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且末县1981—2010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对且末县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且末县近30年气温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36℃/10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14 mm/1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 700 h,1998年以后以29.15 h/10年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1981—2010年平原县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1—2010年山东省平原县的平均气温及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详细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30年的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线性变化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日较差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冬季日较差最大,夏季日较差最小;四季的平均日较差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0年高温日数长期以来呈升高的趋势,低温日数长期以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1—2017年珠海市斗门区温度、降水及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近37年斗门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7℃/10年,其中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90年代末至21世纪为偏暖期;四季平均气温均和年变化一致,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57 mm/10年;年日照时数呈波动略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39 h/10年。气候变暖以及降水和日照时数减少增加了斗门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发生几率,同时对当地农业生产、人体健康、旅游活动及电力供应等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法、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海口市近30年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海口市浅层地温年平均呈正趋势变化,趋势率为0.18~0.34℃/10 a,浅层地温增温最大出现在冬季,增温率为0.46~0.62℃/10 a。浅层地温平均值在1998年发生突变,由一个相对偏冷期演变为一个偏暖期,平均值上升0.4~0.6℃,达到α=0.001的显著水平。气温、降水是影响浅层地温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莫旗地区1981—2010年雾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莫旗地区雾日的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12 d/10年,年平均雾日为0.6 d;雾的月际变化也比较明显,夏季最多,春季最少;分析雾的日变化,开始时间出现最多在4:00,结束时间最多出现在6:00。  相似文献   

6.
选取1981—2018年治多县气温、降水量等观测数据,分析当地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年平均气温-0.8℃,呈逐年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615℃/10 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11、0.909℃/10 a,以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趋势最显著;年平均降水量419 mm,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185 mm/10 a。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对农牧业生产有利,但同时易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趋利避害做好气候变化应对。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1—2010年菏泽市定陶区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线性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曲线等方法,研究不同时间段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定陶区近30年年蒸发量以44.9 mm/10年的倾向率减少,各季、月蒸发量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各季蒸发量大小变化特征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除3月蒸发量略有增加外,其他各月蒸发量都在减少,其中以4月和7月的蒸发量减少最快。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对年总蒸发量进行突变检验表明,年蒸发量在2003年发生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1年长海县国家基准站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和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1年长海县大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 d/10年。四季大雾日数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和冬季,四季大雾日数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秋季的气候倾向率最大,春季和冬季最小。近31年长海县月大雾日数变化呈先增加后迅速减少的抛物线变化规律,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5—7月,其间应加强相关的预警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9.
根据1961—2010年费县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费县温度以0.24℃/10年的倾向率上升,其中1961—1980年以0.03℃/10年的倾向率上升,1981—2010年上升率为0.43℃/10年,且秋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费县冬季温度变化幅度最大,稳定性最差;夏季稳定性最好。近50年费县降水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倾向率为-10.2 mm/10年,夏、秋、冬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为少雨期。降水量秋季稳定性最差;夏季降水量最大,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0年都兰县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极值)、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气温和降水量季变化。结果表明:都兰县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冬季增温最明显;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年蒸发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溪市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山区,境内层峦叠嶂、山多地少,以低山、丘陵为主,处于长白山支脉东北端,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本文采用1981—2015年本溪市观测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本溪市区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市区雾日年际变化较大,平均15.6 d/年,大雾年变化较为平均;大雾主要集中在6—11月,8—9月为高发期,1—2月发生次数最少;秋季为全年大雾日数最多的季节;从出现时段来看,1:00—5:00是大雾形成的主要时段,其次为5:00—8:00,20:00至次日1:00、8:00—12:00生成的雾较少,12:00—20:00几乎无大雾生成;大雾天气出现时的主要风向为东(E),约占49%,次风向为东东北(ENE)、东东南(ESE),约占36%;风速主要集中在1.0~2.5 m/s,出现次数约占总次数的73%;大雾天气相对湿度为80%~100%,相对湿度≥90%的雾日占比95%。  相似文献   

12.
1951—2009年乌鲁木齐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盛梅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91-293,296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1—2009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20年和近10年以来气候变化,并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81—2010年玉树州6站点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候观测资料,对玉树州气候条件及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州气候趋于变暖,牧草生长季延长,春季气温增高促使牧草提前返青,夏季、秋季气温升高可以延迟黄枯期,但气温若超出牧草生长适宜温度指标,则会缩短生长期。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194-195
利用河南省1981—2010年30年间受到旱涝灾害影响的土地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和受灾百分比、绝收百分比相关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年际差异和分布情况,并对干旱、洪涝这2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发展具有周期性,干旱和洪涝周期变化的频率越来越高;河南省干旱灾害的分布主要呈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加重的态势,虽然从整体来看降水很少,但由于其集中在小的范围和短时间内,常常会出现局部的暴雨洪水;河南省灾害的发生往往在一段时间和地区集中出现,在灾害的相对频发期,常见的几种灾害会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1—2010年肇庆市6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日平均降水量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肇庆市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十四节气的四季划分并不适用于肇庆市,肇庆市的秋季实际上仍然是夏季;肇庆市没有冬季,在立冬实际进入的是秋季。降水量最大的节气为小满,降水量从清明开始显著增多,秋分开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为了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基于Arc GIS操作平台,采用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对贵州省9个州、市及其下辖的各县近30年的气温与降水数据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0年间贵州省平均气温为15.63℃,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升温幅度基本为0.23℃/10年;四季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研究期间,贵州省降水呈现先减后增、波动上升的趋势,增幅为61.5 mm/10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98年,最小降水量出现在1989年;21世纪以来降水减少范围大、幅度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夏季降水量达到全年降水量的48.23%;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81—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兴安盟索伦镇气候变化特征和影响。结果表明,索伦镇年平均气温为3.0℃,平均气温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夏季增温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较小;索伦镇年平均降水量468.5 mm,呈逐年减少,除夏季外,其余3季降水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增温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加重农作物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0—2010年凤翔县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学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凤翔县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1年来凤翔县气候明显变暖,平均气温以0.17℃/10 a的速度上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更为明显;春季和冬季增温较大;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季节性比较明显,春、秋季明显减少,而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加;四季日照时数明显减少,不利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1—2010年辉县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雷暴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气候倾向率法、图表等方法进行整理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辉县市雷暴日数整体呈增多的趋势,分析雷暴日数月际变化特征,得出夏季和春季雷暴日数分别以1.232、0.832 d/10年的速率增加,秋季雷暴日数以0.932 d/10年的速率减少。总结了近年来雷暴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