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是为了考察直接饲喂微生物 (DFM)能否用于降低高精料日粮条件下育肥肉牛的酸中毒可能性。 6头安装了瘤胃瘘管的成年阉牛 (预饲高精料日粮 ) ,采用 3× 3拉丁方设计 ,研究 DFM对采食量、瘤胃 p H、瘤胃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牛饲喂蒸汽压片大麦 ,青贮大麦 ,并分别按87%、9%和 4 %的量 (DM)补饲一种蛋白质盐 ,自由饮水。各处理组如下 :对照组、丙酸杆菌 P15组 (P15 )、丙酸杆菌 P15+屎肠球菌 EF2 12 (PE)。添加的微生物处理组 (细菌数 10 9个 / g) ,以乳清粉作载体 ,单独添加乳清粉作为对照组 ,每天饲喂 1次 ,饲喂量为每头牛每天 10 g。经过 2周的适应期后进行为期 1周的采样测试。瘤胃 p H用内置电极进行为期 6d的连续测定。各处理不影响 (P>0 .0 5 )干物质采食量和瘤胃 p H(p H的平均值 ,最小值 ,每小时时间点和变化范围均小于 5 .8或 5 .5 )。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较 ,P15处理组的原虫数显著增加 (P <0 .0 5 )。同时瘤胃氨气浓度显著上升 (P <0 .0 1) ,淀粉分解菌显著减少 (P<0 .0 5 )。 PE处理组的牛链球菌数减少 (选择性培养基计数 )。尽管补饲 DFM不影响血液 p H和血糖浓度 ,但 PE处理组的血液 CO2 浓度低于对照组 (可以降低代谢酸中毒的机率 )。虽然研究表明补饲 DFM不能改变干物质进食量 (DMI)  相似文献   

2.
●已有报道,添加糖蜜可以改善奶牛的生产性能。美国农业部奶牛和牧草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应用糖蜜对泌乳奶牛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应用固体和液体糖蜜设计了2项试验,每项试验用48头荷斯坦泌乳母牛(其中8头装有瘤胃瘘管),分为4组,分别随机饲喂4种不同水平的固体或液体糖蜜。试验为期8周,分别在第4周和第8周采集瘤胃样品,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1的日粮粗蛋白含量为18%,固体糖蜜的添加量分别为0、4%、8%、12%,日粮总糖含量分别为2.6%、4.2%、5.6%、7.2%。试验证明,随着日粮糖含量的增加,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和有机物消化…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10头荷斯坦经产奶牛[平均泌乳天数为(214±38)d,平均乳产量为(26.2±2.4)kg/d,平均体重为(727±65)kg]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试验设计2种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的试验饲粮,分别为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62.3%(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低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L-RDS)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72.1%(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高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H-RDS)。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分为2期,过渡期7 d,每期试验21 d,其中适应期14 d,采样期7 d。结果显示:1)相比L-RDS组,H-RDS组有机物和淀粉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升高趋势(P=0.07),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相比L-RDS组,H-RDS组尿素氮及它们占摄入氮比例有降低趋势(P=0.09),摄入氮、乳氮、粪氮、尿氮和沉积氮及它们占摄入氮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尿中总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产量亦无显著变化(P0.05)。3)饲粮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可知,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影响饲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对泌乳性能和氮平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和有机铬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奶产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0头健康、经产(平均胎次1~2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胆碱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过瘤胃胆碱,有机铬组饲喂基础饲粮+8g/d蛋氨酸铬,混合组饲喂基础饲粮+30...