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茶叶》2009,(5):42-42
将茶多酚添加到鱼糜中,研究冷藏或冷冻鱼糜的含水量、凝胶强度、酸价、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能降低冷藏鱼糜的酸价、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对冷藏鱼糜和冷冻鱼糜水分含量的减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茶多酚能显著延缓冷藏鱼糜凝胶强度的降低,而对冷冻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对冷藏鱼糜保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茶叶提取物茶多酚在鱼产品中的保鲜作用,试验将茶多酚与其它抗氧化剂混合应用于冷藏鱼糜中,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冷藏鱼糜中水分含量的减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延缓凝胶强度的降低,可以降低鱼糜的TVB-N值;在与其他抗氧化剂的混合应用中,Vc有增效作用,而柠檬酸效果不明显;添加茶多酚的鱼糜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没有添加茶多酚的鱼糜。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对淡水鱼肉保鲜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丹  朱旗  刘焱  宁静 《茶叶通讯》2009,36(3):3-5
为解决鱼糜易氧化腐败的难题,将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添加到鱼糜中并提取鱼油.通过对鱼油的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等因素变化的研究,探讨茶多酚对鱼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冷藏鱼糜具有保鲜效果,可将0.05%茶多酚定为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茶多酚乳胶剂的外观性状、乳剂的粒径及放置稳定性、乳胶剂的黏度、p H值及含量作为筛选指标,确定制备茶多酚乳胶剂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茶多酚乳胶剂兼有乳剂和凝胶剂的优点,外观色泽佳、无油腻感、涂展性良好,稳定性高且制备简便,是一种优良的新型茶多酚局部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绿色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多酚为材料,研究了茶多酚浓度、溶液pH、溶剂、金属离子(Ca2+、Al3+)和热处理对茶多酚绿色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各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都极为显著,当溶液pH=7.4±0.2、茶多酚浓度为3βmg/ml或溶剂采用50%乙醇水溶液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金属离子(Ca2+、Al3+)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主要通过影响游离茶多酚浓度而降低其荧光强度;加热处理能显著增大荧光强度。当茶多酚浓度过高(>3βmg/ml)或pH>8时,能导致最大发射峰位置显著红移,其它因素对其影响较小;此外,溶剂极性显著地影响激发峰的形状和荧光强度,但对最大发射峰位置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和丝素蛋白(SF)为原料,以KGM/SF纺丝液凝胶强度为响应值,溶胀温度、底物配比和凝胶时间为影响因子,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同时,调节底物配比,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通过力学测试、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分别对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和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GM有效的提高SF纳米纤维膜的强度及热稳定性;溶胀温度、底物配比和凝胶时间为纺丝液凝胶强度的显著影响因子,两两交互作用对其纺丝液凝胶强度影响极显著,其数值分别为49.87℃、84.41%和58.80 min时,模型预测纺丝液凝胶强度达到最大值828.231 g·mm。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运动竞技的发展,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压力日益增大。本文通过探讨茶多酚的成分与获取途径,结合目前茶多酚与运动结合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提出茶多酚对运动员身体具体的调节作用,以期促进运动员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热处理强度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热分析、圆二色谱、质构测定、SDS-PAGE等方法对蛋白样品的变性程度、二级结构以及凝胶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PI中7S与11S组分完全变性拟合方程分别为y=3.784 12×10~(13)x~(-6.521 6)和y=2.925 07×10~(11)x~(-4.818 1),凝胶强度和持水性分别在95℃处理30和50 min时出现最大值25.1 g和93%。凝胶强度与持水性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面疏水性和表面巯基含量最大分别为364.4±23.76和6.936±0.050 68μM·g~(-1),表面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凝胶形成能力的降低是由于加热条件较为剧烈时,蛋白质分子会重新将部分疏水区包埋,导致作用基团减少。本研究建立了热处理强度和凝胶强度与持水性的拟合方程,为目的不同的SPI凝胶制备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长保质期豆腐的工业化生产中煮浆工序的工艺参数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课改的背景下,体育竞技不断发展,健美操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及动作的难度也在逐日增加,文章介绍了茶多酚的成分和功效,阐述了课改背景下茶多酚与健美操结合的现状及意义,最后详细的分析了茶多酚对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的调节作用,以期能对健美操运动员的健康及健美操项目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岳飞 《茶叶科学》1999,19(2):151-155
利用荧光探针溴化乙啶研究了茶( 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花茶) 与DNA 的相互作用及维生素C、咖啡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 各种茶类的茶液对EB DNA 荧光强度均有压低作用;不同茶类影响状况不同, 压低作用同这些茶类所含的茶多酚量密切相关, 但红茶的作用强于绿茶; 茶叶中的其它成分对荧光强度会有一定的影响。维生素C与茶多酚(TP) 在压低EB DNA荧光强度的效果上存在协同增效作用。茶叶中另一成分咖啡因可增强TP对EB DNA 荧光强度的压低作用, 而其本身对荧光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醇化时间对茯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湖南益阳某茶厂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生产的一级茯茶为原料,对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糖等呈味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减少,黄酮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氨基酸含量则变化不明显。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醇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2.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  相似文献   

13.
