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抚育旨在对符合抚育条件的林分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措施,从而使林分内树种组成得到调整,林分密度达到合理程度,林分结构得到优化,环境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林木生长,林地生产力和林分质量得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总体提升。针对曲靖市多年来森林抚育实施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下步开展森林抚育工作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双家寨林场进行中幼林抚育作业。文章就对抚育作业主要技术措施进行总结,以便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幼龄林抚育是改变森林林木生长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幼龄林抚育实施5年的监测数据探讨中幼龄林抚育对林木胸径结构、林木生长量和林分树种多样性方面的关系,从而论证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对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约有75%的森林和林地被划为公益林,而如何抚育好公益林,充分发挥其公益效能,则是现阶段森林经营工作者的重要使命。1 公益林抚育的目的 通过人力措施改善林内卫生状况,调整林分结构,增加林分光照,扩大各经营层营养面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整个林分的质量和功能,使林分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生态群落,实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森林功能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 公益林抚育应遵循的原则 正确选择林分 生态公益林的抚育必须是已划定的公益林,需要进行抚育的林分,应按照规程的…  相似文献   

5.
尹国平 《广西林业》2011,(12):42-42
公益林抚育主要是通过调整林分和树种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从而促进上层木、下层木和杂灌草等不同层次植被的生长发育,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异林龄的较复杂的森林群落结构。公益林抚育能有效提高林分的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抚育伐是森林抚育的主要方式。抚育伐的形式是定期从林分内采伐一部分不利于目的树种和干形良好树木生长的林木,以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和空间结构,提高林木质量,缩短森林培育期限,提高林分生长量以及增加对不利于林木生长和发育因素的抵抗力。在防护林和风景林中,通过抚育伐,可形成最理想的树种搭配和空间配置,增加森林的水源涵养和防护性能,或形成具有卫生保健特性和美化价值的森林。  相似文献   

7.
连城林区原属天然次生林残败林分,经过30多年指定经营,特别是采用抚育间伐措施后,林分树种组成比例得到了合理的调整,提高了林分质量,促进了林木生长,本文通过列举通过三次资源调查数据,充分证明连城林场采用抚育间伐技术措施,是次生林经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千阳县中幼人工刺槐林为对象,采用样地法研究了生态疏伐、定株抚育、修枝抚育等三种抚育措施对林地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措施在林木直径、高度、蓄积量等林木生长量,树种组成、树龄、林分直径、树高、蓄积等林地结构以及林地卫生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这三种幼龄林抚育措施可在渭北旱塬区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目标树抚育采伐前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参数的变化,探索目标树抚育采伐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6块面积1 hm~2的样地,首先遵循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原理进行林木分类,选定目标树,伐除干扰树;再结合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原理,计算并分析抚育采伐前后目标树空间结构参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目标树抚育采伐后(1)目标树空间结构单元内的树种隔离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林木透光条件有所改善;目标树的竞争压力得以减小;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得到优化。(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进一步提高,林分空间结构水平稳中有升。[结论]通过采取合理的目标树抚育采伐措施能兼顾改善单木水平和林分水平的空间结构状况,在实现优化目标树空间结构的同时,保证林分整体空间结构的稳定。从目标树抚育采伐对林分整体空间结构的影响来看:所有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状况均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油松过密林分,通过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生态环境,不仅可大大促进林木生长量,提高林分质量和林木材质,缩短林木成熟期限,而且还可有效控制和降低松毛虫危害,充分发挥林分的经济、生态两大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幼林抚育是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加强中幼林抚育、调整龄组结构、优化树种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林分质量、增加林分蓄积,也是当前重点国有林区的首要任务。结合林分状况,采取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造则造的方式,通过中幼林抚育措施,重点解决现有林分"过密与过稀"、"低质与低效"及"浪费林地"等问题,加快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该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和材性好等优势,应用非常广泛,通过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因此,对杉木的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探讨,期望为后续的杉木抚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怀柔区计划完成生态林抚育任务11.4万亩,包括国家级公益林抚育3万亩,山区生态公益林森林健康经营8.4万亩。负责林木抚育工程的怀柔区林业调查队队长崔尚武说:"通过抚育管理,降低林分密度,调整林分结构,有效减少病虫害发  相似文献   

14.
姚凯 《中国林业》2011,(17):50-50
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的生长量和林木质量。随着树龄的增大以及林木的生长,原有的营养空间已不能满足林木的要求,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下降,尤其是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时,就应该进行首次抚育采伐。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是抚育采伐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木的生长状况等因素。抚育间伐起始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10—2015年6年间在森林抚育区设置监测、对照样地,分别于抚育前、抚育后第三年、抚育后第五年3个时段对林木株数、蓄积、树种组成、树种结构、林木材质等级、森林健康状况等进行定期观测,以评价森林抚育前后森林生长、森林结构和森林健康等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经抚育的林分平均胸径较对照样地增长6.40%,树高增长6.65%,...  相似文献   

16.
深圳宝安区原有生态风景林以桉树、马占相思为主,2003年选用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对其进行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生态风景林的林木生长良好,林分平均高达3.0m,生态效能、景观效应、生物多样性等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神农架林区森林抚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森林抚育主要是调整林分结构,淘汰非目的树种,扩大目的树种生存空间,加速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龄和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木材利用等级和木材总产量的经营方式。通过森林抚育,定期伐除部分林木的方式来淘汰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合理调整树种组成,降低林分密度;达到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木材总利用量和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健康和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森林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工作,调整中幼龄林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内卫生状况,促进林木健康生长,达到森林资源多种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爱辉区林业局根据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的相关技术规定,编写了适应该区的中幼龄林抚育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在安图县福兴林场生态公益林现状调查基础上,分析其水源涵养功能和建设与经营中存在的重管护轻抚育、树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林分密度较大、水污染较严重、补偿标准低及管护投入不足等问题。从绿色发展理念出发,提出了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优化营林措施,有效提高林分质量;合理补偿,健全补偿金保障机制;合理利用,增强自我经济补偿能力;创新生态文化,推进森林康养新业态健康发展等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抚育间伐为促进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空间和环境条件,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性措施。通过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空间分布、层次结构,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水文生态过程产生影响。该文综述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为实现新时代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