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杏树从建园初期到结果期需要3~4年时间,苗木、地块、品种的选择是关键,也是基础条件,做到精细管理是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杏树建园、管理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杏树的管理要点,为杏树建园、精细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1 建园1.1 园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能灌能排的壤土、砂壤土建园。对瘠薄或黏重的土壤,须经改良后方可建园。对易涝地在建园前应建好排水工程,或采用修筑台田等措施。1.2 栽植密度及授粉树的配置金太阳杏树姿开张,长势中庸,树体较矮,适合密植栽培。株行距3米×4米~5米为宜,亩栽44~55株。因其早果性强,可采  相似文献   

3.
付国赞  张庆瑞  梁臣  程志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82-15984
[目的]保证豫西黄土丘陵旱坡地仁用杏树优质高产,提高种植农户经济效益。[方法]用8种中药材与3种仁用杏设计立体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仁用杏树生长、开花结果、病虫害危害及中药材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同一仁用杏品种,中药材丹参、半夏对其生长和发育影响较弱,王不留行、圆叶锦葵对其生长和发育胁迫明显。同一种中药材品种,对仁用杏超仁的生长胁迫效应较弱,对一窝蜂的生长胁迫较强,龙王帽居中;对一窝蜂的生育指标降低幅度较小,对龙王帽的生育指标降低幅度较大,超仁居中。立体种植模式的中药材随仁用杏园郁闭度增大,其植株重及药材产量逐渐下降,多数中药材品种在郁闭度0.5以下生长良好,半夏在郁闭度0.6以下生长和产量不受影响。[结论]仁用杏、中药材立体种植组合应选择长势较强的仁用杏品种和植株矮小的中药材品种进行配植。  相似文献   

4.
一、建园 1.园址选择 杏树喜光、耐旱、怕涝,因此不可在阴坡、涝洼地及冷空气易下沉的山谷地建园,可选择在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有高大防护林、海拔在800~1100米的山坡地、沙土、壤土地块建园。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大量调查基础上,对阜新、朝阳地区仁用杏、山杏的生长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生态条件,选择适宜的仁用杏品种,通过优化区域布局、推广先进经营管理体系,才能实现杏树生产区域化种植、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者针对秦王川高海拔冷凉干旱地区杏树建园成活率低的问题,从品种选择、土壤改良、定植密度和时间、栽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仁用杏抗旱、抗寒、耐瘠薄,适应性强,栽植范围广,栽培管理容易,是丘陵山区(特别是冷凉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栽植仁用杏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发展经济林时,发展仁用杏就是最好的选择。本文从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霜害防治、采收加工贮藏等五方面提出管理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六个方面对宁南山区杏树产量低而且不稳定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七点解决办法。说明通过选种、引种、嫁接改良等途径可调整杏树种植结构,提高加工杏、仁用杏比例,提高杏子产量。  相似文献   

9.
白银市仁用杏资源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白银市仁用杏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白银市仁用杏的发展思路是:加强示范引导和技术培训;做好规划,加强栽培管理;以退耕还林为契机,搞好山杏树改造;以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仁用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六个方面对宁南山区杏树产量低而且不稳定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七点解决办法.说明通过选种、引种、嫁接改良等途径可调整杏树种植结构,提高加工杏、仁用杏比例,提高杏子产量.  相似文献   

11.
杏树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杏为我国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具有着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耐瘠薄、结果早、栽培易等特点。通过近年对杏树栽培及生产的实践,现将杏树的丰产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建园1.1园地选择:杏树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既耐寒、耐旱、又耐高温、高湿,对土壤要求也不严格,山地、丘陵、平地、沙地都可成功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疏松沙壤土最为适宜,且PH值在6.5-8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为宜。1.2品种选择:由于杏树开花较早,易受晚霜危害,有"十年  相似文献   

12.
杏树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园址选择山地、平原皆可栽杏。在山地建杏园,应选择向阳(或半阳坡)的山坡上部或顶部,不可在谷底、盆地或山坡底部建杏园。因为杏树花期正值晚霜季节,上述地形容易集结冷空气而招致霜害。平原地区建杏园应避开低洼地,以免发生涝害,应选择排水良好地块建园。2栽植方式及密度杏园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是我国的杏资源大省,近年来杏树栽培面积有了较大的发展.高标准地建好杏园是杏树优质丰产高效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生产上由于不少果农缺乏杏树建园的基本知识,导致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栽植成活率低、栽后杏树生长发育迟缓、花而不实、冻花冻果等,给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杏树建园技术作一总结,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4.
1园址选择 山地、平原皆可栽杏.在山地建杏园,应选择向阳(或半阳坡)的山坡上部或顶部,不可在谷底、盆地或山坡底部建杏园.因为杏树花期正值晚霜季节,上述地形容易集结冷空气而招致霜害.平原地区建杏园应避开低洼地,以免发生涝害,应选择排水良好地块建园.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近几年新疆乌鲁木齐果蔬研究所杏树温室栽培技术,包括温室结构、建园、栽植、温湿度管理、花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杏树温室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仁用杏为陇东地区传统的经济树种,杏仁是该区出口创汇率最高的土特产品之一.但陇东地区仁用杏苗木繁殖大多采用传统的实生繁殖法,致使仁用杏树结果晚、产量低、果实品质差.而嫁接苗能很好地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结果早、能丰产、效益高,是促进本区仁用杏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有效途径,现将我们总结的陇东地区仁用杏嫁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以太行山北段贫困区为研究试点,运用实地调查法并结合研究区近20年有仁用杏栽培历史霜冻灾害信息以及4个仁用杏典型栽培区2010年气温资料,系统分析了杏树花芽膨大-初果期不同阶段面临的霜冻灾害隐患。研究结果表明:初花-盛花期为研究区仁用杏霜冻灾害多发时段,特定地区应根据当地小气候特征,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防霜抗冻措施以减轻或避免霜冻灾害发生,实现贫困地区荒山绿化与果林经济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以太行山北段贫困区为研究试点,运用实地调查法并结合研究区近20年有仁用杏栽培历史霜冻灾害信息以及4个仁用杏典型栽培区2010年气温资料,系统分析了杏树花芽膨大-初果期不同阶段面临的霜冻灾害隐患。研究结果表明:初花-盛花期为研究区仁用杏霜冻灾害多发时段,特定地区应根据当地小气候特征,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防霜抗冻措施以减轻或避免霜冻灾害发生,实现贫困地区荒山绿化与果林经济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9.
杨伟  贾生舜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07-107,109
彭阳县杏树资源丰富,但产量水平低,为探讨山杏的高产技术,进行山杏树高接换头技术研究,以鲜食、仁用、加工杏优良品种为材料,选择不同地类低产、劣质、老化山杏树进行嫁接改造,结果表明:采取插皮接方法较好,比劈接成活率提高11.3个百分点,最适宜砧木粗度为1~3cm,生长量大;退耕还林地成活率最高;鲜食杏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仁用杏。  相似文献   

20.
在大力发展仁用杏的白玉山区,缺水、寒冷成为该区发展仁用杏的一大障碍。鉴于此,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参考有关资料,对仁用杏抗旱节水防寒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该项技术主要可归纳为:整地蓄水保墒是保证苗木成活率的基础;起苗、分级和保湿是保证仁用杏树成活率的关键;另外还有简单防寒抗旱栽培技术和幼苗抗旱管护;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