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通过免疫、神经和内分泌途径调节动物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动物个体的健康。通过对肠道菌群进行干预可以达到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防治畜禽相关疾病等目的。近年来,粪菌移植作为将健康个体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给菌群紊乱受体的一项新技术,在调节畜禽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概述了粪菌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在畜禽中的应用,以期为通过粪菌移植技术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粪菌移植(FMT)为代表的外源性微生物移植技术作为非标准化治疗方案被广泛用于治疗人类肠道疾病。基于不同动物上的研究表明,利用FMT干预或重建肠道菌群以解决与肠道微生物失调相关的畜禽生产、健康等问题是切实可行的。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猪上开展的FMT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研究中FMT在重塑和改善肠道菌群的效果与差异之处,探讨了在猪上实施FMT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为建立更标准、更安全的FMT技术体系及促进养猪生产上的FMT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发酵床与水泥地面养猪方式对比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解决当前规模养猪场粪尿污染、提高生物抗病能力、增加养猪效益、促进养猪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推广该项技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笔者于2010年11月1日至12月29日和2010年4月29日在北镇市沟帮子大雁猪场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粪污对环境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发酵床是以生态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学科为技术依托,利用活性微生物菌将动物的粪尿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低污染、少排放的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虽然发酵床技术在养猪生产中得到推广,但其在生产中依然存在需要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背景、原理、发展状况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能源在猪场应用较广泛,如用电、用水、采暖等都会涉及。目前应用较普遍的能源还是煤炭,但由于其既会造成污染,又会提高养殖成本,因此在现代化绿色猪场建设中不再提倡。本文对粪源热泵技术进行介绍,并对该技术的优点和在猪场中的应用效益进行分析,旨在为绿色养猪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生态养猪场是当前养猪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基于规模化养猪模式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原本单一的散养模式转变为集约化生产模式,另一方面也使保育猪养殖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进而使整个养猪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对此,笔者围绕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着重分析免疫技术和饲养技术,旨在向广大猪场及生产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进而推动养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猪场粪尿的危害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猪场的建设和发展解决了散养户养猪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养猪规模超过了猪粪尿及污水处理的限度,猪粪尿及污水没有彻底有效处理,导致周边环境污染,不利于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就规模化猪场粪尿对环境的污染、粪尿处理存在的问题及粪尿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为养猪企业选择粪尿处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近日从天津大学了解到,全球首套标准化粪菌移植——智能粪菌处理系统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在日前举办的2014肠病与粪菌移植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樊代明高度赞扬了该系统研发成功对粪菌移植领域医学发展的贡献。该系统由天津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研发,可以实现粪菌的自动采集、分离和纯化,使得粪菌移植能够实现全程质量可控,并有望纳入标准化粪菌移植的临床指南当中。该系统主要完成人、天津大学副教授赵友全介绍:"粪菌移植,其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不同粪菌液处理方法对其菌群活性及存活菌群物种组成的影响,为猪粪菌移植(FMT)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共设置7个试验组制备粪菌液:静置制备新鲜粪菌液组(FS)、静置制备粪菌液于-80℃冷冻1周组(FFS)、离心制备新鲜粪菌液组(FC)、离心制备粪菌液于-80℃冷冻1周组(FFC)、液氮冷冻粪便24 h静置制备粪菌液组(NS)、甘油+液氮冷冻粪便24 h静置制备粪菌液组(GNS)和液氮冷冻粪便24 h静置制备粪菌液于-80℃冷冻1周组(NFS),在37℃厌氧培养箱中平板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从FS、FFS、FC和FFC 4组中根据菌落形态随机挑取87个单菌落纯化后进行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结果表明,静置和离心两种方法制备新鲜粪菌液时,粪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离心组显著低于静置组(P<0.05)。但冷冻粪便使用静置和离心两种方法制备的菌悬液,其粪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静置还是离心方法制备粪菌液,新鲜和冷冻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粪菌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对活菌的组成也无显著影响。