茶叶科技创新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贤强  王岳飞 《茶叶》2007,33(4):196-197,210
为使茶叶有效成分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茶产业新的经济发展点,本文提出了三方面的科技创新:(1)在论证茶多酚作为高效低毒自由基清除剂的基础上,开发茶多酚及其功能性食品,加强研究与普及饮茶健康的知识,引导消费。(2)非有机溶剂法生产茶多酚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木质纤维素分离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3)采用物理方法在瞬间相变过程中破碎叶细胞是一种创新的制茶工艺,并取得冷水泡茶的效果。上述科技创新,也许可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晓林  龚淑英  张月玲 《茶叶》2006,32(2):92-9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分的相对浸出速率为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分次冲泡时,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各种成分浸出浓度据温度的不同在第1泡或第2泡出现最高值,第3泡之后开始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单枞茶为实验材料,研究复合酶解辅助乙醇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条件,考察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pH、酶解时间、乙醇质量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8个单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酶解温度60℃、酶添加量3.5%、酶解pH4.8的条件下酶解预处理3 h后,在乙醇质量分数为60%、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50的条件下提取1.5 h,茶多酚的提取率达25.82%,与传统水提法相比,茶多酚提取率提高了69.87%。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立祥  萧伟祥 《茶叶科学》2002,22(2):119-124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茶多酚双液相(TLPS)氧化参数对制取茶色素的综合效应,以茶黄素(TFs)和茶红素(TRs)为目标建立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茶多酚浓度、温度、酯比例及pH值对TFs和TRs形成与积累均有显著影响,反应时间对TFs影响显著,氧化剂对TRs影响显著;单因素效应显示:较低的茶多酚和氧化剂浓度、适当的低温和较短的时间、低的酯比例和pH较有利于TFs形成与积累,而有利于TRs形成与积累的参数则相反。运用计算机模拟优化,得到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综合优化方  相似文献   

17.
紫芽茶树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芽茶树武夷奇种C18-1的一芽二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优化茶树花青素总量的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不同季节主要生化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树花青素总量提取均有影响,本研究获得花青素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3%的盐酸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回流浸提1 h。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花青素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季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季节性差异显著;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均在春季中含量最高,茶多酚和花青素均在夏季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茶水放置过程中茶叶品质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俊辉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51-154,158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24小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的系统分析,通过测定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探讨茶水在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上述相关成分,冲泡过程中不会造成茶叶品质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NaHSO3对茶树代谢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民强  陈杭芳  朱飘娜  陆庆  蒋德安 《茶叶》2004,30(4):224-226
用不同浓度的NaHSO3,喷洒不同品种刚萌芽的生产茶园,生长二十天后,采摘一芽二叶的鲜叶,制成生化样,分析茶多酚类、氨基酸、水浸出物等茶树次生代谢成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NaHSO3,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成份的含量,1mmol/L、2mmol/L处理的效果较明显,其中2mmol/L处理的茶多酚类、氨基酸、水浸出物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68%、18.67%、6.91%,不同品种之间以鸠坑种提高幅度较大,差异都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