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收集具有甘肃黄芩主产区—陇西的两年生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根长、根粗、气温和地温的动态数据,分析黄芩生长规律,结果发现:影响根长的生长时间段主要为6月中旬—8月中旬,此阶段是黄芩的扎根阶段;根重在7月中旬—9月中旬增重迅速,根的营养物质等的积累量大;而地上部分增重主要在7月中旬—8月中旬之间,正处于黄芩营养生长的鼎盛时期。以此为依据,进而找出合理的耕作策略和科学的管理规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黄芩光合特性、采收期内黄芩根产量及品质的动态变化,为黄芩优良种源的选择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6个种源(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和吉林)黄芩的光合特性;通过五点法取样,测定采收期内(8-10月)黄芩根的产量;并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和单株黄芩苷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季节、不同种源间黄芩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月份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其中陕西种源黄芩的光合能力大于其他种源。不同种源黄芩根产量之间也有一定差异,陕西、吉林种源的产量较其他种源高,这与陕西、吉林种源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采收期内,河北、陕西、山西和山东种源的黄芩苷含量在09-21达到高峰后下降,而甘肃、吉林种源的黄芩苷含量从09-14就开始下降。单株黄芩苷产量以陕西种源最高,甘肃和河北种源最低,陕西种源单株黄芩苷产量在09-21是甘肃种源的3倍,是河北种源的2.4倍。【结论】在吉林省内,为获得高产优质的药材,建议引种陕西、山西种源的黄芩,并在采收期内适时采收,陕西和山西种源黄芩最佳采收时间为09-21左右,吉林当地种源黄芩的最佳采收时间为09-14左右。  相似文献   

3.
黄芩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e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别名空心草、黄金茶、山茶根,具清热解毒、燥湿、止血之功效。黄芩主产于我国西北、东北各省区,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也有栽培。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80cm。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外皮褐色,断面鲜黄色。  相似文献   

4.
黄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新  方芳 《新农业》2012,(5):58-59
黄芩又称山茶根、黄芩茶、大黄芩等,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也具有广阔前景。黄芩主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西、  相似文献   

5.
黄芩又叫黄金条根、滇黄芩、山茶根。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分布较广,陕西、山东、四川、云南栽培较多。黄芩味苦、性寒,以根入药,含黄芩素、黄芩甙等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黄苓有消炎、解热、清热、解毒、止血、凉血、安胎、降压、利尿及抑菌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吐血衄血、湿执黄胆、肝炎、痢疾、积热吐衄、胎动不安等症。1、植物特性株高30 ̄6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外皮褐色,断面鲜黄色。茎方形,基部木质化。叶交互对生,具短柄,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一侧;萼钟形,先端5裂;花冠唇形,蓝紫色;雄…  相似文献   

6.
黄芩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从种子的选择、选地与整地、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加工以及贮藏等方面阐述黄芩种植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领,旨在为黄芩种植户种植高品质黄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芩又叫黄芩茶、条芩、枯芩、黄金条根、山茶根等,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为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抗炎、安胎、降压、利尿、抑菌等功效,据《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第一部统计资料,66种蜜丸中有45种含黄芩,64种片剂中有46种应用黄芩,36种水丸中有25种用黄芩,可以说70  相似文献   

8.
以商洛黄芩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腐胺(0,0.005,0.01,0.015,0.02 mmol/L)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黄芩根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外施外源腐胺即灌根的方式,可增强盐胁迫下黄芩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促进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提高,减缓盐胁迫下黄芩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从而清除黄芩幼苗根中活性氧,增强根中活性氧的代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其中,以浓度为0.01 mmol/L的外源腐胺对缓解黄芩幼苗根中的盐胁迫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芩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条芩、黄芩茶等,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其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性能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黄芩也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临床上应用的“银黄口服液”主要成分就是黄芩的提取物。主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10.
黄芩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又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条芩、枯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等功效。黄芩是常用的大宗药材,药用量逐年上升。其药源主要来自于野生,但近年来野生黄芩被大量采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我国,黄芩主产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尤以山西省产量最多。  相似文献   

11.
南方黄芩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抗炎、降压、利尿、安胎等功效。除中医配方外,大量用于中成药。据《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第一部资料,有70%的中  相似文献   

