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位于鹤庆县西邑镇境内大山深处的奇峰村,每逢三月,迎风招展的万树梨花把奇峰村装点得犹如人间仙境。但由于长期交通不便,群众收入微薄,是鹤庆县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234户1022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0户500人,占总人口的48.9%。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西邑镇围绕把奇峰村建设成"民族团结示范村、脱贫攻坚样板村、乡村旅游新亮点"的目标。以发展奇峰村乡村旅游和生态蔬菜为抓手,实施精准扶贫,随着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桃墟镇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位于桃墟镇百泉峪村,成立于2010年9月,由百泉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出“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业户”的一体化发展路径,实行“六统一”模式,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山水美食吸引游客慕名前来,流泉绿树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  相似文献   

3.
施婷 《农家致富》2014,(15):13-13
江苏省宜兴市吴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位于宜兴市新街街道吴墟村,前身是"宜兴市新街镇吊瓜专业合作社"。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多年来村民们埋头种田,种植结构单一。2002年,村里向农户推广吊瓜种植,并成立了吊瓜合作社。1000多亩的吊瓜基地很快建起,可吊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还要被中间商"剥去"层层利润。为此,合作社多方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西川村土地资源稀缺且土壤含沙量大,原本只适宜种植土豆、红薯这类农作物,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脱贫攻坚以来,在“小木耳、大产业”的带动下,陕西省柞水县西川村实现了产业扶持带动下的精准脱贫,村民的生活迈上了新台阶。“农业科技是小木耳做成大产业的强大支撑,是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凭,更是今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资源。”作为对接农业科研院所和引进农业科技企业的重要桥梁,柞水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主任陆博深知科技助农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帮家里脱贫致富?赤峰小伙郝春雨给了我们答案。这位80后村主任毕业后回到村里,不仅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还通过短视频平台让村里的葵花籽销量翻了一番。在村里决定成立合作社时,郝春雨有些迷茫,就跟着父亲一起帮村民们卖葵花籽。2012年,郝春雨和乡亲们商议一起成立了一家葵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来解决这些问题。合作生产的7年中,合作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仓储、生产线、晾晒场、农机设备等设施,帮助贫困乡亲解决了生产工具问题。2018年,郝春雨所在的苏布日嘎嘎查村正在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村民们便推举他为村主任带领大家脱贫。  相似文献   

6.
正在贵州省纳雍县,全县245个贫困村每个村都成立了一个以上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以"绿色、生态"为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产业和品牌。土鸡养殖已经成为纳雍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说起纳雍县的土鸡养殖,总是离不开科技特派员张习本。  相似文献   

7.
武献忠是抚松县泉阳镇泉阳河子村人,1968年出生,高中文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头脑灵活,敢想敢做,带领村民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大力发展柑桔产业,走出一条农村经济产业化的致富路;他还带动村民成立泉阳河子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积极投入合作社的各项工作,使社员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泉阳河子村位于泉阳镇东南部,距镇政府6公里,全村共有546人,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还魂草面积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广东中山市坦洲镇沾涌自然村,这里的天空是蓝色的,村庄是绿色的,空气十分清新。占地80%的山林,是沾涌村的绿色底色。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民陈树国与村经济合作社共同成立了旅游公司。陈树国在村中最早探索生态休闲旅游,是村里搞经济的能人,他告诉记者,自己率先探路,再与村经济合作社合作,希望摸索一种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子科,是龙华村返乡发展的年轻党员、村团支部书记。2017年,在广州当工程师的他,放弃了月薪6000元的工作,从繁华都市回到家乡,与另外4个村民共同成立了英德市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走电商渠道,将村里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产业扶贫是实现长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南仲都村,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是济宁市首批AAA级景区村庄,该村形成以精品民宿为核心、以精品酒店为配套、以农业观光园为支撑的乡村旅游观光地。可是,原来的南仲都村并不像现在这样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村民以前主要以农业为生,收入微薄。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姚洪远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发挥能人带动作用,把一个昔日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建设成一个人心思进、家庭和睦、环境优美、其乐融融的旅游胜地。本期访谈就让记者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位脱贫攻坚路上的能人,听他说说是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  相似文献   

