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猪副嗜血杆菌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一、发病特点本病主要以断奶阶段猪、保育猪多发,发病率为12%左右,死亡率很高,但用抗生素治疗病情严重的猪只,效果不理想,有的膘情不错,但也会较早发病。二、临床症状病猪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被毛粗乱、四肢关  相似文献   

2.
钟农 《农村科技》2004,(10):27-27
随着养猪生产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只疾病问题已成为困扰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无论是产房乳猪、保育舍小猪还是中、大猪发病,其临床表现的症状大都为混合感染,治疗难度很大,若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治疗,除了易产生抗药性及药物残留外,还易引起猪只的二重感染(主要是肝脏病变,生长缓慢)。笔者在生产上采用中药治疗猪常见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宁国市宁墩镇一猪场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4月6日,宁墩猪场一栏育肥猪7头发生拉稀、水样腹泻、减食等症状。畜主用庆大霉素、肠炎康治疗效果均不佳。4月10日,发病猪只蔓延到50头,并死亡2头。该畜主来到宁国市畜牧兽医局求医。据  相似文献   

4.
猪无名高热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也不很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了传播迅速,死亡率多、治愈低,  相似文献   

5.
在规模化猪养殖的过程中保育猪养殖情况直接影响猪的生长,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但是,因为保育猪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保育猪养殖效果不佳,这可能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猪肉食品质量。对此,应当科学、合理的运用保育猪养殖技术来进行保育猪养殖,使保育猪良好成长。本文就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养殖户可以科学运用保育猪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卢俊秀  刘民  常浩 《新农业》2012,(11):55-56
河南某猪场存栏母猪244头、公猪7头,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自繁自养;公猪品种为杜洛克,母猪品种较杂,其中还有三元杂交母猪。2011年3~6月,不计产仔舍和保育舍中的猪只死亡数量,仅是育肥猪就死亡214头,淘汰母猪30余头。经调查,该猪场饲喂的饲料品牌较多,育肥猪饲料以外购预混料并混入玉米为主,但玉米霉变较为严重。1.发病症状保育猪生长缓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1日,北票市某猪场保育10舍共有保育猪300头,57日龄,刚刚做完猪瘟疫苗.12月份的天气比较凉,猪群开始有个别轻微咳嗽.在寻舍时及时注射氟苯尼考,有明显效果,但两天后,整个猪群开始大片咳嗽,之后有个别喘的现象,用药氟苯尼考效果不佳,此时发病猪共210头,发病率达70%,死亡3头,死亡率1%。  相似文献   

8.
春季北方地区温差较大,有的养殖户怕猪舍温度低,所以冬季扣的塑料棚一直不敢揭,导致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又极少消毒,往往容易导致猪只发病.最近,有几家的小规模养猪户来咨询,猪只发病高烧,用庆大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效果不佳,于是笔者对几家猪场进行了临床观察.   ……  相似文献   

9.
钟辉 《农技服务》2006,(5):41-41
某养猪场有中、小猪和公、母猪共1200多头。该场为节约成本。所以猪舍建筑较为简陋.且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猪只虽然全部注射过猪瘟苗、猪链球菌苗、猪口蹄疫苗、猪伪狂犬疫苗和猪三联苗。但由于饲养环境差。从2006年2月上旬起.连续2周出现病死猪37头。对发病猪只紧急用地塞米松、长效菌素、青霉素、链霉素、头孢王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有死猪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保育阶段猪只的饲养管理相对比较复杂,此阶段如果给予猪只的饲养管理方式差会直接造成仔猪数量和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明显影响育肥的效果,给饲养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于保育阶段仔猪的饲养管理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为猪场提供优质的猪源奠定良好的基础。1饲料管理日常管理。猪只采食饲料的质量对于其饲养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猪只日常采食的饲料的质量偏低,多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诊河北省唐山市某猪场保育猪发病原因,在进行临床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发病猪的肺脏、脾脏、淋巴结进行病原学检测。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发病猪出现发烧、喘、消瘦、腹泻、死亡等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5份病料均为PRRSV NADC30类似株阳性,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其GP5蛋白基因与NADC30类似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2.0%,与TJM株的同源性最低为84.3%。从发病猪肺脏和淋巴结中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泰万菌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为中介。综合临床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引起该猪场保育猪发病的病因为PRRSV NADC30类似株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提出在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腐殖酸钠及黄芪多糖,发病保育猪肌肉注射瑞可新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加强消毒的防控措施。猪场依法施治3周后无新发病例,7周后猪群生产稳定。综上,研究结果可为猪群病毒病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种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引发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文调查研究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广东某养殖场发病时的流行病学概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治疗措施,发现该病可引起猪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而导致猪群高死亡率,导致养殖场引发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通过细菌学检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等做出确切诊断,并根据各场区具体发病情况,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防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生猪养殖中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对生猪养殖后期的育肥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尤其是目前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猪只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对整体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做好保育猪饲养管理措施可以从栏舍清洁消毒,科学断奶和转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及栏舍温湿度控制等方面进行。文章对生猪养殖中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保育猪科学饲养及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份常熟市某猪场的保育猪发病,报市畜牧兽医站请求诊断,于是派技术人员到现场,经过初步了解猪的发病情况,进行临床诊断,病理剖解后,采集了三头病猪的血样、内脏病料,带回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蓝耳病是影响规模化猪场繁殖性能的主要传染性病之一。在年产万头的商品猪的规模化猪场对保育舍200头发生蓝耳病的保育猪,进行不同药物治疗及综合的防制措施,结果表明:经过药物治疗的可降低死亡率在55%,未经用药物治疗防治的发病的猪死亡率达到84%;不同药物的治疗的效果得出比较,血清是治疗蓝耳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猪无名高热又称猪无名高热综合征。该病的特点是全群发病,病猪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缺乏或废绝,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眼分泌物增多;部分下痢或呕吐;少数患猪皮肤毛孔有出血点。死亡率高达50%~90%,该病在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均可发病,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0,(2)
正气喘病是猪只养殖中一类常见的疾病,属于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病原因复杂化以及治愈难度系数较大等猪气喘病呈现的主要特征。养殖人员要在细化分析病因、病症等过程中做好猪气喘病预防以及治疗工作,防止疾病频繁发生的同时确保猪只健康生长以及正常发育、繁殖。一、猪气喘病概述  相似文献   

18.
某养猪场有中、小猪和公、母猪共1200多头。该场为节约成本,所以猪舍建筑较为简陋,且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猪只虽然全部注射过猪瘟苗、猪链球菌苗、猪口蹄疫苗、猪伪狂犬疫苗和猪三联苗,但由于饲养环境差,从2006年2月上旬起,连续2周出现病死猪37头。对发病猪只紧急用地塞米松、长效菌素、青霉素、链霉素、头孢王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有死猪现象。(一)临床症状病猪体温39~41℃,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困难,口、鼻、耳朵等呈蓝紫色。病程较长者,皮肤充血或发紫,个别小猪出现水样腹泻、贫血、黄疸。病重猪只严重咳嗽,步态不稳。(二)剖检病…  相似文献   

19.
猪异食癖是猪养殖业的常见问题之一,发病原因涉及管理、环境、应激等因素.患猪常表现为对墙壁、食槽、泥土等异物的舔食或啃食,并导致猪只互相攻击,危害猪养殖业的经济利益.防治猪异食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如发现发病应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2015年8月,毕节市某猪场发生一起以发病猪体温升高、母猪流产、仔猪高死亡率为特点的传染病。当地兽医根据临床症状指导用了大量的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确诊病原,对病死猪的组织进行了实验室检测。通过RT-PCR试验检测,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