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不同林龄冰砬山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砬山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种类较少,珍珠梅种群在群落中居于优势地位.草本层物种较为丰富,水金凤在幼龄林、中龄林中优势性显著,成熟林的优势种为林茜草.冰砬山落叶松人工林以地下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地面芽和高位芽,1年生草本植物和地上芽植物较少,林间具有藤本植物,其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差异。【方法】选择立地条件和林龄相近的5种典型林分,进行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调查,计算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来衡量林分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结果】1)人工林(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草本优势种均为蕨类,如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尖头蹄盖蕨Athyrium vidalii;人工林的优势灌木主要为耐荫的常绿种类,如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川黔尖叶柃Eurya acuminoides;天然次生林优势灌木为喜阳的先锋种类,如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川莓R. setchuenensis。2)天然次生林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余4种林分,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4.37、4.63,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0、1.29,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0.67。3)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4种林分之间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 0.05),4种林分的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亦无显著差异。4)3种人工林之间(杉木林和柳杉林、杉木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柳杉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的相似系数分别为19.35%、23.60%和21.95%,大于其他林分之间的群落物种相似系数。【结论】1)在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中,天然次生林林下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2)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信宜市中部山区不同林龄(3 a 生和 5 a 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 统计和分析了桉树林下植被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结构与分布)和物种多样性(Margale 丰富度指数、 Simpson 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3 a 生桉树林下植被共 记录维管束植物23 科 31 属 33 种,5 a 生桉树林林下植被共记录维管束植物 24 科 32 属 35 种,不同林龄 桉树林下植被结构与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乔木幼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均明显不同;(2)林龄对 桉树林下植被丰富度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优势度和均匀度影响较大;随着林龄的增加,桉树林下灌木层 和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均明显下降,其中灌木层下降幅度大于草本层。总体而言,林龄对林下植被的 种类组成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林下植被的结构与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3 种不同林龄人工林群落植物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在广东省化州市选取了不同年龄的尾叶桉Eucalyptus robusta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和混交林各3 个。通过样地调查法,分析其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物种耐阴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样地有维管束植物150 种,分隶58科111属,3 种不同林龄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种类差异显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都体现出混交林尾叶桉林湿地松林的趋势。40 年混交林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同一林分不同层次间的物种耐阴性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不同林分类型则表现为混交林湿地松林尾叶桉林。由此可知,桉树林物种多样性并不比同是外来树种的湿地松林低,营造人工混交林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也有利于林分向地带性森林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省会同县炼山造林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炼山造林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丰富,总物种数达到167种,分属于65科,127属;4个年龄阶段林下植被物种总数分别为74、85、76、68,草本的总数量在3 a时就达到最大值,平均高到7 a时,达到最大值;灌木的株数密度在7 a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平均高则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林分中藤本的数量基本不变。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相似性指数相对降低;菝葜Smilax chin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的重要值在所有样地中均大于5,是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的常见植物种;3 a时,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的重要值最大,17a以后,杜茎山Maesa japonica和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的重要值最大。不同年龄阶段林下植被群落的Simpson指数在不同生活型中存在一定差异,灌木呈下降趋势,草本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藤本波动较为明显,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又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藤本中变化较大;灌木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恢复初期增加,7 a时达到最高,随着林木分化和物种竞争,灌木均匀度下降;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炼山造林后17 a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降低;表明炼山造林后杉木人工林群落的物种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炼山造林和幼林抚育时,建议多采用穴状整地和除草,以保持杉木人工林林内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典型样地法,以老板山毛竹林、水杉林及香樟林3种主要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选取物种组成、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为计算指标,探究人工栽培树种对当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此次调查记录共计毛竹人工林物种94种,隶属59科78属,水杉人工林82种,隶属46科67属,香樟人工林80种,隶属47科70属,毛竹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其他群落最高;(2)竹类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在各自人工林乔木层优势地位明显,灌木层中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乡土树种幼苗分布于毛竹和香樟人工林下,林下出现香樟幼苗表明香樟人工林能实现自然更新,水杉人工林自然更新困难;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在3种人工林草本层中占据优势地位;(3)不同人工林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都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各人工林林群落乔木层D、H、H′和J_(sw)值均小于其他各层;水杉、香樟人工林林下灌草层和草本层H′值较大,J_(sw)值相对较小,群落发展不稳定;(4)3种人工林都应进行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16,(2):62-67
通过在太岳山好地方林场接石沟地区设立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取样,研究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74种,隶属于32科60属,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垂直结构上植物种类分布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乔木层以华北落叶松纯林为主,灌木层主要物种为蔷薇科和忍冬科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主要有蛇莓、大油芒、细叶薹草等。3)林龄的变化对物种组成和物种重要值的影响明显;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成熟林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近熟林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  相似文献   

