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年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甘薯以其甘甜可口的特点深得人们的喜爱。此外,甘薯很容易种植,选择水分大、不过于贫瘠的地方插入薯苗即可。因甘薯抗逆性强、用途广等优良品质,在未来很有可能作为一种能源物质用于乙醇的生产。然而,病毒病却一直影响着甘薯的产量,极大地阻碍了甘薯的生产,中国每年因甘薯病毒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价值高达40亿元。当前防治甘薯病毒病的方法通  相似文献   

2.
不同甘薯品种茎尖脱毒与快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广泛种植。甘薯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甘薯病害,广泛存在于世界甘薯产区,对甘薯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巨大的危害。我国山东、江苏、北京等地的调查显示,由病毒病造成的甘薯产量损失一般在20%~30%,严重的在50%以上。甘薯病毒病病毒种类多,新病毒多,复合侵染现象严重,单一病毒侵染比例仅为  相似文献   

3.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毒病为害损失一般在20%以上。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带毒少的原理,采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薯苗,对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推广甘薯脱毒技术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我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据国际马铃薯中心1991年统计,世界甘薯产量的85%来自中国。近几年来甘薯病毒病危害不断加重,成为甘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即使耐病毒品种感染病毒后产量也会减少20%以上,因而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5.
<正>甘薯复合病毒病(SPVD),是由羽状斑驳病毒和褪绿矮化病毒协生共侵染引起的。其发生与病毒积累量有一定关系,植株体内病毒量小的时候症状不明显,潜伏期长的可达3年,对甘薯产量影响极大,一般使甘薯减产50%~90%,甚至绝收,更重要的是目前无药  相似文献   

6.
甘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87~1989年凋查江苏省甘薯病毒病情况时发现,品种资源中有80%以上品种呈现多种病毒病典型症状。用指示植物嫁接法检测,田间植株的被侵染率高达90%以上。用硝酸纤维膜-ELISA和免疫电镜法检测本省甘薯病毒样本后得知,本省以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隐潜病毒(SPLV)为主,前者的侵染率在50%以上,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混合侵染率在60%以上。由于受病毒侵染,甘薯产量和质量均受到很大影响。 应用脱毒苗,是当前国际上防治甘薯病毒病的主要方法。为了明确其效果,1988~  相似文献   

7.
甘薯脱毒苗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甘薯病毒病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害,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病毒,就会通过薯块或薯苗在甘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使病害逐代加重,造成甘薯严重减产。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首选方法。目前,脱毒甘薯已开...  相似文献   

8.
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是一种赈灾作物,也是良好的“先锋作物”和间、套、轮种作物。曾是我国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现在则是一种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全国各地均有种植。病害是影响甘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应用有效药剂和选用了抗、耐品种,甘薯的真菌、线虫和细菌性病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甘薯的病毒病害防治较难,至今未发现防治病毒病的有效药剂,也没有高抗、免疫品种,所以病毒病被称为作物的“癌症”,足目前甘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甘薯有效的脱毒和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主要探索适宜甘薯快速繁殖的培养基,并针对茎尖培养、高温处理及药剂处理3种方法对甘薯病毒的脱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薯25茎尖培养脱毒试验中7种病毒脱除率为28.6%,京6脱毒率为0。烟薯25在40℃条件下分别处理2 h或8 h,可有效脱除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及甘薯卷叶病毒(SPLCV);京6在40℃条件下处理2 h、4 h、8 h,SPFMV病毒全部脱除,SPLCV病毒脱除率均为85.7%;烟薯25盆栽苗于35~40℃,处理30 d可有效脱除SPFMV。茎尖培养与药剂共同处理,SPLCV病毒脱除率为100%;培养基MS+2.0 mg/L 6-BA+1.0 mg/L KT适宜烟薯25、普薯32、济薯26扩繁。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多年的无性繁殖,使甘薯受到多种病毒病的影响致使种性退化,严重影响着产量及品质。利用甘薯微茎尖进行诱导培育获得脱毒植株。脱毒甘薯由于不携带病毒因而生理习性有所不同,其明显表现在茎叶生长势强、块茎膨大速度快,增产幅度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病毒,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调查,南阳市一般田块发病率100%,一般减产30%左右,2010~2013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 214个。结果表明,南阳市甘薯病毒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褪绿斑病毒(SPCFV)、C-6、C-8和甘薯轻驳病毒(SPMMV),其中以SPFMV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72.12%,其次是SPLV达60.22%。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甘薯种苗,生产脱毒甘薯成为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最后概括了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即1选用优良品种,2茎尖分生组织,3病毒检测,4优良株系评选,5脱毒试管苗快繁,6网室内生产脱毒原原种,7隔离区生产脱毒原种,8大田生产脱毒良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甘薯卷叶病毒重组酶聚合酶(RPA)等温扩增方法,为甘薯卷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提供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甘薯卷叶病毒AV1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RPA检测用引物,并对引物进行筛选,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SPLCV的RPA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甘薯卷叶病毒RPA方法快速简便,39℃反应20 min完成检测;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10 pg·μL~(-1);特异性强,与感染番茄黄化卷叶病毒(TYLCD),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G病毒(SPVG)、甘薯退绿矮化病毒(SPCSV)等4种DNA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的RP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适合田间甘薯卷叶病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14.
刘钟河 《世界农业》1997,(11):32-32,26
甘薯病毒病的脱毒及检测河北大城县职教中心刘钟河由于世界各地甘薯病毒的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了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甘薯专家的高度重视。自1960年Niclscn首次报道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育无病植株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甘薯的组织培...  相似文献   