12.
粘毛黄芩毛状根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携带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CAMBIA1304+和发根型质粒pRiA4,"解除武装"的重组C58C1工程菌感染粘毛黄芩(Scutellaria viscidula Bunge.)无菌苗的幼茎、子叶、叶片,诱导毛状根的表达,以建立基于粘毛黄芩毛状根的高效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幼茎毛状根诱导率最高,达88.9%。PCR扩增检测粘毛黄芩毛状根单克隆基因组中的rolC和hygr基因片段,结果表明,pRiA4和pCAMBIA1304+均能整合到粘毛黄芩毛状根的基因组内,共转化率达28.1%。  相似文献   

13.
黄芩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芩又叫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条芩、枯芩等,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为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抗炎、安胎、降压、利尿、抑菌等功效.除中医配方外,大量用于中成药.根据《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第一部统计资料,66种蜜丸中有45种含黄芩,64种片剂中有46种应用黄芩,36种水丸中有25种用黄芩,也就是说,70%的中成药都含有黄芩,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如"银黄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就是黄芩提取物.  相似文献   

14.
从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特征和黄芩生物学产量测定入手,采用稀释平板法和称重法,探讨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特征和根际效应以及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黄芩生物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生长势好的根际土壤、生长势一般的根际土壤、生长势差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而放线菌数量数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黄芩根际均表现为正的根际效应;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主要影响黄芩的叶片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芩药用部位重、主根重和须根重,而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放线菌群落对黄芩的生物学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陈钦 《农家科技》1998,(10):26-27
<正> 黄芩属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株高40~60厘米,根粗大,表皮暗褐色,断面鲜黄色;花紫兰色,花期7~8月,果实期8~10月。黄芩以根入药,性寒味苦,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等药用功能,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目前,其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变野生为家种,积极开  相似文献   

16.
银柴胡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rar 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具有清虚热,除疳热的作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积发热,饮食积滞或肠内虫积日久、损伤脾胃所致的疳积发热等症.主产于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多为野生或少量栽培,山东习惯以同科植物霞草(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的根作银柴胡入药,没有银柴胡的栽培记载,我们从甘肃引种栽培成功,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可供药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热潮方兴未艾.对黄芩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分离和含量测定手段进行了综述,并对黄芩的I临床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油菜素内酯和吲哚乙酸对黄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黄芩生产和品质改善提供参考,以商洛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和浸根2种方式施用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和吲哚乙酸(IAA)植物生长激素对黄芩苗生长及其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叶面喷施和浸根2种方式施用不同浓度BR和IAA溶液对黄芩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明显,并以施用BR和IAA浓度分别为0.1mg/L和50mg/L时的黄芩苗生长及品质最优。其中,叶面喷施黄芩苗的根冠比、株高和侧根数分别为0.75、27.2cm和17条,比叶面喷施清水(CK)黄芩苗分别增加257.14%、32.68%和88.89%;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分别为8.03和20.58mg/cm2·h,比CK分别提高139.0%和118.24%;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分别为3.25%和1.05%,比CK分别增加0.66百分点和0.35百分点。浸根黄芩苗的根冠比、株高、侧根数分别为0.78、26.7cm和20条,比清水浸根(CK)黄芩苗分别增加143.75%、31.53%和81.82%;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分别为7.18和18.65mg/cm2·h,比CK分别提高246.86%和151.69%;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分别为3.12%和1.03%,比CK分别增加0.55百分点和0.34百分点。采用叶面喷施和浸根2种方式施用适宜浓度BR和IAA均可显著促进黄芩苗的生长、品质改善和药用价值提高,且2种施药方式的黄芩苗生长及品质相当。  相似文献   

19.
黄芩是我年生草本植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喜温暖,耐高温,耐严寒,以肉质根入药,以种子繁殖,二年生黄芩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3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工打花对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为生产上提高黄芩药材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在黄芩种植基地随机设置打花处理和不打花处理(对照)2个试验区,黄芩开花期间,在打花处理区内将黄芩花蕾全部人工除掉,不打花处理(对照)区保持花蕾正常生长,常规管理。采收期分别于两试验区内随机取样,测量黄芩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根长、分根数、最大根粗、平均根粗以及株高等生物量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根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有效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打花处理显著提高黄芩地下分根数和地下干重,分别高出对照61.11%和50.00%(p<0.05),有效物质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总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2.49%、51.66%和55.56%(p<0.05);打花处理提高黄芩地下部分鲜重,高出对照25.00%,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打花处理对黄芩地上鲜重、最大根粗和平均根粗、株高以及根长等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打花处理使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提高1.65%,汉黄芩苷含量高1.07%,黄芩素含量高2.86%,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打花处理对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有积极促进作用,打花处理可作为生产上提高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