使用静置法制备粪菌液时,FS、NS、GNS和NFS组间粪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静置方法制备粪菌液时,超低温冷冻保存对粪菌活性及其活菌组成均无显著影响,这为大样本、长距离猪粪菌移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究不同粪菌液处理方法对其菌群活性及存活菌群物种组成的影响,为猪粪菌移植(FMT)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共设置7个试验组制备粪菌液:静置制备新鲜粪菌液组(FS)、静置制备粪菌液于-80℃冷冻1周组(FFS)、离心制备新鲜粪菌液组(FC)、离心制备粪菌液于-80℃冷冻1周组(FFC)、液氮冷冻粪便24 h静置制备粪菌液组(NS)、甘油+液氮冷冻粪便24 h静置制备粪菌液组(GNS)和液氮冷冻粪便24 h静置制备粪菌液于-80℃冷冻1周组(NFS),在37℃厌氧培养箱中平板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从FS、 FFS、FC和FFC 4组中根据菌落形态随机挑取87个单菌落纯化后进行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结果表明,静置和离心两种方法制备新鲜粪菌液时,粪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离心组显著低于静置组(P0.05)。但冷冻粪便使用静置和离心两种方法制备的菌悬液,其粪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静置还是离心方法制备粪菌液,新鲜和冷冻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粪菌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对活菌的组成也无显著影响。使用静置法制备粪菌液时,FS、NS、GNS和NFS组间粪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静置方法制备粪菌液时,超低温冷冻保存对粪菌活性及其活菌组成均无显著影响,这为大样本、长距离猪粪菌移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1发酵床养猪技术内容 发酵床养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以发酵床为基础的粪尿免清理的新兴环保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核心是猪在发酵床垫料上生长,排泄的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无臭味,粪尿免于清理,对环境无污染。发酵床垫料主要由外源微生物、猪粪便、秸秆、锯末、稻壳等组成,厚度为40-90厘米。垫料中的外源微生物主要为纳豆菌,有的地方称为土著菌。将垫料各组分按比例混匀,堆积发酵至60-70℃,然后将垫料摊开,猪在铺有锯末或稻壳的垫料上生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3):184-189
粪菌移植作为近年来国内外较为热门的一项研究,对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DI)有着显著成效,并且在一些炎症性肠病(IBD)、顽固性便秘、代谢病等也有着显著效果。利用粪菌移植治疗人类各种疾病有很多报道,但对于动物的粪菌移植相关文献却很少,新生仔猪的粪菌移植相关文献则更少。文中就粪菌移植的途径,以及粪菌移植对新生仔猪肠道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生物活性垫料零排放养猪是一种新的生态环保养猪技术,猪排泄的粪尿经过垫料中的有益耐高温微生物即时分解、发酵,垫料使用一年以后转变为生物有机肥.猪场内外无臭味,无污水排放.在养猪生产中,与养猪先进技术优化、组合、配套应用,可以显著改善猪只福利,减少应激,提高生长性能,提高养猪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者介绍了该研究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和应用效果,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土著菌菌床养猪技术的原理、土著菌的制备和土著菌与商品菌种的比较分析3个方面论述了土著菌在菌床生态养猪中的应用,以期推动土著菌菌床养猪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零排放环保节能养猪技术,就是利用天然植物资源,提取多种有益生物菌,并按一定比例拌入木屑、米糠、水等,使其发酵作为生猪垫料,促进粪尿得到分解和转化,除去臭味,抑制其他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改善猪的生存环境,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现将应用此技术养猪的试验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美国养猪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先进的猪场经营管理模式,从现代猪场的设计方法、设备选择、粪尿处理技术以及新的管理和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及畜产品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开始关注动物健康及福利问题。通过应用智能设备、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对养猪生产进行数字化管理,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精准养猪,形成高效、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养猪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畜牧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养猪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养猪技术也不断发展,养殖模式对养殖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养殖所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对环境造成污染,成为环保的"公害".在养猪过程中,根据客观情况选择适合养猪模式,既能提高生产效益,也能符合高效、安全、环保的未来养猪业的发展方向.笔者针对当前常见的养猪模式及其特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养猪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床养猪,在国内有叫生态养猪、环保养猪、零排放养猪等多种叫法,它是根据微生物理论,采用高温发酵微生物与锯末、谷壳、秸秆等混合发酵后做有机物垫料,称发酵床,猪饲养在发酵床上,其排出的粪尿经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及时降解、消化,猪舍无粪尿、污水外排,实现零排放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达到生态环保养猪的目的.该项技术以生产高品质猪肉,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为目标,顺应自然生态规律,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尽可能的为猪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使猪快乐、健康生长,从而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发酵床养猪的原理、优点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是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养殖规模扩大、生产管理水平增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猪场粪尿和污水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与目前低碳经济、绿色农业的大趋势格格不入。因此,近年来,我国从日本、韩国等国引进了一项新型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又称自然养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