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不同来源吸附载体大豆糖蜜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年龄相同(3胎次)、体重相近[(500±50)kg]且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基础日粮、豆皮糖蜜和麸皮糖蜜日粮。结果表明,豆皮糖蜜组和麸皮糖蜜组瘤胃pH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豆皮糖蜜组和麸皮糖蜜组之间瘤胃pH没有显著差异(P0.05);麸皮糖蜜组瘤胃NH_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豆皮糖蜜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间奶牛瘤胃各单个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总VFA浓度和乙丙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豆皮糖蜜组瘤胃总VFA浓度有降低趋势;而麸皮糖蜜组瘤胃总VFA浓度有提高趋势。结果显示,在奶牛饲料中可用豆皮糖蜜替代15%玉米以及用麸皮糖蜜替代6%玉米和10%麸皮,均具有调控瘤胃稳衡的作用,且麸皮糖蜜替代效果优于豆皮糖蜜。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11):32-37
本试验采用12头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饲喂低精料日粮,即日粮中含有40%的精料和60%的粗料,精粗比为4∶6,作为对照(LC)组;另外一组饲喂高精料日粮,精粗比为6∶4,作为试验(HC)组。试验周期为18周,试验开始前为所有奶牛安装瘤胃瘘管,试验后期采集瘤胃液,乳动脉、静脉血和乳腺组织样品,测定瘤胃液p H值和LPS含量、血浆中LPS含量、乳腺组织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如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bcl-2等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酶的活性和NF-κB通路中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长期高精料饲喂使奶牛瘤胃p H值均值降低,一天中p H值低于5.6的时间超过3 h;高精料组血浆和瘤胃液中LPS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1);高精料组caspase-3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而bcl-2的基因表达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caspase-3和caspase-8的酶活性相比于低精料组都显著升高(P0.01);高精料组NF-κB p65和磷酸化的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发酵饲料和全混合日粮为原料,通过两个试验研究了瘤胃体外发酵及其对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择3头带有瘤胃插管的阉割肉牛,分别饲喂处理1组日粮(18.4%发酵饲料、黑麦草、牛尾草和全株大麦)、处理2组日粮(17.7%发酵饲料、水稻秸秆、牛尾草和全株大麦)、处理3组日粮(水稻秸秆、牛尾草和全株大麦),之后收集瘤胃液,在体外发酵48h。试验2选择48头体重为(160±10)kg的肉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试验1中的3种日粮。结果 :产气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孵育12~24h内,各处理组的总气体产量差异显著(P 0.05)。处理2和3组在孵育6h时的pH显著高于处理1组(P 0.05)。挥发性脂肪酸从0~48h逐渐升高,乳酸在孵育9h后降低。除了处理2组在孵育24和48h乙酸和乳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外(P 0.05)。处理组日增重和饲料下来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8.92%和33.33%(P 0.05)。各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在试验结束前均显著提高(P 0.05),而各组血清葡萄糖浓度从56d到112d显著升高(P 0.05)。结论 :用秸秆和全大麦配合发酵饲料可以提高瘤胃体外降解特性,改善肉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利用18头安装瘤胃瘘管的奶牛饲喂一系列能导致低乳脂综合症(MFD)的日粮(每批日粮饲喂时间为28d)来检测因MFD引起的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奶牛首先饲喂含25%淀粉(DM基础)的TMR日粮,日粮中通过添加玉米青贮和慢速发酵的玉米(SFS处理,第1期)使日粮中淀粉含量达25%。第1期饲喂完后日粮更换为含27%淀粉的TMR日粮,日粮中添加一种快速发酵的高水分脱粒玉米使日粮中淀粉含量达27%(RFS处理,第2期)。第3期,RFS处理日粮中添加13.6mg莫能菌素/kg日粮(RFS/Mon处理组),第4期,奶牛饲喂日粮转换为无莫能菌素的RFS日粮(RFS/Post处理组)。两种来源的淀粉日粮和莫能菌素对奶牛乳脂含量的影响不同,聚簇分析证实4组奶牛的乳脂结构差异较大。采集4组奶牛的瘤胃固相和液相食糜,提取DNA进行全自动核糖体基因间隔区序列分析,并与已知细菌组分(BCC)对比。饲喂RFS日粮的1组奶牛(S-responsive)出现MFD,但饲喂莫能菌素未加重MFD症状,回撤莫能菌素后乳脂出现反弹。第2组奶牛(M-responsive)日粮由SFS更换为RFS日粮后,未出现MFD症状,但添加莫能菌素后出现MFD...  相似文献   

9.
