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谢家湾村鸿福供港蔬菜基地是甘州区的第一个供港澳蔬菜基地,遵照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原则而建,利用蔬菜错期播种生产技术、蔬菜喷灌设施栽培技术、穴盘基质育苗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了农产品管理机制,带动了甘州区蔬菜的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姜兰  杨孔涛 《湖北农业科学》2016,(11):2805-2807
在当阳市万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设施蔬菜基地开展了黄瓜(Cucumis sativus L.)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具有节肥、节水、节省劳动力,减少病害,提高黄瓜单位面积产量等突出优势,同时黄瓜品质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宁县北川寨子河设施蔬菜基地钢架大棚进行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结果表明:大棚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是完全可行的,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水肥管理及农田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河北省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高投入、土壤退化、威胁环境安全等现状,分析讨论了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设施蔬菜生产、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蔬菜基地储运配套设施简介@伍滨@杨光¥哈尔滨市农业干部学校蔬菜基地储运配套设施简介伍滨杨光目前,国内的一些蔬菜基地,储运设施简陋。简陋的储运设施和手段,不但严重影响了蔬菜的流通效率,使储运费用提高,而且使蔬菜的储运损失增大,导致菜价上涨。因此,解决蔬菜储运...  相似文献   

6.
典型设施蔬菜基地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以北京市设施蔬菜基地为例,研究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明确不同重金属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特征,为蔬菜质量安全和设施蔬菜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9个典型设施蔬菜基地的148个土壤和96个蔬菜样品,分析土壤和蔬菜样品中As、Cd、Cr、Hg和Pb 5种重金属的统计特征及在土壤-蔬菜系统中迁移系数,并结合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采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由于蔬菜摄入导致的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设施蔬菜基地土壤中As、Cd、Cr、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43、0.18、64.4、0.11和21.6 mg·kg-1。设施蔬菜基地蔬菜中As、Cd、Cr、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478、0.0391、0.2785、0.0014和0.0454 mg·kg-1。总体上,蔬菜设施基地5种重金属在土壤-蔬菜中迁移能力顺序为:CdHgCrAsPb。5种重金属造成的目标危害系数大小依次为:CdPbHgAsCr。所有蔬菜样品中单一重金属的目标危害系数均小于1,表明单一重金属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结论】本研究所选设施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属(As、Cd、Cr和Hg)存在积累趋势,须重视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设施蔬菜为了追求产量,盲目的施肥和灌溉,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带来污染,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难题,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关于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的研究,具体从该技术对设施蔬菜生长发育、品质、产量、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滹沱河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位于平山县西大吾乡西沿兴村,该基地始建于2003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无公害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0年进行了滹沱河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土壤养分现状调查分析,初步摸清了该基地土壤养分现状,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1村料和方法滹沱河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地势开阔,生态环境优越,灌溉水质和空气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水肥一体化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灌溉和施肥是设施蔬菜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设施蔬菜的水肥高投入和环境的高风险给中国设施蔬菜生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着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该文通过对设施蔬菜灌溉与施肥遭遇瓶颈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现状提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10.
蔬菜标准园创建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10年普兰店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3.2万亩,年产量53万吨。为了快速提高蔬菜质量,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依据大连市2011年蔬菜标准园创建意见,普兰店市通过蔬菜基地筛选、集成技术,集约管理,整合资源等措施,全力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在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77-1380
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借鉴家庭经营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的比较,从管理角度考察了2种模式的管理、投入、产出、效益,家庭经营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各有优势;提出了设施蔬菜基地管理自我完善的途径:2种模式融合是完善设施蔬菜基地管理的出路;根据资源禀赋差异选择资源比较优势的技术策略;财政补贴政策应该兼顾到家庭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水肥策略     
<正>温室蔬菜生产已经成为保障蔬菜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温室生产管理中存在水大肥勤,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产品品质差等问题,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技术成为精准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期基于温室作物的水肥需求规律,介绍了水肥决策方法、水肥一体化装备等。  相似文献   

13.
武雪萍  李银坤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0):3605-3610
<正>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迅速,据2016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设施蔬菜的播种面积将稳定在420万hm2。当前全国设施蔬菜总产达2.6亿t,占蔬菜总产量的35%以上,人均蔬菜供应量达到540kg左右[1-2]。相比露地种植,设施蔬菜产业具有集约化程度高、比较效益高等特点,其产值为露地种植的1.69—2.33倍[3]。传统设施蔬菜生产中,主要通过盲目增加水肥用量提高经济效益,导致水肥投入量远超植株生长需求。水肥过量投入不仅造成土壤养分积累、次生盐渍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蔬菜均衡供应,平抑物价,武汉市2013年新建成七万亩集中连片的设施蔬菜基地。基于武汉市新建七万亩设施蔬菜基地的调研结果表明,目前设施蔬菜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地管理技术人员缺乏、用工难、投入成本较高、风险大、比较效益低、病虫害及自然灾害严重、技术推广不到位、区域化特色不明显、销售渠道不畅等,设施蔬菜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5.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当前设施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将肥料按比例溶解于水中,通过田间供水系统将肥料和水均匀输送到作物根部区域的一种技术。将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实现统一化的利用和管理,使水和肥料能够在土壤中被蔬菜作物有效吸收,并能够实现供水供肥的定时定量,促进水肥的有机融合,确保水肥使用率显著提高。文章针对设施蔬菜种植中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探讨,介绍了该技术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应用要点,为设施蔬菜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符娜  刘小刚  杨启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14-12316,12331
设施蔬菜栽培由于受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灌溉频繁、耕作制度和环境条件特殊的影响,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结构破坏、酸化板结和养分不协调等问题,不仅影响蔬菜商品效益和品质,而且严重损害土壤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所以,加强设施蔬菜的节水灌溉及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水肥管理,合理调控水肥供应,提高土壤生态环境与质量,是实现设施蔬菜水肥最佳模式与配比和优质稳产的前提。概述了设施蔬菜的节水节肥和水肥调控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要实现设施蔬菜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还需重点研究的几个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截至2022年,我国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已达5000多万亩,设施蔬菜栽培发展迅速。受低温弱光等逆境环境与蔬菜本身特性影响,设施蔬菜根系发育浅、吸收能力弱,但设施蔬菜生长速度快、短时间内水肥需求量大,因此其对水肥供应要求也高。一、研发背景与思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节水节肥潜力大。但由于缺乏精准的技术参数和受传统种植经验的影响,水肥一体化应用中灌溉施肥过量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硝态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该文主要以枣庄市台儿庄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组成和在设施蔬菜、大田粮食作物、花卉与草坪景观、果树等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设施无公害蔬菜水肥一体调控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的“设施无公害蔬菜水肥一体调控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建立水肥一体调控技术中心示范区18公顷,推广应用380公顷。其中,设施黄瓜、番茄水肥合理调控滴灌技术233.3公顷、滴灌专用肥146.7公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分析了纳雍县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纳雍县实际,提出了加快纳雍县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