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农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数理化公共基础课是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的重要阵地,研究对华中农业大学数理化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工作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调研分析针对目前农业高校数理化公共基础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育人功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项具体举措,以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数理化公共基础课程的"三全"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为基础,从"更新育人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培养新时代农林人才的重要举措。以我校园艺专业的专业课园艺试验与统计学课程教学为例,按新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的要求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思政基本路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进行了探索和教学实践,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园艺试验与统计学专业知识讲授中,提升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等农林院校农林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阐述了农林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通过对农林概论课程教学新方案的研究和制定,推进农林院校农林概论课程教学的现代化进程,普及农林科技知识,推动农林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阶段,这对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也提出新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现状出发,分析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背景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金课”,是培育卓越农林人才的有效途径。“生物化学”是农林院校农学、林学、食品、兽医、生物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农林院校特点,建设“生物化学”校园独立SPOC,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上,对“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协同培养,提高了综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农林院校的艺术教学实际,探讨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目标与定位,分析当前农林院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课程设置、刷新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在课程育人中具有先导作用,本文以典型教学项目为例,挖掘课程包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为整个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旸  王靖  邸娜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44-145
土壤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必修课,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该文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期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农林院校学历留学生"公共汉语"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班级规模过大、学时设置较少等诸多问题,在分析农林院校"公共汉语"教学现状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5个方面入手,设计了结合"任务"与"翻转课堂"的TF(Task-based Flipping)教学模式,以期改善农林院校汉语教学现状,为公共汉语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推动农林院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已然成为培育和建设新农科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其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可行性,重点依托于"课程设置、课程遴选、修读学分要求"等建构设计其实践方案逻辑。为此,通过正确树立农林特色通识教育观念,重塑组织保障机制,强化校院两级的经费投入,夯实教学体系等路径,进一步推动农林院校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实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长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还面临着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和“贴标签”的困境,存在着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统一、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较单一、课程思政教学文件建设相对滞后、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善的问题,亟需统一并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注重课程思政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灵活多样性、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文件建设、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是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中心环节,而思政教育是重中之重.本研究对高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进行思政改革,从建设计划、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介绍典型思政案例和实践教学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微生物学教学,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精神、辩证思维等,以实现"三全育...  相似文献   

14.
崔莲花    高青山    李钟淑   《现代农业研究》2022,(11):63-66
“新农科”建设要求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打造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三农”情怀 的复合型农业人才,其中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本文以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课程为例,构建 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 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探索适应新农科发展要求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不足,学校团队建设氛围不够,课程思政的有效资源缺乏以及相关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农业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从完善机制、集群建设、联动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通过完善“培训教育—专项建设—日常应用”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推进专项建设项目集群化建设,加强“目标链—元素链—资源库”联动建设等措施,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话语是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文章在科学认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话语建构力、话语表达力和话语感召力等核心要素基础上,针对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话语建构引领力不足、话语表达吸引力不够、话语传播效果力不强等关键问题,尝试提出激活话语建构内生力、淬炼话语表达生命力、增强话语传播穿透力等策略,以全面系统提升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话语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存在着模仿和照搬法学专门院校和综合型大学的做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都缺乏特色。高等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目标应定位为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将法学专业和农林院校特色专业相融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服务农村的实用型法律人才。构建以"农"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彰显农林院校特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以动物微生物课程为载体,基于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分析了动物微生物课程思政的现状,认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创新课程考核办法。探索思政教育在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与实施,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政环境,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也为高职院校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易蕾 《现代农村科技》2022,(12):105-107
中职语文是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也是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中职语文《职业模块》为例,从教学情况、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具体探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专业课中有效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育种学"课程为例,从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存在问题、应用途径、应用效果等方面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在农林专业课中的探索与实践,同时指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把网络教学平台与农林专业课程特点、优质资源整合利用和其它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