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仇建民是陕西澄城县电子厂的一名普通职工,1993年他停薪留职,承包了罗家洼乡西北庄村寺家沟32亩荒沟坡,1994年春,又承包了90亩,使荒沟面积扩大到122亩,而且把承包  相似文献   

2.
翁牛特旗广德公乡郝家窝铺村农民康富,从1981年开始承包350亩荒山、荒沟,搞小流域治理,治山闸沟,植树种草,已得收益,在贫困山区开始走上了致富道路。1981年全家人均收入达到676元,成了当地拔尖的富裕户。康富所在的郝家窝铺村,过去是个山多沟多、干旱缺水的穷山村。1981年,旗里决定在这里开展小流域治理,以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康富看准了开发建设荒山这条路,积极申请承包治理小流域,经批准当年承包了306亩荒山。1983年又承包了一条面积为44亩的荒沟。四年来,他带领全家六口人(全是  相似文献   

3.
窦正南今年62岁,共产党员,是黄河岸边的山西吉县车城乡赵村农民。19年来,他带领家人、亲属男女老幼共75口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绿化了5梁4沟10面坡,总面积近4000亩。去年又跨乡镇、跨流域连片承包邻近三个村的3000余亩荒山荒坡。他的奋斗目标是;再干三年建成黄土高原上第一个万亩科技生态园。目前,他的生态园已经  相似文献   

4.
库伦旗八五年造林30万亩,林业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好势头。林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旗委、旗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林、牧为主的生产方针,落实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鼓励群众放手承包造林,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沟的积极性,加快了造林步伐。春季造林22万亩中,个体造林就占19万多亩。涌现出一批承包造林五百至二千亩的户。很多人自筹资  相似文献   

5.
绿盖马鞍沟     
高定乾,这个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民,因为承包荒沟走向富裕,在仑颉故里的白水县出了名。12年前,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尧禾镇满义村这个偏僻的小山庄。有一股子犟脾气的高定乾,听了关于荒山荒沟可以承包的政策宣传,觉得干啥都不如种树把稳,他决定把全家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6.
赤峰县大庙公社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地方,全公社总面积一百万亩,宜林荒山荒滩荒沟就有四十多万亩。到去年,有林面积十八万亩,还有二十二万亩宜林地没造上林。为了加快绿化步伐,公社党委认真总结推广了公主岭大队林业搞承包的经验。去年春季造林前,公主岭大队承包给每户二亩造林地,全队共包出一千一百亩。造林地承包到户以后,调动了社员家庭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造林进度快、质量好,一春就把承包的土地全部造上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集体组织营造的五百亩林,费了好大劲,成活率仅有百分之七十。这件事对公社的干部、群众教育很大,所以在去年夏季全公社就把六万多亩宜林地承包给了社员户,仅用二十多天时间就整了地、挖  相似文献   

7.
孟津县送庄乡裴坡村退休教师裴绍仁,几年来不图安逸,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荒沟,三年创产值二万元。今年已六十二岁的裴绍仁,老伴和子女分别在县城和洛阳市工作。但他退休后不住城镇到农村,于一九八六年元月承包集体沟地八亩,开垦荒地三亩,自己投资培育树苗植树造林。并养猪、养牛、放羊、喂鸡和在树行里间种蔬菜,以短养长。一九八七年收  相似文献   

8.
今春以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深人宣传贯彻,察右前旗社员治山治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植树造林出现了五个好势头: 一是出现了社员争包三荒热。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宣传贯彻,社员从不敢承包三荒发展到争着包、抢着包,打破了三荒承包多年进展不大的局面。全旗一春有3460户承包12.5万亩。昔日冷冷清清的荒山、荒沟、荒滩,一下子热腾起来了。二是社员育苗的多。随着大面积植树造林和承包治理三荒,广大社员越来越认识到育苗的重要性,育苗户和育苗面积都在同步增多。一些社员把大量育苗作为致富的门路,积极培育、精心管理。三岔口乡社员曹文景一户育苗10亩。目前,全旗社员育苗达到588亩。三是家庭小林场成批涌现。随着大面积承包三  相似文献   

9.
卓资县保安公社小土城大队郝伟胜同志热爱植树造林工作。为了加快家乡的绿化步伐,他带领社员大搞植树造林。从1980年起,这个大队年年造林超千亩,他动员父母、爱人和弟妹除完成承包的农业生产任务外,去年一年全家造林300亩,其中落叶松200亩,山杏100亩,质量完全符合要求,成为全县个人造林的先进典型。生产队给他划分了一座山一道沟,他请技术员进行了规划,共规划造林地1000亩,他决心以每年造林300亩的速度,在三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当31岁的孙金生与村里签订“2000亩荒山承包,50年不变责任书”之后,他就把后半生作为一个“赌注”下在了那2000亩荒山上。 今天,孙金生那2000亩荒山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随同孙金生走进了他那曾经抛洒无数汗水的“绿色工厂”。孙金生承包的那2000亩荒山分布在鹤壁市大河涧乡潭峪村西南部的十二道沟和四架山梁上。十二道沟大致呈辐射形分布于四座大山周围,群众称这一带为大潭沟。进入林区,沿沟底的是一棵棵主干涂上石灰的果树,有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89年早春的二月,渭南市临渭区林业局突然来了一位30多岁的青年人,他自我介绍说:我叫皎锋利,是失足青年,为了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我承包了村上200亩荒山,决心将功补过改变大家对我的看法。”他的举动,受到了区林业局的重视和支持,贷给他绿化资金,让他实现绿色蓝图。  相似文献   

