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羊台山的红鳞蒲桃群落种内竞争强度和种间竞争强度,使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红鳞蒲桃的竞争强度呈现双峰特征: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植株径级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种内竞争显著大于种间竞争;在35~40 cm径级竞争指数再次出现一个峰值。目标树种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红鳞蒲桃>九节>鸭脚木>豺皮樟>银柴>山乌桕>山苍子>黑柃。竞争木对目标树种的竞争强度与目标树种的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和目标树种个体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当红鳞蒲桃胸径达到25 cm后,竞争强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近自然生态条件下千年桐直播造林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直播造林林分中千年桐胸径<8 cm时,千年桐种内竞争较弱,胸径在8~13 cm时,其竞争指数增长特别快,种内竞争非常大;当胸径>13 cm时,种内竞争指数逐渐减少;其种间竞争中与杉木的竞争最为强烈。千年桐种内竞争与距离的关系表现为当其距离<1.0 m时,其竞争指数最高,种内竞争最为激烈;距离在2.0~3.5 m时,种内竞争指数较为稳定;当其距离超过3.5 m后,千年桐种内竞争指数逐渐变小,竞争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内植物的竞争关系及空间格局,以期更好地理解针阔混交林种内、种间相互作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hm2锐齿槲栎-油松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DBH≥2 cm)的物种名、胸径、坐标等。通过计算可知样地内锐齿槲栎和油松的重要值较高且平均胸径较大,进一步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和g(r)函数分别研究混交林内优势种锐齿槲栎和油松的竞争强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混交林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径级结构呈倒“J”型曲线,且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大尺度上随机分布;2)锐齿槲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呈“J”型曲线,不同径级个体在样地内都呈随机分布,平均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平均种间竞争强度,且小径级(DBH≤5 cm)个体所受竞争压力最大,平均种内、种间竞争指数CI分别为13.47和10.08;3)油松种群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全部个体在样地内呈聚集分布,油松的平均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平均种间竞争强度,小径级(DBH≤5 cm)个体所受竞争压力最大,其平均种内、种间竞争指数CI分别为18.9...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小兴安岭34株对象木(水曲柳)和198株竞争木,通过Hegyi竞争指数模型分析了水曲柳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种间竞争指数大于种内竞争指数,其中,水曲柳的种内竞争指数为135.80,种间竞争指数为165.17;随着水曲柳径级的增加,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指数出现减小趋势,当水曲柳胸径<20 cm时,随着胸径的增加,竞争指数逐渐减小;当水曲柳胸径>20 cm时,随着胸径的增加,竞争指数变化不明显,并最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远安县3个典型壳斗科天然次生混交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在森林调查的基础上,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壳斗科群落物种竞争强度及其动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壳斗科植物竞争强度顺序为:栓皮栎槲栎枹栎麻栎白栎锥栗茅栗苦槠绵柯青椆;林型竞争为:落叶林常绿林;群落物种竞争强度为:同科种伴生种。壳斗科群落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胸径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当DBH≥20 cm时,竞争强度趋入减小;当DBH≥30 cm时,竞争强度趋于稳定,且维持在较低水平。群落的竞争压力来自种内竞争、种间(同科种间、伴生种间)竞争;壳斗科单株在Ⅰ~Ⅴ径级时,竞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广西凭祥伏波林场28年生马尾松纯林、红椎纯林及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根据培育人工大径材和满足生态服务功能的发展目标,提出基于自然的森林经营方向.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3 ~24 m优势种为马尾松,Ⅱ层2~9m优势种为红椎),红椎纯林可划分为2层(Ⅰ层:12~17 m,优势种为红椎;Ⅱ层:2~8 m,优势种也为红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可划分为3层(Ⅰ层:20~25 m,优势种为红椎;Ⅱ层:13~20 m,优势种为马尾松;Ⅲ层:4~7 m,优势种为红椎);胸径大于1 cm的乔木物种数表现为马尾松纯林(11种)>红椎×马尾松混交林(7种)>红椎纯林(4种);胸径大于1 cm的林木株数表现为马尾松纯林(1949株·hm-2)>红椎纯林(825株·hm-2)>红椎×马尾松混交林(383株·hm-2);胸高断面积表现为马尾松纯林(30.05 m2·hm-2)>红椎×马尾松混交林(17.48 m2·hm-2)>红椎纯林(12.35 m2·hm-2);平均胸径表现为红椎×马尾松混交林(21.7 cm)>红椎纯林(9.9 cm)>马尾松纯林(9.7 cm);除丰富度指数外,红椎×马尾松混交林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显著低于2种纯林(P<0.05);红椎纯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最低,但3种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该地区的马尾松纯林,通过林分结构调整,充分依靠林下天然更新,适当补植阔叶树种,最终形成以阔叶树为主的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对于红椎纯林,根据目标树经营体系,通过林分结构调整,补植部分阔叶树种,最终形成异龄、复层阔阔混交林;对于红椎×马尾松混交林,根据目标树经营要求对妨碍目标树生长的林木进行砍伐,促进林下马尾松和红椎更新,最终形成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樟树福建柏混交林40个样圆的调查,以樟树为对象木,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樟树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樟树的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种内竞争强度,并且竞争强度随对象木径级的增大逐渐减小.