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海带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智禹 《农学学报》2011,1(4):43-47
为了鉴定干海带的挥发性风味品质,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干海带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海带干品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研究结果表明,干海带中含有58种挥发性物质,占总质量分数的99.99%,其中醛类17种、醇类14种、酮类7种、烃类13种、酸类3种、其它类化合物4种。醛类化合物占全部挥发性化合物的比例最大,为39.22%,其次为醇类化合物,达到30.73%;烃类占18.51%,酮类6.86%,酸类2.67%。海带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正己醛(20.48%)、1-戊烯-3-醇(10.44%)、丁基甲苯(8.71%)、2-戊酮(3.89%)和(S)-甲基-环氧乙烷(3.85%)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常规棉与杂交棉皮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两年的常规棉和杂交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偏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对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棉和杂交棉皮棉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受环境影响最大;常规棉皮棉产量构成因素中,密度对皮棉产量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单株铃数、衣分和单铃重;杂交棉皮棉产量构成因素中,单铃重对皮棉产量作用最大,其次分别是衣分、单株铃数和密度。  相似文献   

3.
蓖麻生育后期叶片仍是主要的光合器官,但各部位叶对产量的作用不同,一级分枝叶〉二级分枝叶,分别使单株产量平均降低25.7%、18.5%,而主茎叶使单株产量平均增加31.1%;各类叶对单株粒数及百粒重的影响与对产量的影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了给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15个具有超高产(单产超过汕优63)潜力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6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经济产量(单株粒重)、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等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组合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两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个别组合在生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依赖经济系数的提高也可比对照显著增产;2)超高产杂交稻产量的增加不是依赖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而是必须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每穗粒数以扩大库容,并保证源的有效供给以提高籽粒充实系数;3)每穗实粒数分别与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每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同步增加正是超高产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以江苏沿江塑料大棚黄瓜为研究对象,通过早春黄瓜全生长季的试验,对黄瓜产量及产量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瓜产量构成的单果重、果数和产量随着花后时间延长,表现为从花后20d开始先上升,花后50d左右达到最大,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低酚棉育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进展,着重讨论了有关低酚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育种问題。资料表明,随着遗传背景的不断改良,低酚棉与高酚棉的产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许多品种都已赶上甚至超过推广品种。本文提出了在主攻低酚棉产量时,应着重注意提高衣分,并注意单株铃数、铃重、烂铃率和单株结铃性的改良。提高衣分,应在确保较大籽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衣指来实现提高衣分育种目标。另外,本文还对低酚棉的几种育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小麦产量的构成取决于其产量因素,即亩穗数和穗粒数与粒重的乘积。那么,产量的杂种优势与产量因素的杂种优势关系如何?我们在多年的研究以及对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有一个现象,即小麦杂种产量的杂种优势近似等于各产量因素优势之和。根据各产量因素优势之和来占算产量杂种优势,估算结果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实测值非常接近。例如北京农业大学1978年包括13个杂种组合的试验,三个产量因素的杂种优势分别为-0.5,7.3,  相似文献   

9.
以16个参试旱稻品种(系)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产量与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春丰A006产量高于对照旱9710,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株高、千粒重、有效分蘖、成粒率对产量作用更为明显;高产的原因主要是生物量较高。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成粒率和千粒重,更有利于旱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新近研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KP"对小麦进行不同浓度的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喷施"NKP"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产量和品质,并且以每1 500mL"NKP"原液 750kg/hm2的水,对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1.2005年水果产量增长幅度有所降低有的地区果品产量是绝对减少的,连续多年产量猛增带来的销售压力弱化,2001~2005年园林水果产量年度增长分别为6.4%,4.8%,8.6%,11.2%。5.3%。  相似文献   

12.
作物种植密度与产量密切相关,是农业生产中重要技术因素之一。本试验以杂交油葵G101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单盘籽粒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均随密度的升高呈规律性变化,单株生物产量和群体生物产量分别符合W=1/(a bx)和W=x/(a bx)模式,单盘籽粒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分别符合W=ae^bx和W=axe^bx模式。株高、千粒重、盘径、茎粗符合Y=a bx方程,秕粒率符合Y=a bx cx^2的模式。试验得出最高群体生物产量为23691.06kg/hm^2和最大群体籽粒产量为3740.00kg/hm^2,最适密度为65759.19株/hm^2。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为980万吨,与2006年的968万吨相比,产量增长了1.3%。据IRSG预测,2008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将达到1031万吨,比2007年增长5.3%,2009年产量将达到1060万吨,年增长率为2.9%。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1%。  相似文献   

14.
粒用高粱超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近年低、中、高不同产量水平高粱材料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高粱高产栽培和育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差异显著。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低产水平下,单穗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大;高产水平下,收获穗数对产量的贡献较大;超高产水平下,仍以单穗重的贡献较大,但收获穗数的直接通径系数也处于较高的水平上。综上所述,低产到高产阶段,主要依赖于收获穗数的增加;高产到超高产阶段,在保证较高收获穗数的基础上提高单穗重是实现产量跨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烯效唑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烯效唑的小麦分蘖期、拔节期的喷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能增加小麦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于小麦拔节期喷施50mg/kg烯效唑增产效果最佳,每公顷增产达516.7千克,增产13.0%。  相似文献   

17.
18.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是大豆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以往一直认为黑龙江省土壤钾素含量丰富,基本能满足大豆生长需要.近年来,随着大豆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施肥数量不断增加,但一些地区只重视氮、磷肥施用,忽视钾肥施用,往往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限制了大豆单产的提高.试验表明,大豆施用钾肥具有普遍的增产作用,尤其是随着大豆轮作年限的缩短,施用钾肥对提高重迎茬大豆产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2008年10月起到2009年2月,印度糖价飞涨了25%,主要因为甘蔗产量大幅度减少,预期糖产量将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20.
以泗杂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施钾量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和产量构成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对棉花早发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见蕾日期提前3~4 d,见花日期提前2~4 d,吐絮日期提前3~5 d;②株高适宜,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单株果节量适宜;③单铃重和单株成铃数显著提高,皮棉产量显著增加。对于综合生育特性、棉产量和产量构成,240 kg/hm2施钾量的促进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