12.
荒山荒沟落实到户承包后,面积大、投工多的治山工程如何组织进行?9年来,奈曼旗坚持统分结合,采取集中兵力大会战实施工程作业。到去年年底,全旗42%的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综合治理,昔日的一些荒山秃岭着上了绿装,绕上了梯田,逐步变成了林果山,米粮山.奈曼旗境内有水土流失和风蚀地280万亩,分布在6个乡镇,需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进行综合整治.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荒山荒沟承  相似文献   

13.
虽然封小喜担任着郑州市中原区政协常委的领导职务,但他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指节突出的大手,红黑的脸,朝伴晨曦,暮浴晚霞。在他的世界里,土地是生命。 在中原区大岗刘乡后河芦村西,有一条长150米、宽16米、深5~6米的荒沟,多少年,每当老封下地回来,看到这荒沟,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他想,全村人均不足5分地,荒沟常年荒芜着,太可惜了。要是把这条荒沟开垦出来,在这里栽上果树,既能防风固土,又能给集体增加收入,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4.
石光银是陕西省定边县的一位普通农民,同时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全国治沙英雄。从1984年开始,他怀着为沙区人民锁住荒沙的信念,带领群众投身于治理沙漠的事业之中,二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治理荒沙,平均每年成功治沙近万亩,先后承包治理的荒沙面积累计达到25万亩,被治理的荒沙林草覆盖率最高达90%以上,最低也在60%以上。他在陕北毛乌素沙漠的  相似文献   

15.
一位朴实勤劳的农民,怀着对绿色的一往情深,凭着镢头铁锨和毅力苦干18年,把一条面积100多亩的荒沟开发治理成树木成林、果实满枝的“绿色银行”。2000年4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殊荣。他,名叫陈世虎。今年64岁的陈世虎,是清水县上乡南峡村人。2001年7月下旬的一天,笔者在他的家乡毛家沟见到了他。他虽年逾花甲,身体单瘦,但精神矍铄,干活有力。环顾他的身前身后,各类树木郁郁葱葱,放眼远眺,沟坡上松树苍翠,坡顶刺槐成林,沟底苹果满枝,令人陶醉。远在1984年初,…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沙多,每年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沙漠化。中国治沙的人多,有千千万万的群众在同沙漠做斗争。毛乌素沙漠南缘,一位农民同沙漠斗争了37年,他带领群众承包治沙22.8万亩,已经治理的19.5万亩,生长着2000多万株(丛)杨树、红柳、樟子松、花棒等,在沙漠中筑起了一条长63公里、宽3公里的绿色长城,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达92.5%,成为全国个体治沙面积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承包户;他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治沙联合体”,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民治沙公司,第一个把股份制引进治沙事业。因为治沙他出了名,踏上了联合国讲…  相似文献   

17.
在地处川西南的凉山州,有一位名扬四方的造林大户——胡孝怡。他从1985年起,已承包荒山造林4万多亩,每年发挥的生态效益在200万元以上。 胡孝怡家住安宁河畔,是西昌市樟木乡村民。过去,他受林业部门委托,曾带领群众伐木,每年为村上增收10多万元。在“万元产”还是凤毛麟角的时候,他家的年收入已超过万元。可  相似文献   

18.
正他,依靠一把锄头一把锹,组织带领村里一批乡亲一起从事植树造林和幼林抚育。40年来,他先后在江西省上饶市、福建省武夷山市、广东省河源市等地累计承包造林20余万亩,中幼林抚育60余万亩。40年的时光,一棵小树苗能够长大成材;40年的时光,一个年轻小伙已青春不再。黄良兴,今年64岁,是江西省上饶县茶亭镇徐坞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他的生命中,有40年的时光都与造林绿化事业密不可分。因为在造林绿  相似文献   

19.
魏振生住在内蒙古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双合村。实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以来,他承包了6000亩沙荒地,全部造林,早已成材并采伐销售。但他觉得卖圆木不合算,于是自己办了一个小型木材加工厂,每年仅林木纯收入达3万多元,是一个靠植树治荒山致富的典型户。现在全旗拥有林地超千亩的农户有80多户,年林业收入超万元的有千余户。  相似文献   

20.
韩增博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鲁西村人,今年26岁。1995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泰安市一家外贸企业工作。1997年4月,韩增博经过慎重考虑,作出了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辞去公职,回家务农。 鲁西村有600多亩果园,辞职回家的韩增博默默地一心扑在自家承包的果园里,浇水、施肥、剪枝、打药,他还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别人搞好农林生产,建立林果基地。 1999年9月,鲁西村为了把村后200亩凤凰山绿化起来,决定公开招标,将荒山承包给个人,承包期为30年,标的为每年3500元。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