大麦及其淀粉含量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斯科爱达荷州大学的Foley等学者选择6头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谷物类型和大麦(正常的和蜡状的)的淀粉含量在乳蛋白合成方面,对瘤胃发酵、消化率及瘤胃氨氮利用的影响。试验的处理为:玉米(40%玉米)、正常大麦(30%正常大麦:10%玉米)和蜡状大麦(30%高淀粉大麦:10%玉米)。所有谷物均为蒸汽碾压且以全混日粮形式饲喂。与玉米相比,正常大麦和蜡状大麦日粮均导致瘤胃氨氮浓度增加,但其他的瘤胃发酵参数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整粒或粉碎玉米和小麦对于生长肉牛的饲喂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阉牛咀嚼试验(试验1)、瘤胃和全消化道消化试验(试验2)和饲养试验(试验3)评价玉米和小麦谷实整粒或粉碎饲喂对于阉牛的饲喂价值。试验1采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阉公牛(平均体重310kg)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饲粮中玉米和小麦谷实整粒或粉碎饲喂对采食、反刍和咀嚼时间的影响。4种饲粮处理分别为粉碎玉米饲粮(GRC)、整粒玉米饲粮(WHC)、粉碎小麦饲粮(GRW)和整粒小麦饲粮(WHW)。结果表明,饲粮中玉米或小麦的粒度显著影响动物24h期间的咀嚼时间(P<0.02),但咀嚼时间的反应模式随谷物种类的不同而异,其中与饲喂粉碎谷物相比,饲喂整粒玉米延长咀嚼时间76.2min(P=0.065),而饲喂整粒小麦则缩短咀嚼时间126.8min(P=0.009)。试验2是在试验1的基础上,采用与之完全相同的试验动物、饲粮处理和试验设计,研究玉米和小麦谷实整粒或粉碎饲喂阉牛的瘤胃和全消化道营养物质消化率。与饲喂粉碎谷物饲粮相比,饲喂整粒谷物饲粮时瘤胃pH和粪便pH趋于同步提高(P<0.03),但瘤胃发酵产生的总挥发酸浓度降低(P<0.02)。饲喂整粒谷物饲粮较粉碎谷物饲粮提高了尼龙袋小麦秸纤维组分的消化率(P<0.09),但不影响尼龙袋玉米干物质和淀粉的消化率(P>0.3)。饲喂整粒谷物饲粮全消化道DM、OM和淀粉消化率较粉碎谷物饲粮低(P<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精料自动饲喂器(ACF)饲喂豆皮颗粒料代替大麦颗粒料,对泌乳牛的影响。36头奶牛分成2组,饲喂豆皮颗粒料和大麦颗粒料7周。基础日粮(占日粮干物质的64%)采用料槽群饲。颗粒添加料(含50%大麦或大麦替代料-豆皮)通过6个饲喂窗的ACF单独饲喂。豆皮和大麦DM的体外消化率相似,但豆皮NDF含量和消化率高于大麦。奶牛到自动喂料器进食的平均次数,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两个试验研究发酵大豆产物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1选择36头泌乳早期中国和斯坦奶牛(泌乳日龄56±23d)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BSNLOW组,每头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0.5×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SNHIGH组,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70d,每头奶牛每天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0.5×1011和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线性提高奶牛产奶量(P<0.01,25.2、26.4、23.0kg/d),4%乳脂校正乳产量(27.3、28.1、24.2kg/d),能量校正乳产量(27.3、28.2、24.2kg/d),以及乳脂肪(1.01、1.03、0.88kg/d)、乳蛋白(0.77、0.82、0.69kg/d)和乳糖(1.16、1.22、1.06kg/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BSNLOW组和BSNHIGH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降低了3.4%和5.5%(P<0.01)。试验2采用4头瘘管奶牛进行为期28d的自体前后配对饲喂试验。分成3个处理阶段:①试验期第1~7天(试验前期),饲喂基础日粮,在试验第6天和第7天采集瘤胃样品;②试验期第8~21天(试验期),奶牛日粮中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并在试验第20和21天采集瘤胃样品;③试验期第22~28天(试验后期),停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饲喂基础日粮,并在试验第27和28天采集瘤胃样品。与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相比,试验期瘤胃pH分别下降2.7%和3.0%(P<0.01)。