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业户逐年增加,有些人对林蛙的特性不甚了解,因而制约了养殖生产。特别是在林蛙越冬环节,采用"平面越冬"技术,在养殖数量增多而越冬池无地扩建时,林蛙只能超密度越冬,常常越冬失败,损失巨大。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研究所通过养殖试验,探究出了"立体越冬"技术。采用本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林蛙越冬数量,越冬成活率高;而且可以减少越冬期的室用面积,降低养殖管理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有利于林蛙人工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 越冬期管理。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 繁殖期管理。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林蛙的半人工养殖技术、全人工养殖技术、南移养殖技术和养殖中常见疾病及其防治等方面对中国林蛙养殖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的研究资料争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北方封沟养殖林蛙,多以水域越冬为主。每年9月下旬至第2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冬眠在水下。这期间林蛙心节律减慢、血液循环变缓、呼吸次数减少、肺活动基本停止、靠皮肤呼吸、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的这些生活特征,人为选择、创造林蛙适宜的越冬场所,使其安全越冬。若林蛙冬眠场所条件不当,极易造成林蛙死亡。因此,在林蛙养殖业中,越冬保活技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越冬期管理 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繁殖期管理 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放养密度为30对/米2。产卵池水深15-20厘米,池中要设置隐蔽物,池底要求平  相似文献   

6.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改变林蛙生活习性,通过人工孵化蝌蚪,提高其成活率和放养密度,扩大了野外林蛙的种群数量。半人工养殖所采用的“人养蝌蚪、天养蛙”的模式,除了在蝌蚪养殖期有饲料成本外,再无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蛙的繁殖生态及其资源恢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栖息在温带森林中的主要两栖动物,其体内的“哈士蟆”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了明确影响中国林蛙成活率的主要因素,采用野外生态观察、室内定量分析和人工养殖等方法,研究了其繁殖生态特性。结果表明,蝌蚪期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寒冻、水体干涸和食物贫乏;而成蛙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其的狂捕滥杀。采用人工养殖与自然增殖相结合的方式,可促进中国林蛙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东北坡中国林蛙形态构造(越冬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林蛙越冬后的体尺及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测量和称重,并与其越冬前的观测值作一比较。结果表明,输卵管、肝脏和脂肪体是中国林蛙越冬期的主要供能器官。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已经在长白山区形成了优势产业,但是在养殖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文章结合林蛙产业实际,提出了加快养蛙产业发展,必须掌握林蛙养殖的关键技术,并且要在实际工作中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4种不同越冬模式下的越冬情况。[方法]在粤北山区设置室外水陆越冬、室外水越冬、室内旱越冬与室内冷冻箱水越冬4种越冬模式,将东北林蛙分别放在这4种越冬模式下进行越冬管理。记录时间、温度以及东北林蛙的越冬情况;同时,对越冬前后的各组东北林蛙分别进行数量统计与体重测量,计算林蛙在越冬期的体重消耗率和成活率。[结果]室外水陆越冬模式与室外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仅有40.0%与41.5%,室内旱越冬与冷冻箱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达到了82.0%与84.5%。[结论]温度、越冬模式以及东北林蛙自身的肥满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中国林蛙的发展历史、生物学特性、养殖方法及其营养、药用价值的论述,阐明了养殖中国林蛙的重要意义、阻碍林蛙养殖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提出建立林蛙养殖及研究基地、筛选优种林蛙、开展林蛙育种研究、探索集约化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途径等是形成研究、生产、加工、销售完整体系的基础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是继牛蛙、美蛙之后,又一个人工养殖成功并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蛙种。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己涉足或准备涉足中围林蛙的养殖。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中国林蛙的供种单位或个人,他们除宣传养殖中国林蛙的优越性之外,还宣传巾围林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蝌蚪培育是寒露林蛙异地保护的基础,国内对寒露林蛙蝌蚪人工培育技术研究较为薄弱。为实现对寒露林蛙进行有效的异地保护,本文从寒露林蛙种蛙选育和配对、蝌蚪人工孵化、蝌蚪饵料选择及配比、蝌蚪越冬管理等方面对寒露林蛙蝌蚪人工培育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东北林蛙是东北林区重要的生态指示性两栖动物,也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其主产于东北各地,尤以长白山及周边地区野生资源量最为丰富。东北林区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半人工的封沟养殖模式,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的养殖至关重要。蝌蚪期是东北林蛙养殖的关键时期,本文就东北林蛙在蝌蚪期养殖、管理、病害防治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希望能够对林蛙养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蛙,又称哈什蚂、红肚哈蟆,医药界称之为田鸡,是我国特产珍贵的野生动物,也是我国蛙类中最重要的经济蛙种。文章论述了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寒露林蛙是2007年发现的蛙种,为中国特有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较高海拔区域。由于山区群众乱捕滥猎现象严重,寒露林蛙野生资源正遭受严重破坏。为了有效保护寒露林蛙的野生种群,将寒露林蛙引入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实施半人工保护性养殖。本文系统阐述了寒露林蛙的生物学特性、引入地概况,全面叙述了保护性半人工养殖技术措施,并对引入后保护性养殖效果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总结分析,为我国特有种寒露林蛙的野生种群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蛙是我国著名的集食补、药用、保健、美容于一体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两栖类动物,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本文简介林蛙的人工养殖技术以及食用、药用和美容价值,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国林蛙的人工地窖越冬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三年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地窖越冬的适宜温度为2℃左右,最低湿度在50%以上,并对其自然越冬与窖内越冬的观测值进行了统计学比较。本文为无水条件下中国林蛙地窖越冬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人工池塘孵化与越冬技术。[方法]2005~2007年,在牡丹江自然保护区内挖人工池塘12个,分别设置不同水温进行林蛙孵化试验,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设置3个越冬池进行越冬试验,计算林蛙存活率。[结果]孵化池水温在10~12℃、12~14℃时的孵化率可达到97%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温度下的孵化率;胚胎在8~20℃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变态率达91%左右;越冬池放养密度为40只/m2左右,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可达95%。[结论]人工池塘孵化的最适温度是10~14℃,水深保持在2m左右;林蛙越冬的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40只/m2左右,并每月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蛙的半人工养殖在东北地区已开展多年,有很多的成功经验,林蛙蝌蚪的网箱孵化养殖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这项技术是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一些养殖户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摸索出来的,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在高寒山区的林蛙养殖户中推广.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