15.
脱毒夏甘薯高产低耗栽培技术周文富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夏甘薯品种,普遍发生病毒病,造成品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低,而采取茎尖分生组织试管培养出来的脱毒薯,是当今世界防治甘薯病毒病、脱除病毒、恢复品种优良种性唯一有效的方法。据江苏省甘薯脱毒技术协作组199...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甘薯脱毒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概述了我国甘薯脱毒有关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甘薯田块植株的病毒感染率达60%~70%,有的甚至达到90%。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保存的甘薯资源材料有80%受病毒感染。叶片带斑点和花叶是甘薯病毒病的主要病症,其次为卷叶和皱叶,再次为老叶羽状花叶锈斑和环斑。引起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和褪绿斑驳病毒。1991~1995年5省55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年平均为35.22%,脱毒甘薯通常在生产中可使用2~3年,脱毒甘薯对黑斑病和黑痣病也有防治效果。脱毒甘薯在中国的推广面积1995年已达9万hm#+2,并期望在近年内有很大的发展。脱毒薯的利用结合育成新品种的推广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而抗病毒品种的选育则是解决病毒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湛江地区甘薯病毒病影响甘薯品质与产量的问题,采用快速催芽与植物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的方式快速繁殖甘薯;运用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获得甘薯无病毒植株并扩繁;利用试管内靠接、研磨液浸染、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5种方式进行病毒检测,获得无病毒植株和有效的甘薯病毒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结合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可有效减少甘薯携带病毒种类,实现甘薯种苗脱毒;试管内靠接、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等3种嫁接方式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可有效检测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18.
福建甘薯脱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营养丰富,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是我国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由于病毒病的发生危害,引起甘薯品种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甘薯加工业的发展,市场需求量随之增加,大连地区甘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单产一直徘徊不前,究其原因,除了品种以外,更重要是甘薯病毒病导致减产。目前影响我国甘薯生产主要毒原有5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有两种:一是羽状斑驳病毒;二是潜隐病毒。植株感病毒后表现出叶片皱缩褪绿、花叶、黄化、分枝丛生、茎蔓变细、节间变长、薯小、薯细、薯少、纵裂、表皮粗糙、品质下降、纤维增多、生长势弱、早衰等症状,减产率达30%~50%,采用脱毒技术就可轻而易举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1、甘薯病毒病1)症状病株表现花叶、皱缩、黄化、老叶出现紫红色羽状斑驳或环斑,茎蔓生长势弱,薯块表皮粗糙,皮色变浅,产量低。一般减产20%~30%。2)病原甘薯采用无性繁殖,体内病毒逐年积累,病情逐年加重,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