然而瘤胃中氨氮浓度(NH3)、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戊酸摩尔比有所提高。试验期乙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摩尔比显著降低(P<0.05)。然而,尽管试验期和试验后期NDF降解率有所下降(P<0.01),不同试验期24h干物质降解率无差异。与试验前期相比,体外培养法测定的试验期奶牛瘤胃总细菌数、蛋白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15.0%、16.2%、11.7%(P<0.01),而瘤胃原虫数量降低至5.35log10CFU/mL。以上结果表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提高了牛奶产量和乳成分含量,降低了体细胞数,促进了瘤胃总细菌、蛋白分解菌和淀粉分解菌的生长,说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作为奶牛饲用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比较了浓缩大麦DDGS与豆粕、玉米对犊牛生长速率、瘤胃发酵、血浆代谢物、肌纤维特性的影响。试验将24头体重一致的肉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处理1组在干草日粮中添加5%浓缩大麦DDGS,处理2组饲喂高水平豆粕,处理3组在干草日粮中添加15%浓缩大麦DDGS,对照组、处理1组、处理2组和处理3组营养水平维持一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P=0.08)和15%(P 0.05)较对照组提高了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浓缩大麦DDGS组显著提高了6月龄肉牛血浆β-羟丁酸的含量(P 0.05),而9月龄Ⅰ型肌纤维的比例显著降低,肌纤维直径显著升高(P 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浓缩大麦DDGS可激活断奶后肉牛瘤胃上皮的代谢,且添加水平越高,对犊牛生长越有促进作用。但浓缩大麦DDGS会引起氧化性肌肉肥大,导致血浆β-羟丁酸浓度升高,Ⅰ型肌纤维在6月龄时随着血浆β-羟丁酸含量增加而加强发育,而骨骼肌在9月龄时氧化性肌纤维较少。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植物水解单宁对秦川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瘤胃消化指标、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280±20)kg的秦川肉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22、6.44、9.66、12.88 g/kg DM植物水解单宁,分别为试验Ⅰ、Ⅱ、Ⅲ、...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全混合日粮为基础日粮,研究了玉米颗粒大小对荷斯坦肉牛瘤胃发酵性能和血液代谢产物的影响,为肉牛玉米适宜的粉碎粒度提供基本数据。试验选择4只体重为(592±29.9)kg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以全混合日粮为基础饲料,分别置于自动温湿度可调节的房间(温度24℃,相对湿度60%,22h/d)。在4×4拉丁方设计中,处理分别为全混合基础日粮组(对照组)、基础日粮+全珠玉米(处理1组)、基础日粮+粗粉玉米(处理2组)、基础日粮+细粉玉米(处理3组)。处理组中玉米替代全混合日粮的20%。为了测定瘤胃pH、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在早晨饲胃后每隔1h通过瘤胃插管采集瘤胃消化液,以确定瘤胃发酵特性,瘤胃消化后经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液代谢物。玉米干物质摄入量受体重1.66%的限制,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组干物质摄入量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玉米颗粒大小对平均氨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 0.05),而与处理1和3组相比,处理2组瘤胃pH及乙酸与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 0.05),丙酸盐浓度显著升高(P 0.05)。不同颗粒大小的玉米日粮对血液代谢物浓度无显著影响(P 0.05),但处理3组较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显著提高了血清甘油三酯浓度(P 0.05)。结果表明,荷斯坦肉牛饲喂粗粉碎玉米可提高瘤胃对饲料的消化能力,而饲喂细粉碎玉米对瘤胃微生物养分降解时间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6.
