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林型凋落物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柏木纯林、桤柏混交林凋落物分解袋地表土土壤微生物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桤柏混交林内,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柏木纯林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基本相同,真菌较少。在两种林型中,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在3月最少,6~9月最多。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分析结果为桤柏混交林中的固氮菌、硝化菌、氨化细菌均大于柏木纯林。纤维分解菌类两者基本相同。柏木纯林反硝化菌类多于桤柏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不同配置模式防护绿地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贮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克拉玛依市区北郊防护绿地为研究对象,对14种不同配置类型地表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117.34~719.36 g.m-2,乔灌行间混交方式最高,显著大于其他配置方式(P<0.05);凋落物各亚层贮量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地表凋落物组成以叶为主,占97.0%~53.8%,枝(皮)与其他组分因植物配置模式不同差异较大,花(果)所占比例最低;不同配置类型地表凋落物的养分含量、贮量均变异较大,以配置紫穗槐的乔灌行间混交类型地表凋落物各养分含量和贮量较高;地表凋落物中有机C含量最高,全Ca含量次之,全P含量最低,其他养分含量均较低;养分主要贮存在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极少。  相似文献   

4.
杉木等几种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粤西、粤北杉木、马尾松、湿地松、马占相思、尾叶桉、黎蒴和毛竹等7种主要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尾叶桉、黎蒴、湿地松、毛竹、马尾松和杉木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84.74%、253.36%、236.47%、226.06%、212.06%、187.68%和181.16%,树种间差异较大。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均随浸泡时间增加呈对数方程W=a+blnt增加。7种林分凋落物的吸水速率在浸泡0.5-1.5 h时均为马占相思〉尾叶桉〉湿地松〉毛竹〉黎蒴〉马尾松〉杉木,各林分凋落物吸水速率WA随浸泡时间t的延长呈方程WA=a.t^-b下降。马占相思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最强,杉木最弱,阔叶树大于针叶树。  相似文献   

5.
毛竹凋落物对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林地凋落物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森林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蒋有绪,1981;曹群根等,1996).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凋落物的主要分解者,其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及微生物活性受到凋落物的影响(赵吉等,2002;Paul et al.,2005;Bragazza et al.,2006).  相似文献   

6.
几种固氮树种凋落物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沿海山地人工混交林中的伴生树种台湾相思、杨梅等固氮树种的凋落物数量及氮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主要造林树种的凋落物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造林七年林分中台湾相思和杨梅年凋落物量分别为每公顷1177和1288公斤,其氮含量分别为2.32%和1.66%,显著高于非固氮阔叶树种组和针叶树种组凋落物氮含量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7.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凋落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 748.23、1 881.07 kg·hm-2·a-1,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 641.32、153.88 kg·hm-2·a-1;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94 kg·hm-2·a-1,杉木最低,仅149.93 kg·hm-2·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 095.76kg·hm-2·a-1,西南桦最低,仅3 309.05 kg·hm-2·a-1,米老排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是西南桦的2.14倍,而红椎、杉木、马尾松、火力楠4种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比较相近,为5 555.61~5 864.87 kg·hm-2·a-1,相差不足6%.6种林分年总凋落量的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显示,米老排与另外5个树种比较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红椎和杉木与西南桦、火力楠、马尾松比较达极显著差异;火力楠、马尾松与西南桦比较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 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 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609.6kg·hm^-2·a^-1到4917.6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刺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森林凋落物数量,进而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凋落物量输入处理(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加倍、对照)下,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去除凋落物相比,凋落物加倍后0~10 cm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全氮(TN)、有效磷(A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0.30%、49.66%、12.77%和13.90%。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P<0.05),但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凋落物加倍处理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ACT)、真菌(F)丰度和总磷脂脂肪酸(TPLFA)含量分别比去除凋落物处理的土壤高68.35%、63.35%、82.65%、69.02%、40.56%和65.85%,而土壤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比值、真菌与细菌比值则分别降低11.64%和26.67%。冗余度分析表明,铵态氮是影响该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可见凋落物输入量变化改变了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这对进一步深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森林凋落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森林凋落物的概念、生态功能、研究方法、凋落量的影响因子及凋落物的组成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气温、降水量及生长季长度等气候因子都会影响凋落量,但影响森林凋落量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1.
凋落物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90%以上的地上部分净生产量是通过凋落物的方式返回地表。本文在介绍森林凋落物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凋落物分解过程及机理,主要介绍了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子:气候(温度、湿度)、基质(C/N、C/P、木质素等)、土壤(土壤水分、地表温度和土壤pH等)和生物因子(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等,在此基础上对凋落物研究方法、手段及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马尾松林冠下分别套种火力楠、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通过对各林分凋落物的研究表明,上述6个混交林群落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变化在3988 0~9269 8kg·hm-2之间,而年凋落量范围为2853 0~7078 0kg·hm-2。基于对凋落量积累和分解速率的比较分析,可预测上述7个群落的凋落物周转时间依次为1 15、0 76、1 42、0 97、1 17、0 84及1 52a。对凋落物各组分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枯枝的周转时间明显大于枯叶,且马尾松的枯叶和枯枝的周转时间分别相应大于与其混交的阔叶树。  相似文献   

