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变化与各种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以探究目前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能源消费仍然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生物质能源消费量的变化是引起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石化能源和清洁能源在我国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对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结构变化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变化较大,商品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农村商品能源以煤炭为主,占商品能源的60%左右,占总量的1/3左右,居首位。其次是电力,占商品能源的30%左右。第三位是液化石油气,占商品能源的10%左右。然而,这三类能源并不是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我国农村能源消费主要以秸秆和薪柴为主,占到消费总量的1/2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国家对农村能源发展作出了许多战略部署,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了农村能源事业发展,为我国能源革命、环境保护、"三农"问题和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村能源消费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当前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现状农村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农村生活用能和生产用能。2016年年末,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生物质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析了近年中国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的供应、消费和变化趋势,讨论了因生物质能源消费引起的有害气体排放量及其未来的变化,提出未来中国农村生物质能源消费的减少会对环境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应加强秸秆利用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能源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的消费现状,结合相应的碳排放计算公式,估算了云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能源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能源碳排放中,非商品性能源碳排放占主导地位,总占比为94%,其中秸秆的平均碳排量占27%,薪柴的平均碳排量占63%,沼气的平均碳排量占4%;商品性能源的碳排量占6%。因此,为了满足农村居民对能源消费的需求,并减少碳排放、改善农村环境,就需要转变农村能源的利用方式,改变农村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6.
农村能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对农村能源消费科学、合理的预测,可为制定农村能源政策提供依据。采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量以及所占总能源消费比例进行预测,2015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4.1亿t标准煤、所占总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23.76%,其相对误差和后验差检验均合格,最后对农村能源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了福建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主要存在着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由此引起的环境约束和消费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根据福建省的农村能源资源特点和经济、环境、社会状况,遵循经济、环保、协调的原则,提出“提高现有消费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优质、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即“节流开源”的方法解决福建省衣村居民能源消费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能源问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我国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及消费现状来看,农村能源安全存在着供应和使用两方面的危机,能源法律体系及其内容的不完善是导致农村能源安全问题的一个消极因素。我国现有的能源立法远远不能保障农村能源安全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需要通过颁布实施能源基本法、制定能源专门立法、发展地方立法规范农村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促进农村能源产业发展等举措,以确保农村能源安全,促进农村能源消费低碳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甘肃省485户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原始数据,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与CO2排放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新能源建设对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实际影响,研究表明甘肃省农村碳排放差异化格局比较明显,新能源建设项目将有利于优化农村能源资源配置。探索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农村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南疆三地州地处塔卡拉玛干沙漠周围的大小绿洲,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农村能源消费是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了解该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户能源消费选择的因素。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南疆农村地区居民照明以电为主;日常炊事以秸秆、薪柴等为主;取暖以煤炭为主。影响农户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可获得性、家庭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越高,煤炭、秸秆、柴薪等非商品性能源消费越低,而煤炭和电力等商品性能源消费比例越高。像天然气、煤气等在基础设施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商品能源和太阳能、沼气等需要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的新型能源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1.
南疆三地州地处塔卡拉玛干沙漠周围的大小绿洲,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农村能源消费是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了解该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户能源消费选择的因素。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南疆农村地区居民照明以电为主;日常炊事以秸秆、薪柴等为主;取暖以煤炭为主。影响农户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可获得性、家庭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越高,煤炭、秸秆、柴薪等非商品性能源消费越低,而煤炭和电力等商品性能源消费比例越高。像天然气、煤气等在基础设施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商品能源和太阳能、沼气等需要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的新型能源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如皋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如皋市农村家庭能源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现状和近年的发展变化情况,为认识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家庭能源消费的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绥化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所调查的用户中,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居前4位的分别为秸秆、电力、煤炭和薪柴。提出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中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服务体系滞后等主要问题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开发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等促进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合理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提到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便是农村能源的利用问题。目前,我国农村能源主要以生物质能源和煤为主,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威胁。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提高农村能源效率,对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每年的11月15日是北方大部分地区集中供暖的日子。随着供暖季的来临,北方部分地区大气污  相似文献   

15.
徐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71-5174
为了研究目前低碳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优化升级,在全国7省农村家庭抽样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支出模型对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已经步入商品化时期但非商品能源的消费并未停止;煤炭、电力以及液化气等商品能源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非商品能源(薪柴)沦为劣等品其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电力以及煤炭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较多;薪柴、煤炭、电力以及液化气的消费需求都随着自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但对价格的变化都不太敏感,煤炭、电力以及液化气等商品能源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薪柴与其他种类的能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能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关于农村家庭能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能源开发潜力评估、农村家庭用能消费模式、影响农村家庭用能消费的因素、农村家庭用能技术、农村家庭用能消费的生态环境效应、农村能源政策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建设问题等方面。为了给中国农村能源的深化研究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国内有关农村家庭能源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农村能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农村能源消费关系到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公平和中国能源发展的全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能源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笔者主要是为了分析中国农村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消费其消费结构的变化.笔者主要是对农村能源的消费结构进行前后的对比.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现状和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找出农村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从2000年到2005年商品性能源的消费有了较大的增长,比例从44.83%增长到46.05%.从2000年到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商品用能年均增长9.2%.其中,可再生能源成为了重要的增长点.结论表明:中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向优质化、商品化发展.能源普遍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再分配方式,它是缩小地区差距、保证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但是现阶段,能源普遍服务和公平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合理开发可再生能源、转变能源利用结构是今后较长时期解决农村能源消费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能源是我国能源的一个特殊领域,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紧密相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带动能源消费要求的持续增长。玉门市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项目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小型风力发电、小型光伏发电,深受农户的喜爱,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解决了部分农户的生活用能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静 《甘肃农业》2014,(3):14-16
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作者实地调查了河北、湖南、新疆三个不同地区12个村庄360个农户农村能源消费,力图探索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变动的规律,寻求既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又能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农业农村能源消费优化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王志强  唐琪 《农学学报》2022,12(4):80-88
构建新疆农村居民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探求各影响因素的实际贡献,为实现新疆人口、消费、环境协调发展目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文章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和CLA法对2002—2017年新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并从环境、人口、技术3个方面选取新疆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能源强度、生活消费碳排放强度、农村人口比重4个影响指标,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结合岭回归分析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发展整体呈现递增趋势,其中居民直接碳排放增幅较大,增速较快,在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较大,间接碳排放量占比逐年增加,但增速和增幅相对缓慢;(2)各自变量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9、-0.19、0.89、-0.2,新疆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生活消费碳排放强度为碳排放量带来正效应,新疆农村人口比重、能源强度为碳排放量带来负效应。(3)从影响程度来看,生活消费碳排放强度对新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最大;能源强度对新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大。提出建议:(1)优化农村能源系统: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农村生物质转化,提高农村居民资源利用率;(2)提倡科技兴农:引进低碳技术,提高农村市场供给力,改变农村地区粗放式经济的发展,实现节能产业和循环经济双向发展;(3)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加大农村“绿色宣传”力度,改革“绿色供给”,加强“绿色治理”,强化“绿色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