8.
在黄柏山林场4种典型人工林中设置样地,对林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掌握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被特征。研究表明:1)檫杉混交林林下植物丰富度最高。2)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类型都呈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说明乔木植被类型对于林下物种及其多样性影响较大。在营造人工林时,树种的选择对于其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3)4种类型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是草本灌木。可能由于4种林分的郁闭度都较高,影响了灌木层生长,同时也为草本层喜阴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定条件。在黄柏山林场的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内透光度,以利于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桉树、马尾松、红锥3种人工林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植被恢复能力及生长规律,在广西苍梧县共青林场设置了固定监测样地,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这3种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010~2012年间,3种人工林的林下灌木层种类数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草本层则呈现持续递增趋势;②3个群落的植物总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即: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林分的各指标大小排序为:红锥林>马尾松林>桉树林;③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方面,3种人工林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低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维持功能的高低,选取13a和30a生人工落叶松林,以13a和28a生天然次生杨桦林作为对照,对两种林分的植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研究了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相同或相近的两种林分类型相比,无论是乔木层、灌木层或是草本层,人工落叶松林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表现出相当或略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30a生人工落叶松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除外);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乔木层,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无明显影响。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没有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鹅掌楸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物种多样性指标,对邛崃天台山的鹅掌楸人工林和通江县海鹰寺林场的鹅掌楸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鹅掌楸两种不同起源林分群落中合计有31种植物,隶属于26科30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20科24属25种,天然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人工林;2)群落区系属级成分中,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属占20.0%,其次是世界分布类型和旧世界热带分布类型各占13.3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洲际间断分布类型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类型的属各占10.0%;3)在不同起源的鹅掌楸林分中,天然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工林群落;4)在同一林分群落中,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层次间变化幅度,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2.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丘陵区杉木人工林不同林龄结构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对其人工中龄林及近熟林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采用辛普森(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了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龄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人工近熟林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中龄林林分其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工中龄林随年龄的逐渐增大其群落植物种类逐渐增多,林分进入近熟林后,其植物种类变化不很大;同时人工林物种丰富度普遍呈现出近熟林高于中龄林的趋势,较为明显的是灌木和草本;对于杉木人工林的经营应根据不同林龄合理调整种群结构,创造良好的林地生长条件,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3.
对顺德区5种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针阔混交与阔叶混交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E a除外)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群落间乔木层差异显著,灌木层与草本层变化趋势相对较复杂,但针阔混交林群落与阔叶混交林群落之间,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间无显著差异;7种多样性指数中,乔木层与灌木层采用的研究指数幅度更宽广,可采用SP、SW与P指数测度物种多样性,草本层采用Jsp、P指数较好;提出了基于物种多样性的人工林群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岭山地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临时样地,对南岭山地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人工杉木林(28a)和天然杉木林(100a)进行群落学特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起源的杉木林物种组成差异不大,人工林有维管植物39科59属83种,天然林有52科72属93种,二者种组成相似程度较高,相似性系数迭0.592,尤其是下木层和草本层;同时,二者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也相似,但除下木层外,人工林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比天然林要低,而生态优势度正与此相反.人工林乔木层生态优势度最高;天然林与人工林杉木种群都属衰退型种群,一些中生或阴生及常绿阈叶树种却属增长型种群,这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杉木林都正在向常绿阔叶林演替.  相似文献   

15.
选取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造林40年的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重要值等群落生态学统计方法,对其林下植被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具有最高的盖度、单位面积个体数和地上生物量,且灌木株高和冠幅最大;另外,油松林的林下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也高于白桦林。②油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物科属数目均多于白桦林,并且油松林和另外2种人工林分布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③3种人工林灌木层重要值最大的分别是虎榛子、耧斗叶绣线菊和铁杆蒿;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均是黄囊苔草。④3种人工林灌木层的丰富度均较差,仅为5、4和4;而草本层各指数均是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  相似文献   

16.
川中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为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川中丘陵区不同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现状,以及群落组成、变化和发展趋势群落特征,并通过生物多样性Smipson指数和Shannon—wien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等指标,对川中丘陵区分布最广的柏木林为主几个不同林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群落层次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层结构简单。其中乔木7科7属11种,灌木29科39属60种,草本35科57属72种。(2)每个林分类型内均有几种优势种或亚优势种,但不同林分类型的优势种类型及其物种均有较大差异。(3)从物种分布频度看,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的物种总体分布频度大致都符合频度分布定律,属于L形,即低频度的A级占优势,但各个林层的物种频度有较大差异。(4)不同林层植物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表明,灌木和草本层都明显高于乔木层,乔木层最小;乔一灌层、乔一草层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近自然改造8a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试验林分的直径结构呈现出由同龄林的正态分布逐渐向异龄林的倒“J”型过渡的趋势,树高级结构呈单峰型,主要分布在2m~8m。同时,主林层林木数量大幅降低,林下更新的乔木和灌木表现出逐步进入主林层的趋势。试验林分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与对照林分无显著差异,表明伐除杉木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试验林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因此,近自然改造促进了杉木人工林下乡土树种的更新和生长,使林下乡土树种生长更新加快,物种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实验林场的杉木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撂荒而形成的林下植被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林与撂荒地相比,物种组成上有明显差异,但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撂荒地相比,差异不明显。杉木人工林和撂荒地的灌木、草本、藤本3层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6、38、41和79、40、38;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35、0.931、0.828和0.944、0.948、0.830;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228、0.247、0.218和0.216、0.254、0.222。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风倒木和干死木导致人工林乔木层郁闭度减小,增加了林下的光照,从而改变了林下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对沙地植被恢复成效的评价和人工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林分郁闭度、密度等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结果 研究区杨树人工林林下共发现植物32种,隶属于12科28属,其中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植物种的62.51%;林下草本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的78.13%,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5.00%,其次为旱中生和中生植物;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20~3.17,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8~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5~2.34,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6~0.48,林龄32年生时林下物种多样性最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林分郁闭度和密度与林下灌木层盖度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人工林郁闭度较高时,林下无灌木层形成。林分郁闭度的增加有利于草本层的发育,而林分密度与草本层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灌木层对草本层的影响与乔木层相似。 结论 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灌木种类较少,其大小受郁闭度和密度等林分因子的影响较明显。适当调控林分密度和结构,将有利于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近自然改造。  相似文献   

20.
选取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相似气候、土壤和立地条件下的4种密度白榆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林下物种组成和结构,比较不同密度人工林下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差异,评价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发育状况.结果表明:白榆林下共有维管柬植物43种,分属18科35属;群落乔木层结构比较简单,灌木层优势种主要以建群种的幼苗和达乌里胡枝子为主,草本层物种较多,优势种为菊科、禾本科;当林分密度为1667株/hm^2时,乔木、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