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畜牧产业发展到今天是到了一个转折点。肉类和蛋品的人均消费量均已远远超过世界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畜牧业已经从短缺经济时代完完全全地进入了供求基本平衡的时代。虽然还存在着产品结构和消费能力上的不平衡,但人均肉类消费63千克,蛋类人均21千克的消费水平无疑已经达到阶段性的高点,未来的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短缺时代重点是数量增长,主要依靠生猪产业的强力支撑:平衡时代重点是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需要新的增长点,那就是家禽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牧业通讯》2009,(13):I0001-I0001,I000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潘耀国 金融危机自由落体式的直线下滑已经过去,但其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在持续。它对畜牧业的冲击,直接与间接的影响都是存在的,但最终还是消费左右市场,市场决定生产。中国肉类生产呈现鲜明的区域性特征;肉类消费和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一致性;肉类主产区一般都是主要消费地区:高收入地带也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带;农村肉类消费与城镇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美国家禽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禽产品需求从全球趋势看是持续上涨的,但根据美国农业统计处研究分析,美国家禽业面临来自饲料原料价格、环境以及消费需求的压力和挑战.家禽业生产人类需要并且持续消费的产品.年复一年,从业者不断进行基因改良和生产改进,并获得了大量效益,这是其他行业不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4.
在量的方面,根据2005年、2006年、2007年的一些数据表明,我国禽肉总量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中国的人均消费量还比较低,禽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接近20%。而美国的人均禽肉消费量达到52千克,占肉类消费量的62%,巴西为35千克,占肉类消费量的50%。中国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禽肉生产和消费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如果能正确引导消费,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0千克/年计算,总消费量将达到1300万吨以上,每年将有300万吨以上的缺口。  相似文献   

5.
中国养禽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家禽业的起源和旧中国生产落后的过去,谈到新中国建立后生产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养禽业最大国家,但因人口众多,人平拥有禽产品仍远远 后于发达国家。据发达国家和我国自己的经验,养禽业的发 不权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标志着经济、科技知识和文化发展的水平,21世纪中期,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发展家禽业,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新常态,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畜牧业格局正在发生明显变化,畜产品供给结构更趋合理,肉类消费表现出猪肉下降、禽肉增加、牛羊肉消费旺盛的特点,畜禽养殖实现了由分散小规模饲养为主向规模经营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我国家禽产业步入了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产业安全与家禽业高效发展、环保安全与家禽业绿色发展、生物安全与家禽业健康发展、食品安全与家禽业高质量发展、动物福利与家禽业可持续发展,是家禽业转型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畜牧养殖业低迷形势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不是一个单纯市场问题。禽流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家禽业的发展,造成了禽产品消费的下降。猪、鸡产业都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目前我国禽产品的消费主要是国内消费,消费群体还是国内。国内城市对肉类消费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但是农村的消费水平还远远不够,农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很多政府机构和学者们积极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肉类消费主要由人口和GDP的增长拉动,消费更多的肉类意味着对粮食需求的增加,而粮食是饲料生产所必需的,这可从饲料和动物饲料添加剂的需求上得以反映,包括全球购买力的增长。迄今为止,饲料谷物原料价格尚属合理。但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给饲料原料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压力,乙醇和生物燃油生产的发展成为饲料工业正常发展的阻力。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20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家禽业很可能到了可以通过寻求平衡家禽生产和健康,以达到受益于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目的。禽产品(鸡肉和鸡蛋)的全球化贸易,将意味着中国家禽业未来的生产必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性。  相似文献   

10.
国有家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李学荣(甘肃兰州华陇家禽育种公司730060)我国家禽业生产历史悠久,品类齐全,丰富着人们对禽肉蛋消费的需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家禽业的崛起,迅速改变着原有粗放型经营的生产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家禽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1.
世界肉类市场20世纪末显示出肉类供应过剩的特征,这是由于全球肉类产品增多而需求下降造成的,并将持续数年。哥伦比亚一家媒体日前载文提出了这一判断,并提出这种情况对全球肉类市场的价值构成压力;有关业内人士预计,世界肉类产量在今后几年内每年增长1.9%,其中猪肉将增长53.6%,禽类增长38.7%,牛肉增长7.6%。而另一方面的预计则令肉类产品生产及经营者难以开心:预计2001年,全球肉类需求的增长将较为缓慢,其中,印尼、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在今后5年内肉食消费每年将减少1.2%,而中国则为最有前途的市…  相似文献   

