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其内涵要求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基础,要着眼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要高度重视各领域人才,善于营建长期服务"三农"的专业人才队伍;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所系,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特质,积极塑造"精神引擎";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外在要求,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牵引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时代抓好"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就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求"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3.
正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振兴,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等。代表委员们围绕乡村振兴和促进"三农"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所有这些恰如一股春风,为"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11-212
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振兴,但在人才、产业、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中,人才振兴是关键,是乡村振兴各目标实现的载体和突破口,也是支撑各目标实现的支柱。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本文简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振兴的意义,通过介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遵循,提出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总体思路,并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人才振兴应鼓励人才回流、加大人才引流、加强乡土人才培养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60-261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而乡村产业、乡村环境、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组织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其中乡村产业振兴处于核心地位,产业振兴则需要土地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将土地整治作为一种平台恰恰具备了支持农村产业振兴的潜力,因此土地整治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7.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全局、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选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保障,也是我们党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栖霞市立足地区实际和资源禀赋,开创了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进而带动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的乡村全面振兴"栖霞道路",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参考借鉴。"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是我国的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有效战略手段。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工作系统,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从多角度把握,制定积极有效的发展策略,将精力用得恰到好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产业发展、乡风建设、乡村管理方法、经济发展等都是乡村振兴中需要把握好的重点内容。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把握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9,(5):89-91
"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针对当前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生态建设难度大、振兴人才缺失、振兴文化动力不足、基层党组织薄弱五大重难点,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生态观念转变、引育乡村振兴人才、严格把关基层党建、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等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省委、省政府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的八项战略之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燕赵大地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2.
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化强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包括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产业振兴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关系为把握尺度,注重战略目标的多元化;以发展保护为调和目标,注重战略主体的系统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实现战略规划整体性;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实现农村产业资源整合以及推进城乡多元参与,实现农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着重谈到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新时代下如何做好"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作为河南乡村振兴的践行者,笔者从工作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思考解读,以期给自己和来者的工作打开全新的思路,准确找到新的工作定位。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产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建设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并且强调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五大振兴的核心,是实现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促进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达到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月21日,新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文件进一步强调了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是推进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保障。目前,广大农村在高素质人才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解决人力资本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大数据背景下,应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涉农人才供需的平衡,发挥数据治理的优势,统筹构建涉农人才培训体系,提升涉农人才培训的质量。大数据可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技术保障,从而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重要举措。而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和关键一环,是五大振兴的关键所在。如何摆脱当前乡村"空心化"的困境,把人才吸引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河南省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河南省乡村生态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河南省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和《河南省乡村组织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分别从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建设五个方面划定未来五年我省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初步建成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粮食产能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中国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将乡村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张家港市为背景,梳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环境,并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及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振兴,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振兴。青年人才能够为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提供动力之源和智力保障。但目前乡村中还存在着农村发展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产业落后无法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保障有待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青年人才回乡的脚步。应进一步从改善乡村环境、壮大乡村产业、健全人才政策方面发力,吸引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