当对象木径级≥23 cm时竞争强度变化较小,径级在14~17时受到的种间竞争强度最大.樟树种内、种间、林分的竞争强度符合幂函数CI =AD-R的关系,用此模型拟合各径级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效果良好,可对不同径级的樟树所受的竞争强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翠柏的个体生长动态及种群结构与种内竞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滇中高原地区翠柏个体生长状况以及不同郁闭度翠柏纯林的种群结构、种内竞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翠柏植株胸高断面积与树高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胸径和树高分别为31~40cm和19m左右时是其生长过程中较为明显的转折点,之前,树高生长占有明显的优势,随后,胸径增长迅速,树高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止;2)滇中地区翠柏天然林林地破碎化程度较高,径级结构的分布极不规律,呈现出明显的不连续状;3)现有零星分布的翠柏纯林中,植株密度和大小存在较大差异,以致种群中单株平均竞争强度压力差异较大;同时,林下幼小植株受到的种内竞争压力极为强烈,但随着胸径的增大,植株受到的竞争压力逐渐减小,并在胸径31~40cm时形成明显拐点。胸径小于31~40cm的植株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且随胸径的增大出现急剧下降;胸径大的植株,如大于37cm,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小,且随胸径的增大,竞争强度的变化较为平缓。在翠柏的保育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竞争压力较小的林缘、林隙等地区的管理有助于拓展翠柏生存范围。同时,在经营和利用翠柏植株资源时,可以参照其天然植株生长特征,对林分进行合理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了建阳小湖乡葛墩村的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林木径级的变大,红楠受到的竞争强度逐渐变小,红楠的种内竞争强度与伴生树种细叶青冈比较而言更弱。红楠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细叶青冈红楠种内拟赤杨枫香木荷。竞争指数与红楠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并可模拟和预测红楠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从预测结果可知,当红楠胸径达到15cm后,竞争强度明显变小,且变幅较小。红楠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之间成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闽南山地不同造林年度的湿地松人工林分平均木的树干解析,结果表明湿地松胸径生长具有较突出的早期速生性,4~8年间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均大于1 cm;树高生长率在8年前均大于12%;材积生长率在22年前均大于10%,有极大的生产潜力;树冠随径级增大生长量增长越来越小;形数在22年生前随着年龄的增大、树高的生长而出现负生长,在18~26年时形数趋向稳定.根据生长特性,确定了间伐抚育的时间及适宜的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11.
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种内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青海云杉种内、种间的竞争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种内竞争指数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内竞争远远大于种间竞争,种内种间竞争指数的大小顺序为青海云杉>青杄>桦叶四蕊槭>山杨>红桦>柳树;竞争指数与对象木的胸径之间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当青海云杉胸径达到45cm以上时,竞争指数变化很小;青海云杉的竞争指数与海拔和郁闭度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标准地内109株白桦的每木检尺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单木的树高与胸径之比得出相应系数,即高径比,再乘以各径级平均胸径的方法得出理论平均高,并与真实林分各径级平均高相比较,作出误差分析。结果显示:(1)高径比的大小与胸径呈反比,随着胸径的逐渐增大,高径比逐渐减小;随着树高的增加,高径比的波动程度趋于平缓,逐渐接近一个固定常数(2)当径级范围在8.0~8.99cm时,平均相对误差值及标准差值最小,分别为0.11%、0.33,其他径级的误差值和标准差值依次为:0.32%、0.69(径级7.5cm),0.43%、0.75(径级6.5cm),0.46%、0.71(径级9.5cm),0.65%、0.85(径级5.5cm),0.82%、0.88(径级10.5cm)。因此,在林木测算中,利用高径比指标在平均胸径易测的情况下可以对林分的平均高做出较为准确的估算,并用于二者的相互检验。还可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人为控制高径比的变化来获取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间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平均年龄为23年生、地位指数为14和12的2种立地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中,分别设置固定标准样地,并分别设计5个和6个密度水平,对其抚育间伐4年后的间伐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其间伐前或间伐后立木径级分布均呈现正态分布的规律;间伐前林分分化强烈,立木径级大小悬殊;间伐后林分最小株距和平均株距较接近,大径级林木比例提高;间伐4年后平均径级左右的立木比例明显增加。间伐4年后,当14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500株/hm2,12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950株/hm2时,其胸径离散度较间伐当年间伐后的反而明显增大;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均随保留密度的加大而减小,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则在其适宜密度时最大;不同保留密度各处理间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的差异均达极显著,但树高和比重增长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各处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均大于对照;14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50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30.29%;12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95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24.38%。  相似文献   

