品种的变化的影响,使三化螟和二化螟经历了从次要害虫上升为重要害虫、混合大发生或相互交替变动的演变过程。[结论]该研究为常德稻区螟虫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信阳稻区害虫种类及其危害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对水稻生长季节的稻田害虫进行了调查。经鉴定,该区水稻害虫共187种,隶属于8目34科,优势害虫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大螟、中华稻蝗、褐飞虱、白背飞虱、稻蓟马和稻管蓟马。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重,褐飞虱和三化螟第3代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轻,“籼改粳”的推广使二化螟由原来的1 a2代变为3代。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严重的能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20.
以稻螟赤眼蜂为材料,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考察了不同防治方式对水稻主要虫害、天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0.3%和57.1%;释放稻螟赤眼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8%和91.9%,其中单独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二化螟高。同时,释放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与化学防治相当,赤眼蜂释放区的产量比对照增加26.5%,蜘蛛等天敌生物显著增多,达400只/百蔸以上,实现了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