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气温上升对鸟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该领域已经成为生态学、动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在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影响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根据野生鸟类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于野生鸟类分布、繁殖生态以及种群动态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鸟类的地理分布范围向高纬度地区移动,繁殖期过程中产卵期提前,并且种群数量逐渐减小.文章还探讨了近几年在该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方法,大多数以建立模型进行预测评估为主.最后,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和我国鸟类资源的实际情况,建议今后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并建立长期有效的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
简述气候因子对黄山毛峰茶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指导茶农生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的特点、影响等,并重点陈述了气候变化对湿地造成的影响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气候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百分位法对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进行气候年景划分,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确定各生育期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评价指标和灾害分级指标。所建立的气候年景评价模式和灾害评估模式具有较好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太行黑山羊是我国黑山羊资源基因"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对饲养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分析晋城市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其对太行黑山羊养殖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晋城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随时间推移变化不大,无霜期延长,对太行黑山羊繁殖性能和羔羊生产性能有显著提高,冬季气温升高更有利于羊只受胎、繁殖;随着气温逐年升高,积温增加,无霜期延长,饲草返青期提前,黄枯期推迟,丰草期延长,为太行黑山羊饲养提供丰富的饲草资源。对今后太行黑山羊养殖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呼伦贝尔市2011年3月气候对于农牧林业生产的影响,利用降水、温度、大风与历年同期值的比较加以分析,认清雪灾、降温等灾害性天气事件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2011年呼伦贝尔市牧区牧草各物候期热量充足,光照较强,并且在牧草返青期及营养、生殖快速生长期降水充沛,减轻了牧草拔节、分枝期因水分欠缺而生长发育停滞的危害。草场植被生长高度、绿色覆盖度都好于近7年来的水平,牧草产值属丰收年景。  相似文献   

8.
木材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使自然灾害的频度加大;森林是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吸收源,但只有合理经营,树木年生长量大的森林才能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的积极性;木材资源利用具有碳贮存效应、省能源效应和能源替代效应,有利于缓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Ecosystem of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of global issu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food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human excessive utilization since the 21st century. Facing on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ternational issues, it is very essential for relevant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domestic counterparts to enhance systematic and mutu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 protection practice on the Eurasian steppe.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本文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从生产方式、种植制度、经营方式、结构布局等不同角度总结分析气候变化与农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现有的研究主要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与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而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几乎"无人问津".鲜有的关于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适应性与脆弱性的研究发现,研究时段长短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区域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脆弱性不尽相同.因此,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稻种植户的适应性行为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与完善气候变化与水稻生产双向互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胡利平  贾效忠  杭波  汪鸿滨  张浩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86-16288,16317
收集1978~2010年天水市7个县(区)农业生产资料和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33年间天水粮食产量呈稳步增加趋势;气候变化为温度上升、降水减少趋势,≥10℃积温、降水大约在1993年出现明显上升和下降转折点;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减少对粮食生产不利;33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趋势增大,且年际差异明显,1993年之前积温、降水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正贡献,1994~2000年积温增多、降水减少对粮食产量为负贡献,2000年之后为正贡献。≥10℃积温、生长季降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积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宏波  段磊  刘莹 《湖北农业科学》2011,(24):5093-5097
就气候变暖将会加剧干旱、洪涝以及病虫害等,使水资源重新分布,改变现有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范围,从而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影响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保证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杉木潜在适生区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杉木分布现状及特点,以我国亚热带县级驻地作为杉木的分布点资料,运用Bioclim模型对杉木在现在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现状潜在适生区模拟结果与文献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在CO2倍增时,极适生面积缩小,最适生区有所东移;当平均气温增加2℃时,原杉木分布的南界北移;当年平均气温增加4℃时,最适生区破碎化明显;降水量增加20%情景下,适生区局限于贵州和原杉木分布的北界地区。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呼伦贝尔市大豆种植62.62万hm2,比2010年增加4.68万hm2。通过2011年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得知在大豆生长季气温稍低,降水正常或局部偏多,大部分地区光照偏少,光、水、热匹配较好,尤其是水分条件对需水较多的大豆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呼伦贝尔市2009年气候对于农牧林生产的影响,利用四季平均降水、温度、大风与历年同期值的比较以及变化,分析雪灾、霜冻、暴雨、洪涝、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沈阳地区气候跃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军  董晓明  刘凤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49-6352
采用常规数理统计线性回归、标准偏差对沈阳地区气候变化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趋势减少155mm,以夏秋季贡献最大;气候跃变之后平均减少43mm;春季降水变率增加,春旱几率提高;第一场透雨限制春季播种的时间。气温趋势升高1.3℃,主要体现在春冬季;无霜期延长约13d;作物生长季积温趋势增加290℃,气候跃变之后平均增加178℃。气候变暖这种趋势使终霜日提前结束,作物播种期适时早播成为可能,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降水量的减少、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后延和不稳定,对作物生长和播种不利,成为农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稳定提高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建昌气象站1960-2014年蒸发皿蒸发量资料,运用相关分析等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子,为区域性水平衡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建昌地区蒸发量减少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49.28mm/10a,年蒸发量减少15.2%;地面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是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因子;模拟预测蒸发量模式准确率为87.3%。研究成果可为地方水循环水平衡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用1961—2018年南丰县统计局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和南丰国家基本气象站气温、日照、降水等观测资料,结合南丰县气象局双季早、晚稻发育期观测等资料,使用Excel图表、线性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南丰县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8年,南丰县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均随年际变化正相关极显著,将有利于南丰县粮食作物产量的稳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南丰县双季早、晚稻及粮食作物单产正相关极显著的年平均最低气温、3—10月月极端最低气温平均等因子随年际变化升高,表明南丰县粮食作物生长期间的热量资源将更加丰富,气候变化有利于南丰县粮食作物增产。虽然年日照时数,尤其是6—9月日照时数随年际变化减少,较不利粮食作物生长,但与主要气象要素热量条件相比,有利条件远大于不利条件。年降水量和3—10月降水量随年际变化线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同时又能贮藏水源、调节洪水、补给地下水、净化水质,对人类具有巨大的环境和社会价值。近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湿地生态环境又非常脆弱,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尤其是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减少,都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退化甚至消失。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湿地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role of naturally varying vegetation in influencing the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West African Sahel is explored in a coupled atmosphere-land-vegetation model. The Sahel rainfall variability is influenced by sea-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the oceans. Land-surface feedback is found to increase this variability both on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time scales. Interactive vegetation enhances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substantially but can reduce year-to-year variability because of a phase lag introduced by the relatively slow vegetation adjustment time. 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accompany the changes in rainfall, in particular the multidecadal drying trend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8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