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地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我省重点蚕区之一。但饲养夏秋蚕,却是在1926年以后,由于蚕种制造技术的改进,创造出蚕种人工孵化法,才得到逐渐发展的。近年来,夏秋蚕茧比重占全年蚕茧收购量的31.7%左右,因此,抓好夏秋蚕大面积稳产增产的技术措施,对提高蚕茧产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趁去年进行省一级蚕桑区划调查之便和1964、1965两年在绩溪灵川、旌德三溪搞蚕桑样板的同时,探讨了徽州地区饲养夏秋蚕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现提出粗浅的看法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2.
蚕细菌病是由细菌引起蚕病的总称,是农村夏秋蚕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虽然没有病毒病严重,但传染性很强,而且夏秋期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一旦发病会对农民蚕桑养殖造成极大伤害和损失,影响优良蚕种的生产和打击了农户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1958年蚕桑生产大跃进,给我们带来了积极培育夏秋蚕新品种的要求,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广大群众发挥了冲天干劲,打破了桑树是多年生植物,不能跃进的陈腐观念和保守思想,做到了当年栽桑当年采叶养蚕,甚至当年种桑当年采叶养蚕,并能丰产的伟大成绩,破除了温带地区一年养两次蚕的陈规,推行了一年多次养蚕。因为夏季及早秋天气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桑叶叶质欠佳,一般蚕种不能适应,迫切需要能够抵抗夏季高温,茧质比原有的多化性夏蚕种为优的夏蚕新品种。同时也需要育成能够抵抗不  相似文献   

4.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蚕病的发生往往会对整个养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蚕种生产单位表现更为突出,而蚕病防治的效果对蚕种的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采用春、夏、秋多批次饲养的繁育形式,蚕批连接,病原易于传播,家蚕容易发生病害.而作为生产蚕种的单位,在原蚕区饲养数量增大的前提下,养蚕环境复杂,更增加了蚕病防治的难度.因此,做好蚕种生产中蚕病防治工作,是生产优质蚕种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贵州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桑园地的选择、桑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蚕前蚕期消毒防病、蚕种崔青、蚕饲育、上簇采茧等方面总结栽桑养蚕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4,(全国部分)
正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蚕业》《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7.
我省农村养蚕一般可养5批次,即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春蚕饲养比例占全年饲养量的40%左右,而夏秋蚕占60%左右,夏秋蚕能否优质高产,对全年养蚕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夏秋蚕饲养时间从6月中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经历3个多月,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环境条件差,同时桑叶质量不如春季好,桑树的病虫害多。要夺取夏秋蚕高产优质,我们认为必须采取以下4条措施:1.选用优良的夏秋蚕品种优良的蚕种是确保丰产的重要前题。选用夏秋蚕种,不但要考虑优质高产,更要考虑抗高温和抗病虫害。目前,多选用我所选育的“芙蓉×湘晖”“、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8.
《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技术体系建设、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产业论  相似文献   

9.
鹤庆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开始栽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集体桑园的建立,嫁接桑和一代杂交蚕种的推广,标志着现代蚕业的开始.1989年鹤庆县被列为云南省蚕桑基地县,开始了第一轮发展,到200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 446.7 hm2,年养蚕量15 800张,产茧量553 t,产值859.2万元,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栽桑养蚕能手,普及了栽桑养蚕知识,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蚕业》《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1.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蚕桑产业是农业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栽桑养蚕已成为各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主导产业,但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由于农户对蚕病的防治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蚕病暴发流行,特别是家蚕血液型脓病,导致生产受损、农民收入减少,严重挫伤养蚕户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蚕病诊断方法,并从严格消毒、提高饲养技术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养蚕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气候条件比较好,每年可多批次养蚕,夏秋蚕的饲养在全年养蚕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正秋蚕,其发种量基本上与春蚕持平。但因夏秋蚕期气候条件恶劣,叶质较春季差,病原累积多,夏秋蚕易暴发蚕病。  相似文献   

13.
高增立 《新农业》2007,(3):57-57
近期辽宁省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涌现一批新兴桑蚕区,但在养蚕技术方面缺少经验,影响了蚕茧产量和栽桑养蚕效益的提高。一些蚕农往往忽略养蚕完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其实该技术环节直接影响来年养蚕成绩的好坏,特别是在上年蚕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在养蚕闲季的冬季,应重视并做好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确保来年高产。  相似文献   

14.
绥中县南临渤海,北倚燕山余脉,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适宜栽桑养蚕。该县西北部山区已有300余年栽桑养蚕历史,至今桑蚕生产仍是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年来,蚕区蚕病发生有日趋严重的倾向,直接影响蚕桑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方绍光 《云南农业》2008,(10):19-20
在蚕桑生产中,夏秋蚕饲养因气候条件不好、桑叶质量差、病原累积多等因素影响,与春蚕相比发病率较高,蚕农常常说:“蚕难养、病难防,产出效益差”。为此,有些蚕区,特别是零星蚕区,蚕农都有多养春蚕,少养或不养夏秋蚕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应有的亩桑产出效益。通过探索总结并推广普及夏秋蚕饲养技术,最大限度地控制夏秋蚕的发病率,提高夏秋蚕饲养的产出率,从而扩大夏秋蚕养殖范围,增加夏秋蚕饲养量,是提高亩桑产出效益,增加蚕农养蚕经济效益,促进蚕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栽桑养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蚕茧,但在养蚕生产过程中,难免发生蚕病,轻者蚕茧低产、质差,严重者颗粒无收,造成巨大的损失,阻碍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因此,掌握蚕病的发生和传染规律,应用科学知识进行蚕病的诊断和预防,控制蚕病的危害,夺取蚕茧丰收,增加经济效益,发展蚕桑生产,有着重要作用。一、蚕病的种类与传染途径1、蚕病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传染性蚕染病或死亡之后,可传  相似文献   

17.
<正>栽桑养蚕是淮阴区一项传统的副业,蚕桑生产效益是淮阴区农民主要收入之一。过去淮阴区的养蚕方法不科学,导致蚕儿体虚多病,产量不高;上蔟方法不科学,次茧多,导致产量虽高而质差价低,直接影响栽桑养蚕的效益。经过推广科学养蚕、科学上蔟和正确出售等关键措施,提高了淮阴区蚕桑生产效益,稳定了蚕桑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1科学养蚕保蚕头  相似文献   

18.
正泾县位于黄山余脉的皖南山区,是安徽省栽桑养蚕重点县,家蚕饲养区域集中,在重点蚕区栽桑养蚕的收入是蚕农家庭年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致富渠道的拓展,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外出从事栽桑养蚕的人员有所减少,蚕桑产业投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务工的蚕农增多,疏于管理的抛荒桑园增多,使得家蚕与桑园存在病虫害交叉感染机会增多,导致蚕难养,每年秋蚕饲养中,因桑园防治桑螟等害虫而发生家蚕农药中毒的现象、蚕病的暴发给蚕农造成严重的损失,使得  相似文献   

19.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不重视蚕病的防治工作,将会引起蚕病的大爆发,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严重影响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家蚕血液型脓病是楚雄蚕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蚕病,文章在阐述该病传染源、传染途径、发病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消毒防病不到位、不彻底,养蚕技术差,操作粗放,桑园管理差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格消毒、杀灭病源,精心饲养、增强蚕体体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叶质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为了更高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都进行了较深层次的研究,养蚕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蚕病对蚕的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严重阻碍了蚕业的发展,例如,皖南山区春蚕多发僵病,夏秋蚕多发脓病。这就严重影响了该地区蚕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夏秋蚕病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相关浅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