12.
今后5~10年,肉类食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会有一些放慢,特别是城市部分,而农村的消费将取决于农民收入的提高程度。消费结构将上档次,向安全、卫生、营养、方便、快捷和制品化方向转变。预测200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7200万吨左右,比 “九五”末增长21%;熟肉制品的产量将达到400万吨,比“九五”末增长1倍左右。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今后5年加速发展,如果达到两者一致,肉类食品的需求,特别是精深加工的肉制品、冷却肉、小包装肉类食品会有较大的增长。 我国肉类行业的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13.
肉类工业与收入水平及消费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从2007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中国生猪生产和整个畜牧业及肉类工业,被提升到国家经济大问题的新高度。过去,畜牧业生产和肉类工业以及肉类消费,就是一个肉食品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家禽类产品供需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家禽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规模。2003年我国禽蛋产量2535万吨,禽肉产量1320万吨,分别占全球产量的近40%和17%。家禽业是中国畜牧产业发展中增长最快的行业,而且也是市场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因此,系统地分析我国家禽业供需市场对指导该产业的未来发展以及改善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我国家禽类产品供给概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养禽业得到快速发展,禽蛋产量不断上升。199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2897万吨,禽蛋产量为794.6万吨,禽肉产量为322.9万吨。到2002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上升到6586.5万吨,增长1.3倍,禽蛋产量上升到2462.7万吨,增长2.1倍,禽肉产量上升到1249.8万吨,增长2.9倍。其中,禽肉产量和禽蛋产量增长速度均高于肉类总产量的增长速度。我国禽类产品生产量变动见图1所示。我国家禽类产品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存在巨大的需求空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食品支出逐步从高淀粉类食品向高脂肪和高蛋白类产品转变。  相似文献   

15.
泰国欲扩大国内和国际市场刘科成译自《PoultryInternational》September1993,22~24本刊校如果泰国家禽业要充分地发挥其增长潜力,那它就必须改善其质量管理并提高其效率.泰国的养禽业很可能在最近的将来投入更大的力量以扩展市...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肉类消费四大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肉类生产大国,但国民人均肉类消费量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比,出口数量又十分有限,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目前畜产品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人的肉类消费现状和未来备受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一、禽业发展回顾 自建国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期间由于受到畜牧业政策和生产水平的影响,肉类产量年际波动较大,其特点是供给严重不足。第二阶段从1979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畜牧业生产开始摆脱传统计划体制和政策的束缚,基本上转向市场调节。由于过去畜产品生产水平一直非常低下,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呈饥渴状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增大,所以,这一时期肉类产量增长非常迅速;家禽业开始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产业,较早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阶段为20世纪9…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牧业》2009,(13):I0001-I000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潘耀国 金融危机自由落体式的直线下滑已经过去,但其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在持续。它对畜牧业的冲击,直接与间接的影响都是存在的,但最终还是消费左右市场,市场决定生产。中国肉类生产呈现鲜明的区域性特征;肉类消费和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一致性;肉类主产区一般都是主要消费地区:高收入地带也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带;农村肉类消费与城镇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还有成倍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浅谈未来动物性食品的消费、生产、贸易和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化、收入增加和人口增长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中国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已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肉类总产量高于美国。肉类生产和消费的增长会影响世界禾谷类饲料和动物性食品的价格。如果中国自身肉食品不能满足需求,将影响亚洲的其他国家和非洲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肉类。发展中国家肉类消费的大幅度增长又将促进粗放型和(或)产业化体系为基础的动物生产体系发展。这种改变也将导致更多的环境问题,如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污染。在发达国家实行集约化养猪和养牛的地区中,污染问题早已存在。到2020年,人类将通过摄食更多的动物蛋白而增进健康。然而在非洲仍有1/3的儿童营养不良。发展中国家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会随都市化和动物生产体系变化而改变。通过自由贸易可满足全球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因此控制疾病将很必要。国际兽疫局(OIE)已将疾病划分为A、B两类,若A类疫病发生,尤其是非洲内部,通过控制疾病促进非洲内部贸易将获益非浅。然而,其他问题如交通不发达和高税率仍阻碍了非洲动物和动物性食品的市场,这些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这不仅有利于贸易本身,而且有助于必需的动物蛋白能在多数人的膳食中更公平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所有的动物生产工业中,家禽业已经率先经历了从小规模操作迅速向大规模经营的转变。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家禽业的发展趋势将是向更小或更大规模的经营方式转变。因此,从现在开始,非商业目的性的家禽生产者需要或者说应该放弃此行业。只有那此把家禽生产当作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活动的生产者,才会投资家禽业,建立协调体制,进行公平竞争。换句话说,那些把家禽业仅仅看着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的生产者(农民)应该考虑一下是否继续从事家禽生产;如果从事,那么是把它作为一个商业目的,还是仅仅把它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