大薯(Dioscorea alata L),又名参薯,为薯蓣科薯蓣属,块茎干物质中淀粉含量较高,目前在畜禽生产上利用大薯作为能量饲料的应用研究较少。试验研究饲喂大薯饲粮对定安黑猪屠宰性能和肉用品质的影响,为大薯能量饲料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试验有3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第Ⅰ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第Ⅱ组和第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试验饲粮即用大薯替代10%和20%基础日粮,饲养4周后,每重复屠宰1头猪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饲喂不同比例的大薯对定安黑猪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屠宰率均在60%以上,产肉性能良好;对于肉用品质而言,饲粮中添加大薯对肌肉p H6 h、p H16 h、p H36 h和p H48 h与48 h滴水损失率虽影响显著(P0.05),但肌肉p H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而对肌肉24 h滴水损失率、剪切力、熟肉率、肉色、大理石纹及肌肉营养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以上屠宰性能和肉质资料分析,说明用大薯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原料是可行的,要适当控制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青贮金针菇及尿素对奶牛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甲烷排放及原生动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15头荷斯坦奶牛[(542±68)kg],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一共设计5种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各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处理1组(90%青贮金针菇,10%玉米秸秆),处理2组(90%青贮金针菇,9%玉米秸秆,1%尿素),处理3组(80%青贮金针菇,20%玉米秸秆),处理4组(80%青贮金针菇,19%玉米秸秆,1%尿素)。试验期分为2周适应期和1周数据收集期。饲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摄入量(P<0.05);金针菇添加水平和尿素对干物质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处理组日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显著增加总短链脂肪酸(SCFA)和丙酸含量(P<0.05),但乙酸含量及乙酸与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添加青贮金针菇和尿素对短链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80%青贮金针菇和1%尿素时,乙酸浓度显著高于未添加尿素组(P<0.05);青贮金针菇日粮添加尿素显著降低了瘤胃丁酸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可显著降低瘤胃原生动物总数(P<0.05)。饲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可导致荷斯坦奶牛瘤胃原生动物总数逐步减少(P<0.05)。青贮金针菇日粮组中螺旋体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青贮金针菇的荷斯坦奶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甲烷排放量(P<0.05)。综上所述,用金针菇废弃底物与尿素、玉米秸秆混合日粮可以提高奶牛日粮的营养价值,日粮添加青贮金针菇显著降低了奶牛瘤胃原生动物种群和肠道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集约化养殖中,饲喂高精料饲粮已成为提高肉牛、肉羊等反刍动物经济效益的一种营养策略。但反刍动物摄入过多精料会造成谷物在瘤胃中快速降解,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大量积累,pH急剧下降,增加反刍动物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的风险。对谷物进行加工处理能够改变谷物在瘤胃中的降解速率,进而改善反刍动物的瘤胃发酵、养分消化和生产性能。而谷物加工方式不同,对反刍动物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本文分析了淀粉在瘤胃中的降解过程以及淀粉特性对淀粉消化率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常见谷物加工处理方式在反刍动物饲粮中应用的研究成果,为谷物饲料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不同用量的浓缩糖蜜发酵液(CMS)替代部分豆粕,探究其对泌乳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45头泌乳中期经产荷斯坦奶牛,按年龄、体重、胎次、泌乳天数、乳体细胞数、产奶量等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用0.75%和1.50%CMS替代部分豆粕(饲喂基础),各组饲粮基本等氮等能。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1.50%CM S替代组能显著提高泌乳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2)0.75%CMS替代组能显著降低奶牛的乳体细胞数(P0.05);3)0.75%CMS替代组和1.50%CMS替代组每头牛增收效益分别为0.62和3.72元/d;4)CMS替代部分豆粕对泌乳牛瘤胃发酵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5)CMS替代部分豆粕对泌乳牛的血清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泌乳牛饲粮中用1.50%CMS替代部分豆粕能提高的生产性能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同时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类型及水平的过瘤胃脂肪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产奶量及分娩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按随机单位区组法将奶牛分为5组,第1组饲喂以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及精补料组成的基础饲粮;第2组和第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和5%的过瘤胃不饱和脂肪,第4组和第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