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接《蜜蜂杂志》2010年第3期22页)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从阅读到的《蜜蜂杂志》上,得知到你们编写了一本《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书。通过在《蜜蜂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浙江省的一名退休干部,早在参加工作之前就曾经接触过蜜蜂,参加工作后又经常有机会接触蜜蜂,所以对蜜蜂并不陌生还颇有好感.退休以后,我在家乡承包了一个果园.一个偶然的机会,竟然有几群中蜂飞进了我家.  相似文献   

3.
杨岳明 《蜜蜂杂志》2007,27(7):29-29
本人自小酷爱中蜂.在过去的岁月里,曾较长时间用郎式平箱养中蜂,常用糖浆奖饲、救助中蜂.由于所给糖浆量多、浓度高,加上饲喂的随意性,结果蜂群逃的逃、盗的盗,异常情况常有发生.甚至本人尚未"披挂整齐",就出现蜂群飞逃,真是"天上蜂子飞,地上'疯子'追",其狼狈样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老师,你们好! 拜读了二位老师的大作真有手不释卷之感.我认为<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的问世,将使人们对中蜂的认识水平、中蜂新法饲养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宁、龚二位老师你们好:你们曾于2010年5月8日首次来我们济源义讲,给广大蜂友传授先进的养蜂理念与技术。其间,你们二位还特意给我带来在此前邮购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一书并签了名,使我心情好一阵激  相似文献   

6.
龚老师:你好! 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养12箱中蜂,后因患病而夭折.现已年届退休,为老有所爱好、有所乐趣,2007年春从农家购入中蜂5群(旧式圆桶分出).夏季分蜂7群,飞逃2群,现有蜂10群.分出群收入蜂箱,少者4框蜂,多者8框.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龚老师、宁老师:你们好! 上年给我邮来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和巢门隔王片,我都已收到. 我认为该书对于中蜂饲养者来说确实是一部很适用的宝书,现正在慢慢拜读和细细品味.如能将此书融通于自我领会中,那么本人的养蜂事业必将会有突飞猛进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龚、宁二位先生:你们好!祝新年快乐!拜读了《蜜蜂杂志》2013年第1期上,你们的“问与答”大作,我想提供一些所见所闻以供你们参考。1987年10月,我被组织安排在杭州屏风山第一工人疗养院疗养。此处环境舒适,风景宜人,正值桂花飘香时。疗养院内有多株高大的桂花树,树下铺着干净白布,工人们拿着长长的竹竿,敲打着高悬的树枝,桂花纷纷扬扬落下,白布染成一片金黄。抬头望去,竞有不少意蜂在花丛中穿梭。由此可见,在江浙,桂花树是流蜜的。当然,这也许仅仅是个特例。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龚教授:您好!你在《蜜蜂杂志》上刊发的启事告知,2011年仍将外出宣讲养蜂新技术,春末夏初将到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义务给蜂农讲课,看到此消息我真高兴!欣喜之余,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所知的蜂友们,大家都欢欣鼓舞,纷言到:"终于有大教授来关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老师:你们好!我叫王彩喜,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白庙乡下叶村二组.看见别人养蜂自己也挺好奇,决心弄几群试试.大前年花费1 500元买了5箱蜂,从此正式学养蜂.虽然看了些养蜂书,还有本村的养蜂前辈作指导,但到现在还是只有8箱蜂,总也发展不起来,都是爬蜂病给闹的.  相似文献   

11.
<正>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2009年秋末冬初,你们因为到浙江、江西等省义务宣传科学养蜂,在我地作短暂逗留,其间的言  相似文献   

12.
龚老师:您好!自2009年初我国建立蜂产业技术体系,并在全国设20个岗位科学家、21个养蜂试验站,十二·五期,每年每位岗位科学家国家拨款70万元,每年每个养蜂试验站国家拨款50万元.昨天在安徽潜山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蜂农合作社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及体系与试验站时,我问参会的邛崃市王顺,不知养蜂大省四川有否国有养蜂试验站?您一直在川农大搞中蜂研究,应该是建试验站的基础.多亏吉林集安市辛强将您手机号告诉我,这才有机会同您联系上.据辛强说:今年5月听过龚老师的课,讲得精采很切合养蜂实际,深受听众欢迎,大大满足了渴望学习养蜂技术的广大蜂农的愿望.可川农大地处较为偏僻的雅安,而使龚老师成果难以推广.您几十年专心致志忙于教学及研究,少有走出来,同外界接触也少,难得交流,致使其业绩与奉献都鲜为人知.我已将您的作为短信告知中国养蜂学会陈黎红秘书长.惺惺惜惺惺,我12月要到邛崃市开会,非常期待同您面叙!  相似文献   

13.
<正>尊敬的龚教授、宁老师:你们好!2009年一开年,我地的蜂事就很不顺畅,中蜂蜂病频发。但因为我运用了《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书中的一些措施,自己的中蜂总算是平安无恙地闯过来了。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龚教授:您好! 读了您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觉得它较第一版有很多重大的突破与发展,又有许多新的方法可供操作.我反复阅读,但有很多问题不懂,把它提出来向您请教,希望赐教. (编者注:为了阅读方便,将问与答编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正>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江西万年县青云镇一名小学退休老师,早在青年时代就喜欢上了蜜蜂,无奈教学工作忙,家庭事务多多,到了2004年,家里的中蜂已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接<蜜蜂杂志>2008年第11期) 龚教授:你好! 我虽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头了,但对饲养中蜂仍保持着不亚于年轻人那样狂热的特别兴趣,为此购买过不少的蜂书与蜂具.十多年来,购买了<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二版,也订过多种养蜂杂志,从中学到了一点养蜂方法.但是这十多年来,我的中蜂却一直没有养好过.不是得病就是群势不强,都在4脾左右,多也不过5脾蜂.由于蜂病作祟,有几年是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7.
<正>龚老师:新年好!在老师的百忙之中前来打扰,确实有点诚惶诚恐,还请老师多多原谅。能够有机会拜读到您的大作,乃是我最有幸之事。书中所述理论以及经验,令人大有茅塞顿开之感。现就我地养蜂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一些尚不明确之处向老师请教,希望老师指点。  相似文献   

18.
龚教授,宁教授: 首先祝您们春节愉快,全家幸福! 您们给我寄来的GN式样品箱,已在2007年2月16日收到.谢谢! 我进行了试组装.在组装中有一些不懂的地方,现写信向您们请教.  相似文献   

19.
<正>龚老师:您好!我是广西贵港市的一名还不太成器的青年蜂友。小时候就多次接触过蜜蜂,因而对蜜蜂特别感兴趣,内心里又很想知道蜜蜂王国的奥妙。所以,从小到长大至今,我已养过数百群蜜蜂了,现在手中都还有一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相信工作很忙吧,生活愉快吗?我拜读了《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通过边阅读边实践,解决了在饲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难题,受益匪浅,在此,对二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