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桂荣 《福建农业》2012,(12):13-1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农技人员运用现代农业科学理论与先进测试手段为农民提供施肥指导和服务的系统。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摆上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的工作议程。其主要特点是尽可能地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养分流失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回顾过去,建阳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得长足成效,一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偏施氮肥不良习惯,注重磷、钾肥配施,钾肥得到大面积、大范围推广,钾肥被确认为"品质元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是且末县的重要农作物,最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怎样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最高产量的小麦,就成为农技工作者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传统小麦生产过程中,农民存在施肥不科学的现象,过量重视化学肥料施入,尤其是氮肥施入,轻视钾肥施入,导致钾肥和氮肥施入比例严重失衡。过量施入氮肥使得小麦中后期出现徒长,遇到大风阴雨天气,小麦大面积倒伏,严重危害小麦产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能力,确保肥料利用效率,且末县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农资》记者:河南省在科学施肥方面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绩?王俊忠:河南省主要围绕测土配方施肥、小麦"一喷三防"、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推广在科学施肥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一是在全省范围内查清了耕地养分现状。二是建立了当前产量水平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评价体系。三是构建了主要作物施肥指标技术体系。四是定期发布小麦玉米施肥意见与区域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农民按方施肥。五是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六是研发了测土配方  相似文献   

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惠民新技术,是一项促进节本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了农民常规施肥习惯,减少了化肥投入,增加了棉花产量。尉犁县从2006年开始大面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多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技人员自身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在技术操作上也出现很多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夏秀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48-48,149
以2005年宝丰县高肥区小麦配方肥试验为例,逐步探索小麦施肥的最佳配方,并分析了经济效益,为配方施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农村科学种田意识的不断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已逐渐为农民所重视,各地农技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进行土壤检测,农民根据检测结果按作物需求施用配方肥料,真正发挥了肥料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受到农民的欢迎。但是据笔者近年来在农村中的调查发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有多年,但因种种原因,情况发生了变化。因土地流转、农民外出打工、作物结构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6—2013年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主栽作物小麦、玉米、食用向日葵、油用向日葵、青椒、番茄上进行多年多点分散的大区对比校正试验:一是让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从直观上看到测土配方施肥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的效果。起到宣传、引导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作用;二是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三是进一步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为测土配方施肥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适用的校验施肥参数。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小麦生产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特选择了配方施肥、习惯施肥、不施肥3个处理开展了示范研究,调查了不同处理的生育进程、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不会影响到小麦的生育进程,可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高于习惯施肥、不施肥2个处理,取得了更好的净收入效益、产投比。由此可知,测土配方施肥的养分更加齐全、配方合理,对小麦的增产增收意义重大,建议在当地小麦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小麦配方施肥试验,综合分析产量、效益、产投比、化肥贡献率、化肥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施肥技术指标,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小麦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商洛小麦主产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平田块,施用N∶P2O5∶K2O为18∶16∶8、15∶9∶6这2个配方肥养分齐全,配比合理,增产增效显著,符合商洛小麦生产需肥实际,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齐河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齐河县的土壤条件、气候资源、地力水平等情况,从选用最适宜的小麦优良品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免耕镇压节水、小麦宽幅精播、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等方面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小麦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1.
<正>本报讯甘肃省高台县紧紧抓住"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新"三农"发展要求,着力推广实施农技一点通、测土配方施肥两款手机App,开启"互联网+农技"发展新模式。农技一点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农技推广部门、新型经营主体和相关企业共同搭建  相似文献   

12.
刘伟  楚书强  宓杰 《河南农业》2009,(10):24-24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和田间肥料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肥料是小麦高产的基础。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高的效果。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肥料的性质不了解,导致施用不当。从而肥料浪费严重。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故在小麦生产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现将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个方面的内容叙述于后。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开始,我镇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是对棉花、玉米、小麦、蔬菜四种农作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经过了九年时间的努力,这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规模的推广难以突破,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结合工作实际,下面就浅谈一下在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以后的发展策略谈几点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不足,队伍建设不健全.我镇耕地有九万亩,仅仅一项测土配方施肥取土工作就是一项大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人力资源的不足,造成是技术力量不稳定.老农技人员相继退休离岗;借调、混岗现象较普遍;多数是编制在,但是人不在这个岗位;专职的农技推广人员太少,严重制约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利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建 《上海农业科技》2013,(1):104-105,108
以小麦品种“扬麦11”为试验材料,利用“3414”试验设计,对南通市通州区施肥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小麦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建立了土壤丰缺指标,为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速测土壤养分在平衡施肥技术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具备的条件。采用速测常规对照法和速测土壤养分田间试验法,建立速测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确定史旦福公式中的校正值。根据研究结果,证明速测土壤养分可以大面积推广,基层农技人员可依据土壤养分测定值用丰缺指标法或目标产量法指导农民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一次性施肥配方技术,是2011年由临清市农业局技术推广人员探索研究的一项小麦高产稳产、简化施肥的栽培技术。该技术打破了农民传统的施肥习惯,创造性提出了小麦底肥一次性施足,全生育期不用追肥的施肥理念。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小麦不但未出现脱肥现象,在不增加生产投入的情况下增产15%左右。小麦一次性施肥配方技术,是利用新型控释氮  相似文献   

17.
正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承担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试验示范推广、植物保护、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检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通过在机制上搞创新,在管理中求效益,在推广中建平台,在服务中拓空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已初步走出了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振兴的农技推广之路,为全县粮食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农技推广服务效果为更好地实现科技人员与农技推广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8.
电子计算机在小麦配方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各项肥料试验,并汇集利用小麦配方施肥的知识和技术及农业专家长期积累的各类宝贵数据,资料,来编制计算机小麦高产配方施肥程序,建立小麦配方施肥的电脑模式,根据计算出的小麦肥料用量进行施肥,从而实现小麦大面积高产。  相似文献   

19.
土壤配方施肥常因数据量大,计算复杂而使基层农技人员望而却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利用Excel函数,探讨出快捷便利的配方施肥方法,现以小麦配方施肥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配方肥料是测土配方施肥的物化载体,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如何尽快将通过测土配方技术研制的配方肥料应用到生产实际中,不仅关系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效率,同时也关系全区耕地质量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当前,由于受市场因素、农技体制、农民素质、流通形式等诸多因素影响,配方肥料的推广工作进展得很不顺利.要真正把配方肥料推广应用到千家万户,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增效作用,还需要各级政府、农技推广部门、肥料生产企业、经销商等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