13.
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糖类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珍  刘瑞君 《林业科学》1989,25(4):289-296
本文报道了实验室条件下,森林枯叶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糖类的变化。结果表明,森林有机残体在土壤分解过程中,除了一部分有机残体被分解外,还有一部分存在于土壤中,属于腐殖质的糖类化合物参与分解,并进行更新。后者的量取决于枯叶本身的组成。其次,当有机残体分解朝向腐殖质化进行时,属于微生物来源的岩藻糖、核糖、鼠李糖和半乳糖所占的百分比,腐殖质部分中的要比非腐殖质部分中的高,而属于植物来源的木糖、阿拉伯糖所占的百分比则腐殖质部分中的要比非腐殖质部分中的低。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凋落物的阴燃特性,为科学地防控森林火灾提供理论依据,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床对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藏柏Cupressus torulosa、黑荆Acacia mearnsii这3种年凋落物积累量大的树木的凋落物进行了阴燃试验,对阴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进行了实时采集.通过分析凋落物的物理性质、可燃物床特性及阴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研究了3种凋落物阴燃的引燃特性、持火力和蔓延特性.结果表明:3种凋落物的阴燃特性差别较大,但都具有难以引燃、蔓延速度较慢、高温维持时间较长的特点,朽木具有保存火种作用.根据凋落物的阴燃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消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阴山山地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凋落物年凋落量、组成、月动态变化及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年凋落总量为4.74 t·hm-2,其中,落叶2.64 t·hm-2,落枝1.53 t·hm-2,落果0.50 t·hm-2,落皮0.07 t·hm-2,分别...  相似文献   

16.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 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7%;(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 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早竹林、杉木林、天然次生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3)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剩余率随时间变化的模型都极其显著地符合分解指数模型,因此都可以用指数方程表达;(4)影响凋落物分解的环境因子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森林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为:提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进行定量测定及精确测定其活性成为可能;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受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及凋落物自身化学组成的影响;微生物群落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生物因素,土壤有机质、温度和湿度等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分解与酶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成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不同株数密度下马尾松纯林凋落物月变化量,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密度对林分凋落物生物量值影响表现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南岳衡山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马尾松天然林凋落物,分析其组分的年凋落量。结果表明:凋落物主要由树皮、球果、枝、针叶、阔叶和半分解物组成,各组分平均年凋落量分别为0.45、0.80、1.11、3.14、1.00、3.65 t·hm-2。年凋落物量介于8.28~13.04 t·hm-2,平均10.15 t·hm-2。掌握马尾松天然林凋落物组成特征,有助于下一步对其分解特征研究及水源涵养等功能的量度。  相似文献   

20.
四种常绿人工林凋落物和养分循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幼媚 《广西林业科技》1991,20(1):38-4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