14.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次生林台湾相思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指数函数关系,台湾相思胸径小于26cm时应加强对其保护,采取人工抚育措施促进生长;台湾相思胸径达到26cm时竞争强度趋于稳定。这可为台湾相思次生林的抚育间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光泽天然林中南方铁杉的种内与种间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各种竞争指数的比较,提出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研究福建光泽天然林中南方铁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南方铁杉受到的种内竞争指数为52.03,高于任一其他树种的竞争指数,但低于种间竞争指数总和(164.08)。南方铁杉受到的种间和种内竞争大小顺序为:南方铁杉>木荷>猴头杜鹃>甜槠>棕脉花楸>小叶青冈>鹿角杜鹃>厚叶红淡比>黄山松>鼠刺叶石栎>野漆>吴茱萸五加>厚叶厚皮香>柳杉>枫香>榕冬青>石灰花楸>马醉木>树参>冬青>银钟花。南方铁杉对象木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径级的增大呈明显减少趋势。当对象木胸径大于30 cm后,个体受到的竞争强度趋于稳定。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的关系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历时10年对大径级毛竹林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大径级毛竹林发笋率、成竹率和大径级新竹数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30倍、1.31倍和16.07倍,大径级新竹数量占成竹总株数平均值为62.8%;大径级毛竹林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分别为12.28 cm、17.03 cm,平均枝下高和最大枝下高分别为8.95 m、13.0 m,立竹密度平均达到4 705株/hm2。大径级毛竹林中,产材量和各解析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均随大径级毛竹比重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径级越大其增长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对小兴安岭桃山林业局石长林场阔叶次生林胸径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样地树种平均胸径变异系数为0.1~0.4,林木胸径分布与均值差距较小。每木检尺径阶分布是比较典型的反“J”型分布,径阶为4、6、8、10、12、14、16cm的林木株数较多。把试验地林木的株数对数化后使公式变形为线性的,可以看出拟合效果比较好,径阶大的株数较少,小径阶比例较高。标准地径级分布q值均值为1.25,没有进入到q值1.3~1.5的均匀区间,说明试验区不同株数径级分布不均匀,林分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8.
历时10年对撩壕施肥的毛竹林生长特性和林分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毛竹均分布在林分密度3 750~10 305株/hm~2的中密度到高密度的范围之内,当林分密度为8 250株/hm~2的中密度时,林分平均胸径和新竹平均胸径达到生长高峰;当林分密度为10 305株/hm~2的高密度时,平均枝下高、秆全高和枝下高占全高的比例也达到最大值。(2)撩壕施肥竹林立竹株数为8 625株/hm~2,其中胸径12~17 cm的大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61.2%,比对照竹林增加4.02倍;胸径9~11 cm的中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33.2%,比对照竹林增加38.4%;胸径8 cm以下的小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5.6%,为对照竹林的87.4%。(3)撩壕施肥竹林Ⅰ~Ⅳ度竹为幼、壮、中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7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繁殖功能旺盛;Ⅴ~Ⅶ度竹为次老龄竹和老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30%以下,繁殖能力有所下降,但因能增加立竹密度,有利于为新竹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红锥、杂交松+红锥混交幼林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6年生1∶1同龄混交马尾松+红锥、杂交松+红锥混交林进行了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杂交松对象木所受到的平均竞争强度随胸径增大而减小,混交林分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种内,杂交松混交林分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49.5%和50.5%,马尾松混交林分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48.1%和51.9%。杂交松、马尾松对象木胸径大小与竞争指数之间呈三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吉林蛟河地区开展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改培育大径级材林试验,结果表明:松江林场的天然次生蒙古栎林改培效果最为明显,其每年胸径增长量为0.44cm,平均增长率为5.59%,材积每年平均增长率为6.73%;不同立地条件及不同间伐强度对培育大径级材林影响差异显著,最佳间伐强度为28%,最佳立地条件为西南坡或南坡,胸径生长量最佳的为坡下,坡度为4°的长势良好,郁闭度为0.9的改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