11.
<正>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焦宪,土家族,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咸丰县唐崖恩施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5年前,彭家沟村还是一个出行靠走、饮水靠天的村庄,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在各界支持下,焦宪带领村民不懈奋斗,培育壮大“一黑一白一绿”产业(恩施黑猪、唐崖白柚、乡村旅游),探索发展“猪沼果旅”生态循环模式,让“穷沟沟”蝶变为“金窝窝”。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桐梓县杉坪村,2013年实施"整村推进整体脱贫同步小康创建"工程,把脱贫致富、小康创建与乡村旅游统一起来。一年时间衫坪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生产生活发生重大改变,致富产业得到培植壮大,村民收入翻番。衫坪村从贫困村一跃嬗变成小康村和"黔北第一村",创造了贵州农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全面开展了贫困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试点工作,旅游扶贫成为某些贫困落后地区脱贫致富重要途径。邵武市高南村资源、特色农产品、文化要素丰富,在打造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欠缺、个体资金有限、农民思想落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市场信息欠缺、文化挖掘不足的问题。在"旅游扶贫"明确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背景下,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业务的合作社作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把集体的、个人的资源从分割分散状态变为集聚利用,创新乡村发展模式,以提高公共服务、整合公共资源、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途径培养贫困村脱贫的内生力量与动力。  相似文献   

14.
义乌市石楼韭菜专业合作社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石楼村,主要由本村村民组成,目前入社的成员已达86户。石楼村的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种植韭菜,但种植面积一直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高。自2007年成立合作社以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连片种植面积已达450多亩,  相似文献   

15.
<正>仲夏时节,一派生机盎然。大安市舍力镇向阳种植合作社的棚膜种植园区内,300多栋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瓜果飘香,村民们正在采摘。"大棚交给合作社可以分红,我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得双份收入。"舍力镇庆有村贫困村民邹志富说起如今的日子,十分知足。强化产业扶持拓宽增收渠道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十分关键。今年以来,大安市把多元发展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大力发展光伏。今年规划实施了光伏扶贫项目12.1万千瓦,其中,集中式电站8万千瓦、村级电站1000千  相似文献   

16.
正如今是大通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保吉栋,是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村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带领当地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创办成立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让山区农民种植的马铃薯走出家门,挤进城市,变成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金疙瘩",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实用技术推广带头人,也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2008年,身为村干部的保吉栋带领乡亲们在马铃薯上做文章,开始了马铃薯致富之路。保吉栋发  相似文献   

17.
正位于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曾是一个贫困村,2013年底,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445人,贫困发生率为37.8%。近年来,德胜村将扶贫产业发展作为治本之策,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以马铃薯种薯种植、光伏、民宿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确保"家家有脱贫门路、户户有脱贫产业",有效激发困难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目前,德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条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曾经的"土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相似文献   

18.
正冬日的酒房乡垭口村大大小小的山头,到处披着绿装,串串长寿豆在冬日的暖阳里泛着亮光。走进酒房乡垭口村长寿豆种植基地,看到地里背着背篓的村民正在采摘长寿豆,丰收的喜悦写在人们的脸上。垭口峰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绍贵告诉我们,为让百姓烟后山地不再闲置,7年前他带领村民开始种植长寿豆,目前垭口村已经发展种植长寿  相似文献   

19.
<正>7月仲夏,走进临清市刘垓子镇姜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仿佛置身于一个植物乐园。据了解,隶属姜庄村合作社的这个园区自建成以来,带动村集体增收41.22万元,辐射周边6个省定贫困村,吸纳30余名贫困村民就业,实现人均日工资50元以上。100余户贫困户通过分红、园区务工实现了稳定脱贫,人均增收2万余元。姜庄村为何能从省定贫困村一跃成为带领周边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这是临清市创新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赏荷季节已过,普者黑景区的热度依然不减。在普者黑村,村民罗亚朋忙得不可开交,"依靠开客栈,家里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十倍"。近年来,丘北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创新"生态、旅游、脱贫"脱贫攻坚新模式,以生态旅游的大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让普者黑从一汪清水变成群众增收的"聚宝盆"。数据显示,2017年普者黑景区前三季度接待游客超3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3亿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